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環境下的政府形態

《網路環境下的政府形態》是吉林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張銳昕、赫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環境下的政府形態
  • 提供院校:吉林大學
  • 類別:慕課
  • 授課老師:張銳昕、赫亮
課程大綱,參考教材,

課程大綱

第一章 中國政務信息化
1.4 全球信息化發展現狀
1.5 中國政務信息化階段劃分
1.3 信息基礎設施
1.6 中國政務信息化目標分類
1.2 信息化
1.1 信息革命
第一章 中國政務信息化 單元測試
第二章 電子政府的概念體系
2.3.1 虛擬政府
2.3.2 信息政府
2.1.3 電子政務
2.3.5 智慧政府
2.1.2 政府上網
2.2.2 電子政府的外延
2.1.1 辦公自動化
2.3.3 電視政府
2.3.4 移動政府
2.2.1 電子政府的內涵
第二章 電子政府的概念體系 單元測試
第三章 電子政府的一站式服務
3.2 電子政府的概念闡釋
3.7 我國電子政府一站式服務建設
3.5 電子政府一站式服務的邏輯框架
3.4 電子政府一站式服務的演進發展(下)
3.6 電子政府一站式服務的運行模式
3.3 電子政府一站式服務的演進發展(上)
3.1 前言
第三章 電子政府的一站式服務 單元測試
第四章 電子政務文化建設
4.2.1 電子政務文化界定與特徵
4.2.2 電子政務文化生成背景
4.3.8 電子政務文化建設的環境
4.2.4 電子政務文化建設的意義(下)
4.2.3 電子政務文化建設的意義(上)
4.3.2 行政文化是電子政務文化方廓
4.4.1 電子政務文化建設狀況
4.3.4 網路文化是電子政務文化神經
4.4.2 電子政務文化建設中困境
4.3.7 電子政務文化的內容與價值
4.3.1 電子政務文化巨觀結構——基於文化圖譜的定位
4.3.5 電子政務文化全文化圖譜結構定位
4.3.6 電子政務文化微觀結構——基於文化樹狀的定位
4.3.3 技術文化是電子政務文化根脈
4.4.3 電子政務文化治理
4.1 到底是誰在製造信息孤島
第四章 電子政務文化建設 單元測試
第五章 數據治理
5.3 全局數據的構成要素及特點
5.2 資訊時代驅動力的變革
5.4 全局數據的能力與缺陷
5.1 萬物互聯與數據爆炸的時代
第五章 數據治理 單元測試
第六章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6.1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解釋
6.6 以虛擬政府為代表的政務服務部門創新
6.9 政務多通道管理的實例
6.2 政府事務與政務服務
6.4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創新途徑
6.8 政務通道衝突與政務多通道管理
6.5 以過程管理為代表的政務服務流程創新
6.7 政府數據開放有兩個必要維度
6.3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創新的類型
第六章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單元測試
第七章 政府數據開放
7.5 什麼是真正的開放數據?
7.4 什麼不是真正的開放數據?
7.2 為什麼要開放政府數據?
7.3 開放政府數據的意義和價值
7.6 開放政府數據的問題與挑戰
7.1 什麼是政府數據開放?
第七章 政府數據開放 單元檢測
第八章 政府信息安全風險應對
8.1.1 安全的定義
8.2.2 信息的特徵
8.2.4 信息安全的屬性及重要性
8.3.2 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主要特徵
8.2.5 信息安全發展階段
8.3.1 什麼是非傳統安全威脅
8.7 電子政府信息安全體系
8.4.2 物理安全威脅
8.4.4 系統&套用安全威脅
8.5 信息安全威脅的非傳統安全特徵
8.4.3 網路安全威脅
8.2.3 信息安全的定義
8.1.2 安全的基本特徵
8.1.3 安全的認識階段
8.6 信息安全體系-信息安全工程框架
8.4.5 管理方面的威脅
8.2.1 什麼是信息?
