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巴爾幹化系指全球資訊網分裂成有特定利益的不同子群,一個子群的成員幾乎總是利用網路傳播或閱讀僅吸引本子群其他成員的材料,有時它又寫作cyber-balkanization。
簡介,現象,論壇討論,
簡介
英語新詞:Cyberbalkanization網路巴爾幹化
這個網路熱詞原本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歇爾-范阿爾泰多年前在一則論文中提出,現被重新提及,意指網路已分裂為有各懷利益心機的繁多群類,且一個子群的成員幾乎總是利用網際網路傳播或閱讀僅可吸引本子群其他成員的信息或材料。有關於此,教授多年前的預言性描述是:“我們發現,正如實際空間的分割或基本巴爾幹化,可以分開地理群體一樣,虛擬空間的分割或者網路巴爾幹化,可以分開利益群體”……熟詞“巴爾幹”或“巴爾幹半島”雖一直是個歷史和地理上的名詞,但這個名詞因其所蘊含的複雜國際關係,加之一言難盡的歷史因由、民族矛盾、宗教衝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使得它早已變成一個形容詞。
現象
也許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部法律叫做《創作與網際網路法》。根據這項2009年提出的法案,法國政府將專門建設一個最高機構,保護網路智慧財產權。如果該機構發現某位網民非法下載,將通過郵件和信件方式對該網民進行警告,如果警告無效,該機構就可能實施“三大打擊”—強制斷網一年、罰款30萬歐元,或者處以兩年監禁。
這部被稱為“世界最嚴厲”的打擊非法下載的法案,最後被法國憲法委員會判決違反憲法,而使這項法案夭折的主要原因是其中關於強制斷網的內容,被憲法委員會裁定為“侵犯人權,違背言論自由”。2009年10月,憲法委員會批准了該法案的一個修訂版,剝奪了政府機構制裁網民的權力,要求在採取強制斷網的處罰之前必須經過司法評估。
這個故事說明了全球網際網路已經走到哪一步。直到主流政府和公司意識到網路的威力時為止,網際網路曾經有過一段不受阻礙的自由時光;在那時,很多人夢想可以不分地域、不分用戶、不分用途地確保網民對網路的自由訪問。而今天,大家不得不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網路世界要向所有人開放嗎?對網路的訪問能力將不僅取決於網路的接入,還將取決於你是否能做好人、乾對的事,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嗎?
其實,問最後這個問題是多餘的,因為在某些地方某些人不可以上網,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雖然網路接入越來越普遍,但是網路本身非常遺憾地離世界大同越來越遠。全球性的網際網路現在被分為多個區域,只有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通行自如。縱橫交錯的壁壘把互聯世界變成一個拼湊起來的世界,用哈佛大學法學院喬納森·齊特賴恩的比喻來形容,“寬頻最終的結局將僅僅是給信息高速公路增加了幾條額外的車道而已,每條車道可以行駛的車型將越來越少,而且只有某些司機駕駛的裝有某些被認可貨物的車輛才可以放行。”
這些壁壘中最關鍵的是法律管轄範圍造成的地域壁壘。網民雖然面對著廣闊無限的虛擬世界,但每個網民肯定身處一個具體的位置,這個位置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定屬於一個國家政府的管轄範圍。而國家與國家是不同的:在有些地方,體制和國情與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信息自由存在內在的衝突;在另外一些地方,雖然也許並不認為網路一概值得讚賞,但是將人們連線起來、使他們可以訪問和交換大量信息的基本理念,與這些國家的文化和政治意識形態保持著高度的一致。
所以,中國外交部回應谷歌事件時稱,中國網際網路管理符合國際慣例,其實這種說法遠遠不如強調“中國特色”更能使自身的行為合理化。早期網際網路普遍被人們視為能帶來平等和民主,但現在人們意識到,在網際網路這個虛擬空間中,世界絕不是平的,而是充滿各種障礙,這些障礙有可能最終導致一體化全球網際網路被分成若干個空間。這裡面很大的一部分就是中國式的網際網路,可能對全球網際網路發展提出中國自己的要求。
不過,希望嚴密規範網路行為的政府同時也會馬上遇到一個問題:網際網路的範圍覆蓋全球,超越了一地規章的管轄範圍。即使根本目標是一致的,一個國家也很難將它的執法對象與其他國家的執法對象合為一體。而且,由於一個地方與另一個地方對網際網路違法犯罪的理解存在不同,想要通過國際協定來控制網際網路的做法困難重重。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政府不去對國外的內容來源進行干涉,而是寧可重點控制國內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試圖使網民的上網行為地方化。
將地域壁壘強加給網際網路,會使網路發生轉變,違背其設計者最初的理念—創造一個沒有邊界和距離的世界。不過這也沒有什麼:我們生存在現實世界,怎可期待一個完美而理想的虛擬世界呢?我們將同時遭受離心力和向心力的拉扯:一方面,有數種從中心向外拉的力量,朝著分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重申中央控制以及政府權力的力量。它們同時作用在政策的巨觀層次和日常經驗的微觀層次上,它們所造成的政治與文化後果,只能讓歷史做鑑定。
論壇討論
英國信息通信業管制機構Ofcom發言人表示,網路巴爾幹化的影響將取決於它對用戶選擇權的影響如何。
英國通訊管理協會發言人大衛·哈靈頓(DavidHarrington)表示,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地會使網路巴爾幹化”。
他說:“這從網路商業化以來就開始了;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聯合國網際網路管理論壇主席德賽說,月底舉行的論壇將為討論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