綿竹市歷史博物館與2011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其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總投資2100萬元。歷史博物館是由江蘇南通援建綿竹市的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整個博物館按國家三級博物館標準建設,館內設有紅外監控系統、可視性報警系統、消防噴淋系統及中央空調系統等現代化安全設施,是西南地區縣級市博物館中設施設備最齊全最先進的一個博物館。自2010年9月該館竣工交付使用後,綿竹市文管所便積極拉開了博物館的內裝等籌備工作。2010年10月28日,在市人武部、公安局的配合下,文管所將地震後暫存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達兩年多時間的千餘件文物接回博物館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綿竹市歷史博物館
- 類別:綜合類
- 地點:四川綿竹
- 開放時間:2011年10月1日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館藏文物,
發展歷史
經過整理按照文物分類陳列,千餘件文物分別陳列在青銅器和金銀器展廳、陶瓷器展廳、字畫廳等3個展廳內,全面展示了綿竹境內出土的從戰國時期到漢、唐、宋、明、清、民國等各時期的文物,包括戰國青銅器、金玉器、漢唐宋各代陶瓷俑為主的陶瓷器以及以迎春圖為代表的各年代字畫類文物,種類豐富,其中還有戰國提梁壺、宋代白釉水月瓷觀音、明代綿竹籍宰相劉宇亮水晶印、金烏龜等數十件國家一、二級文物,非常的珍貴。
建築布局
建築博物館主要展示區平面為矩形,空間形態模擬四川盆地、綿竹大地的盆地形式,坡屋頂內凹,結合連廊水景,呈“品”字形。建築組合形態抽象於川西傳統合院式民居形式。建築空間力圖追求純淨與自然交響,給參觀者完整的體驗。
川西民居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牆有磚牆、土牆、石塊牆、木牆、編夾壁牆等多種方式。博物館以就地取用材料的原則設計,經濟節約並與環境十分協調,建築色彩樸素淡雅,力圖使建築表達出質樸凝練的氣質。
川西民居講究“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環境觀,建材以木、石灰、青磚、青瓦為主,牆有磚牆、土牆、石塊牆、木牆、編夾壁牆等多種方式。博物館以就地取用材料的原則設計,經濟節約並與環境十分協調,建築色彩樸素淡雅,力圖使建築表達出質樸凝練的氣質。
館藏文物
金龜(唐)
銅小臣佀鼎(西周)
戰國提梁壺(戰國)
白釉水月瓷觀音(宋代)
雙耳雲雷紋銅瓶(戰國)
吳昌碩四條屏(清·吳昌碩)
清版《迎春圖》(清·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