8.4.1 信息安全威脅的概念
第八章 政府信息安全風險應對 單元測試
第九章 “武漢交警”政務微信服務平台案例
9.2 “武漢交警”政務微信服務平台案例(下)
9.1 “武漢交警”政務微信服務平台案例(上)
第九章 “武漢交警”政務微信服務平台案例 單元檢測
第十章 丹麥電子政府理論與實踐
10.4 丹麥電子政府發展的未來取向
10.2 電子政府的管理制度與協調機制式
10.3 丹麥電子政府總體架構(OIO EA)
10.1 丹麥現代化改革與電子政府發展歷程
第十章 丹麥電子政府理論與實踐 單元檢測

參考教材

著作類:
1.張銳昕.網路時代政府職能轉變問題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2.張銳昕.電子政府與電子政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孟慶國,樊博.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張銳昕.電子政府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張銳昕.政府上網與行政管理[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6.張銳昕,張玉春.辦公自動化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期刊類:
1.張銳昕,王玉榮.中國政府上網20年:發展歷程、成就及反思[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5):43-50+168
2.劉新萍,袁佳蕾,鄭磊.地方政府數據開放準備度研究:框架與發現[J].電子政務,2019(09):2-11
3.溫祖卿,鄭磊.地方政府開放數據的利用與產出研究[J].電子政務,2019(09):23-31
4.鄭磊,韓笑,朱曉婷.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台研究:功能與體驗[J].電子政務,2019(09):12-22
5.林夢瑤,李重照,黃璜.英國數字政府:戰略、工具與治理結構[J].電子政務,2019(08):91-102
6.李重照,黃璜.中國地方政府數據共享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9(08):47-54
7.黃璜,成照根.“網際網路+監管”:政策演變與模式劃分[J].電子政務,2019(07):68-78
8.張聰叢,郜潁潁,徐曉林.智慧城市政策試點效果評價——基於電子政務發展角度[J].現代情報,2019,39(06):120-131+167
9.張聰叢,王娟,徐曉林,劉旭.社區信息化治理形態研究——從數字社區到智慧社區[J].現代情報,2019,39(05):143-155
10.汪玉凱.數字政府的到來與智慧政務發展新趨勢——5G時代政務信息化前瞻[J].人民論壇,2019(11):33-35
11.汪玉凱.“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新境界[J].中國信息安全,2019(03):59-61
12.汪玉凱.智慧社會建設背景下的社會治理轉型[J].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9(02):17-19
13.王翔,鄭磊.面向數據開放的地方政府數據治理:問題與路徑[J].電子政務,2019(02):27-33
14.黃璜,孫學智.中國地方政府數據治理機構的初步研究:現狀與模式[J].中國行政管理,2018(12):31-36
15.鄭磊,呂文增.地方政府開放數據的評估框架與發現[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2):32-44
16.李健,張銳昕.從電子政務到電子治理:分歧與趨同[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8,19(06):12-20
17.胡稅根,莫錦江,李倩.基於數據包絡分析的公共文化科技服務資源配置效率研究[J].行政論壇,2018,25(05):99-105
18.鄭磊.開放不等於公開、共享和交易:政府數據開放與相近概念的界定與辨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8(09):83-91
19.郭喜,李政蓉.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政府轉型——從網路政府到數據政府、智慧政府[J].行政論壇,2018,25(04):56-60
20.趙暢,徐曉林,王君澤,張聰叢.智慧城市信息共享與使用中的非傳統安全分析——以“新型網路政治廣告”為例[J].電子政務,2018(07):9-19
21.陳濤,馬敏,徐曉林.區塊鏈在智慧城市信息共享與使用中的套用研究[J].電子政務,2018(07):28-37
22.張聰叢,郜潁潁,徐曉林,杜洪濤.全球“電子政府”研究的發展與演化:知識基礎、時空分布與科學圖譜[J].電子政務,2018(08):88-98
23.李衛東,余奕昊,徐曉林.智慧城市數據開放機制研究——以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為例[J].企業經濟,2018,37(06):163-172
