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新聞學:新媒體的報導、寫作與編輯》是2010年5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發行處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克雷格。該書重新梳理了新聞教學中的若干觀點。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圖書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其目標在於:不僅教會學生關於網路報導、寫作和編輯的最重要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讓他們始終保持對網路新聞獨特個性與發展需求的關注度。本書及書中提及的相關網站將幫助學生掌握聚合了傳統與現代的網上“衝浪”技巧。此外。書中收錄了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的訪談,為那些初涉網路新聞業的記者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議。
目錄
中文版序
序
前言
致謝
第一部分 網路新聞的採訪
1 為什麼網路新聞與眾不同?為什麼你需要關注這個問題?,
2 網路記者的工作
3 產生和聚焦新聞報導思路
4 網路資源與資料庫
5 訊息來源與新聞採訪
第二部分 網路新聞的寫作
6 網路新聞的寫作風格
7 吸引並留住客群
8 提高你的新聞寫作能力
9 “最後一分鐘”
第三部分 網路新聞的編輯
10 艱難的挑戰:網路清樣編輯
11 網路編輯/能攻善守的“內野手”
12 多媒體在新聞報導中的套用
13 網路的基本編排
第四部分 準則、法規與倫理
14 網路準則與新聞學準則
15 網上與網下的法律問題
16 網路世界中的倫理學
17 21世紀的新聞記者
譯後記
圖書序言
今天上午你上網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肯定不是唯一的一位。每天,世界各地都有無數人在網上“衝浪”,網路藉此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信息中心和商業中心。與此同時,網路還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提供並創造了無數個就業機會,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在傳統媒體的網路版或者新創辦的網路媒體等諸如此類的網路新聞機構中供職。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同時也因為網路媒體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全新的媒介形態,因此今天的學生都非常渴望了解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網路記者,如何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相關的經驗。
目前,市場上有大量教你如何寫作、如何編輯的新聞教科書,其中還有一些是教你如何把計算機作為輔助新聞報導的工具,或者是教你如何利用好網路這個資源庫。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本比較全面的教科書能夠教你如何從事網路媒體的報導、寫作以及編輯工作。
《網路新聞學:新媒體的報導、寫作與編輯》這本書重新梳理了新聞教學中的若干觀點。本書並不是僅僅通過引入一些網路新要素來對既有教材進行微調,而是作者在充分熟悉和掌握網路特質的基礎之上寫成的。我們的目標在於:不僅教會學生關於網路報導、寫作和編輯的最重要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讓他們始終保持對網路新聞獨特個性與發展需求的關注度。概言之,通過這本書以及書中提及的相關網站,你將會掌握一種聚合了傳統與現代的網上“衝浪”技巧。
因為網路是一種全新的媒介,所以本書主要致力於重新整合你已有的新聞專業知識以滿足網路媒體發展的需要。基於此,你將會發現這本書通篇都在拿你所熟悉的與不熟悉的、舊的與新的知識和觀點作比較。除了介紹新的觀念以外,本書還努力將新聞要素與網路運用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幫助你創造一個真正的獨特產品——網路新聞。
目前,市場上有大量教你如何寫作、如何編輯的新聞教科書,其中還有一些是教你如何把計算機作為輔助新聞報導的工具,或者是教你如何利用好網路這個資源庫。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本比較全面的教科書能夠教你如何從事網路媒體的報導、寫作以及編輯工作。
《網路新聞學:新媒體的報導、寫作與編輯》這本書重新梳理了新聞教學中的若干觀點。本書並不是僅僅通過引入一些網路新要素來對既有教材進行微調,而是作者在充分熟悉和掌握網路特質的基礎之上寫成的。我們的目標在於:不僅教會學生關於網路報導、寫作和編輯的最重要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讓他們始終保持對網路新聞獨特個性與發展需求的關注度。概言之,通過這本書以及書中提及的相關網站,你將會掌握一種聚合了傳統與現代的網上“衝浪”技巧。
因為網路是一種全新的媒介,所以本書主要致力於重新整合你已有的新聞專業知識以滿足網路媒體發展的需要。基於此,你將會發現這本書通篇都在拿你所熟悉的與不熟悉的、舊的與新的知識和觀點作比較。除了介紹新的觀念以外,本書還努力將新聞要素與網路運用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幫助你創造一個真正的獨特產品——網路新聞。
後記
翻譯這本書有兩個“沒想到”:其一是沒想到耗費了我們如此之多的精力,其二是沒想到讓我們學習到如此之多的新知識。對於前者,無需贅言,我相信只要是有過翻譯經歷的人都會深有體味,本書翻譯歷經盛夏和隆冬,一年時間,六易書稿,知種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於後者,可以多說兩句。網路媒體的發展不過幾十年時間,卻令人類的新聞傳播活動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革。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時時被書中湧現的新觀念、新方法所折服。說實話,我們雖然使用電腦和上網都有十多年時間了,但對網路新聞實務卻所知甚少。這次翻譯給了我們一個系統學習這方面知識的機會。此外,對於網路新聞實務的諸多問題,國內外的新聞界都處在一個實踐、摸索階段,所以本書在這方面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本書的翻譯是合作的產物,具體分工如下:劉勇翻譯了前言、第1、2、3、4、5、6、7、8、9、14、15、16、17章,李娟翻譯了第10、11、12、13章。感謝安徽大學外語系的蔣浚浚、陳倩倩、馬第三位研究生的幫助,他們幫我們初譯了部分章節的內容,為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在此深表謝忱。
為了杜絕“誤讀”,我們在翻譯中查閱了大量資料。事實上,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也的確利用了書中述及的很多搜尋引擎,比如百度、谷歌,也確實感受到了網路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在此,對給予我們幫助的這些相關網站表示感謝。
感謝本譯叢的總策劃劉海貴教授的信任與關愛。
感謝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儘管受到出版周期的壓力,他們依然給予了我們相當大的時限,讓我們能夠得以不斷修改、完善譯稿。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本書的翻譯儘管我們下了不少苦功,但難免存在“誤讀”,敬請方家指正、同仁批評。
本書的翻譯是合作的產物,具體分工如下:劉勇翻譯了前言、第1、2、3、4、5、6、7、8、9、14、15、16、17章,李娟翻譯了第10、11、12、13章。感謝安徽大學外語系的蔣浚浚、陳倩倩、馬第三位研究生的幫助,他們幫我們初譯了部分章節的內容,為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在此深表謝忱。
為了杜絕“誤讀”,我們在翻譯中查閱了大量資料。事實上,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也的確利用了書中述及的很多搜尋引擎,比如百度、谷歌,也確實感受到了網路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在此,對給予我們幫助的這些相關網站表示感謝。
感謝本譯叢的總策劃劉海貴教授的信任與關愛。
感謝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儘管受到出版周期的壓力,他們依然給予了我們相當大的時限,讓我們能夠得以不斷修改、完善譯稿。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本書的翻譯儘管我們下了不少苦功,但難免存在“誤讀”,敬請方家指正、同仁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