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輿情治理創新研究

網路輿情治理創新研究

《網路輿情治理創新研究》是2018年4月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陳。

基本介紹

  • 書名:網路輿情治理創新研究
  • 作者:顏陳
  • ISBN:9787516639276
  • 頁數:362頁
  • 定價:55.8元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新媒體時代,網路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公共領域的重要言論表達渠道,各類社會問題在網路語境中更加突出。與此同時,網路信息結構失衡也對公共決策的公正性造成影響,諸如輿論審判、群體極化和網路暴力等頑症痼疾,對社會治理帶來新的變數和風險。在此背景下,科學分析輿情,正確引導輿情,創新網路輿情治理模式,不僅有助於降低公眾政治參與成本,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還對推動行政文化轉型以及最佳化社會治理機制有著顯著意義。
網路社會實質是風險社會,社會媒體化與風險全球化相輔相成。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僅豐富了網際網路信息內容,改變了信息傳播格局,還悄然改變著政府、媒體以及公眾的互動機制。伴隨著輿情生成點與傳播點的多元化、複雜化,政府職能部門更加接近“輿情旋渦”的中心。令人慨嘆的是,當民眾的情緒反應上升到“社會政治態度”的時候,一些地方黨委政府仍然難以克服傳統的管控模式和慣性思維,在輿情危機應對過程中彷徨無計、進退失據,承受著越來越嚴重的輿情衝擊波……網路輿情的引導、回應和危機管控能力,也由此成為社會治理的中心議題,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一方沃土。
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日益顯現,對國家推進網際網路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於政治溝通的網路輿情治理,對傳統政府主導的社會治理模式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和新任務。網路輿情治理,是社會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方面要面臨治理過程中的法律缺失、機制虛置等問題,擺脫被動反應的應激模式,清晰界定網路輿情中政府、媒體及網民三者的關係,以動態化治理的理念為指引,突破傳統治理模式的路徑依賴;另一方面要看到社會治理的共性,準確把握網路輿情表達的本質,積極轉變輿情危機治理思路,創新輿情治理的技術和工具,整合監管力量和加強隊伍建設,探尋符合國情的法治化治網之路。
輿情分析師被稱為輿論場的“嘹望哨”。在各類輿情事件中,輿論生態、場域特點、網民情緒、網路文化以及各級社會管理者媒介素養,共同織就了一張複雜紊亂且動態演繹的信息網路,如果不能把握其中的規律,就難以形成常態化的工作能力。成熟的輿情分析師,能夠一粒沙中見大幹,從民謠中讀懂社會情緒,從帖文中梳理社會公眾的要求和期待、不滿和抗議,從社會熱點中積極跟蹤各項決策部署引起的輿情反響,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輿情分析師的視角是平視的,故而不會漠視網民的表達自由而強調輿情管控;輿情分析師的視角是溫暖的,故而不會忽視網民的主體地位而導致輿情處置淪為“中國式危機公關”;輿情分析師的視角是理性的,故而能在政府與網民之間真正建立溝通渠道,並通過信息供給來“答疑解惑”,通過問題的解決將輿情危機化解在萌芽狀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前沿思考
輿情分析師的自我修養
新媒體的政治參與特點及應對方略
民生輿情異化及其消解路徑
輿情信息增值開發模式研究
輿情工作模式最佳化及其長效機制探討
輿情實訓模式研究與實踐
輿情服務品牌化運作初探
略論網路亞文化的圈層與邊界
基於需求層次理論的社會反向情緒分析
群體事件後地方政府善後要點
民主黨派參與輿情智庫建設的思考
大數據視閾下輿情考評模型研究
第二章 實戰方略
“輿情體檢”注意事項
輿情研判的四個“維度”
影響輿情態勢的四組變數及其相互關係
“輿情地雷”四步排除法
哪些輿情自帶“灰犀牛”屬性
輿情回應最忌“六氣”
輿情處置應規避“五大死地”
輿情處置中的“冷卻術”
群體事件處置筆記
“十招”搞定網路謠言
輿情報告如何出彩
輿情演練點評之我見
輿情復盤報告“三步走”
對金融輿情的分析解讀
醫療輿情要處理好“四大關係”
涉警輿情六大“雷區”述評
環保輿情要注意“過五關”
食品安全輿情的八大關鍵控制點
涉農輿情的常見主題一
教育輿情的“雙輪驅動”
如何防止屍體變“籌碼”
涉稅輿情的“四大痛點”
抓住安監輿情的“牛鼻子”
……
第三章 輿情札記
第四章 堪輿者說
第五章 培訓大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