24.黃璜.對“數據流動”的治理——論政府數據治理的理論嬗變與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18(02):53-62
25.汪玉凱.智慧社會與國家治理現代化[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8,20(02):62-65
26.賈哲敏.網路政府與政治專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01):18
27.明承瀚,徐曉林,陳濤.政務服務數據共享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電子政務,2018(01):14-21
28.鄭磊.基於開放數據和眾創協作的智慧城市建設[J].智慧城市評論,2017(02):4
29.李衛東,徐曉林.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國家安全隱患及安全保障機制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6):90-97
30.張銳昕,伏強.電子行政審批運行保障體系:基本涵義和構成要件[J].電子政務,2017(10):54-61
31.鄭磊,呂文增.公共數據開放的產出與效果研究——以上海開放數據創新套用大賽為例[J].電子政務,2017(09):2-10
32.劉新萍,孫文平,鄭磊.政府數據開放的潛在風險與對策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電子政務,2017(09):22-29
33.汪玉凱.放管服改革如何深化——社會各界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的評價[J].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7(09):47-50
34.胡稅根,王匯宇.智慧政府治理的概念、性質與功能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99-106
35.楊國棟,吳江.電子治理的概念特徵、價值定位與發展趨向[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7,18(03):64-70
36.汪玉凱.智慧型化治理與智慧化服務:打造政務服務新模式[J].信息化建設,2017(01):15-18
37.黃璜,趙倩,張銳昕.論政府數據開放與信息公開——對現有觀點的反思與重構[J].中國行政管理,2016(11):13-18
38.鄭磊.把數據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還之於民[J].中國經貿導刊,2016(16):38
39.張毅,何慶,李梅,馬翼春.政府部門採納社交媒體過程模型——以“武漢交警”政務微信為例[J].電子政務,2016(05):99-109
40.張銳昕,閻宇,謝微,李汝鵬.“網際網路+”對政府治理的挑戰[J].電子政務,2016(03):44-50
41.汪玉凱.網際網路+與政府管理現代化[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6(05):56-59
42.於施洋,王建冬,童楠楠.大數據環境下的政府信息服務創新:研究現狀與發展對策[J].電子政務,2016(01):26-32
43.譚海波,孟慶國.政府2.0:歐洲戰略與實踐[J].電子政務,2016(01):115-121
44.汪玉凱.“網際網路+政務”:政府治理歷史性變革[N].文匯報,2015-11-24(005)
45.鄭磊.開放政府數據研究:概念辨析、關鍵因素及其互動關係[J].中國行政管理,2015(11):13-18
46.鄭磊.開放政府數據的價值創造機理:生態系統的視角[J].電子政務,2015(07):2-7
47.胡稅根,單立棟,徐靖芮.基於大數據的智慧公共決策特徵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5(03):5-15
48.婁成武,閻峰,陳德權.我國電子政務文化建設研究初探[J].社會科學輯刊,2015(02):64-67
49.鄭磊,呂文增,王棟.上海市政務微信發展報告:從發布走向服務[J].電子政務,2015(02):2-22
50.張銳昕,董麗.公共服務質量:特質屬性和評估策略[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4(06):8-14
51.張鐘文,張楠,孟慶國.大數據、評估與變革:2013年國際電子政務研究的主題與趨勢[J].電子政務,2014(09):70-76
52.藺豆豆,張銳昕.電子行政審批系統的多元需求及其滿足——以吉林省氣象局為例[J].電子政務,2014(09):77-83
53.陳德權,黃萌萌,王愛茹.中國電子政務文化治理的實施路徑研究[J].電子政務,2014(08):46-51
54.王玥,鄭磊.中國政務微信研究:特性、內容與互動[J].電子政務,2014(01):66-77
55.張銳昕,劉紅波.電子政務反腐敗的效力表現與提升策略[J].行政與法,2013(10):1-4
56.徐慧娜,鄭磊,TheresaPardo.國外政府數據開放研究綜述:公共管理的視角[J].電子政務,2013(06):2-7
57.陸健英,鄭磊,SharonS.Dawes.美國的政府數據開放:歷史、進展與啟示[J].電子政務,2013(06):26-32
58.李曉方,張楠,孟慶國.關注互動、質量與廣泛影響:2012年國際電子政務研究的主題與趨勢——基於SSCI文獻的分析[J].電子政務,2013(06):94-101
59.於施洋,楊道玲,王璟璇,張勇進,王建冬.基於大數據的智慧政府門戶:從理念到實踐[J].電子政務,2013(05):65-74
60.張銳昕,張喬.電子政務的技術套用前沿[J].行政論壇,2013,20(02):39-42+2
61.楊國棟,張銳昕.電子政府的發展趨勢、實施模型與構建戰略——一個文獻綜述[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15(02):65-71
62.陳德權,畢雪娟.電子政務文化:內涵與框架初探[J].電子政務,2012(12):15-21
63.李健,王紫薇,張銳昕.政府電子公共服務供給的實踐技術基礎解析[J].電子政務,2012(12):39-46
64.孟慶國.政府2.0——電子政務服務創新的趨勢[J].電子政務,2012(11):2-7
65.丁利,吳江.淺析電子政務強化社會問責的作用及實現路徑[J].電子政務,2012(11):23-29
66.徐曉林,李衛東.論雲計算對電子政務的革命性影響[J].電子政務,2012(10):18-25
67.劉紅波.一站式政府的概念解析與角色定位[J].電子政務,2012(08):67-78
68.徐彩晶,何曉霖.吉林省政府政務大廳:服務發展服務民生[J].信息化建設,2012(07):14-16
69.袁文蔚,鄭磊.中國智慧城市戰略規劃比較研究[J].電子政務,2012(04):54-63
70.汪玉凱.中國現代行政管理體系的屬性與結構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02):61-64
71.汪玉凱.網路社會與公民參與[J].傳承,2012(07):76-77
72.張銳昕,楊國棟.電子政務與政府職能轉變的邏輯關聯[J].甘肅社會科學,2012(02):220-223
73.宋剛,孟慶國.政府2.0:創新2.0視野下的政府創新[J].電子政務,2012(Z1):53-61
74.汪玉凱.“網路問政”如何制度化[J].理論參考,2012(02):20
75.張銳昕,楊國棟.論電子政府的政府基礎:起始條件與構建策略[J].求索,2012(01):43-45
76.汪玉凱.電子政務需要政務雲——2012年中國電子政務展望[J].信息化建設,2012(01):6-8
77.王璟璇,於施洋,楊道玲,張勇進.電子政務頂層設計:國外實踐評述[J].電子政務,2011(08):8-18
78.於施洋,王璟璇,楊道玲,張勇進.電子政務頂層設計:基本概念闡釋[J].電子政務,2011(08):2-7
79.於施洋,王璟璇,楊道玲,張勇進.電子政務頂層設計:中國實踐進展[J].電子政務,2011(08):30-37
80.張勇進,孟慶國.國家電子政務統一網路空間:內涵、框架及建構[J].中國行政管理,2011(08):27-32
81.陳德權,畢雪娟,閆麗.電子政務法規政策建設:國外啟示與中國狀況[J].電子政務,2011(05):18-25
82.劉紅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學,2011
83.譚海波,蔡立輝.基於電子政務的政府業務流程再造與實施[J].電子政務,2009(06):46-50
84.樊博,孟慶國.頂層設計視角下的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9(01):3-5
85.齊冬梅.電子政務:服務型政府的基礎支撐[J].理論界,2008(04):38-39
86.鄧崧,孟慶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方法技術論[J].社會科學,2008(04):24-39+187
87.張銳昕.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的理論思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5
88.張銳昕,楊國棟.網路時代西方國家政府職能轉變:動因、對策及啟示[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108-114
89.陳蓉,孟慶國.電子政務流程再造的必然性和選擇性[J].情報雜誌,2006(05):112-115+118
90.張銳昕,吳江,楊國棟.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制度建設的目標和重點[J].中國行政管理,2006(04):26-30
91.蔡立輝.當代中國電子政務:反思與走向[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7-13+123
92.吳江,徐波,顧平安,張銳昕,江源富,盧平,苗燕民,周蘇岳,錢軍,戚魯,梁志堅,柳進軍.中國電子政務--進行中的對策管理創新——電子政務與政府創新的互動關係[J].電子政務,2004(Z2):68-73+132-1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