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網路分段是經過檢驗而可靠的網路安全原則之一,在IT開始出現時,網路分段就已經存在。
適當的網路分段可以帶來以下好處:
· 為關鍵伺服器和套用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 限制遠程工作人員到他們所需的網路區域
· 簡化網路管理,包括事件監控和事件回響
· 面對永無止境的安全審計和來自業務夥伴及客戶的問卷調查,網路分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這方面的工作
操作
一般將ip地址按節點計算機所在網路的規模的大小分為A類、B類、C類、D類和E類五類。
A類表示的地址範圍是1.0.0.0到127.255.255.255
B類表示的地址範圍是128.0.0.0到191.255.255.255
C類表示的地址範圍是192.0.0.0到223.255.255.255
D類表示的地址範圍是224.0.0.0到239.255.255.255
E類表示的地址範圍是240.0.0.0到255.255.255.255
A,B,C分別分配給特別大的網路,中型網路和小型網路使用,比如區域網路就是用C類地址。D類地址是組播地址,E類保留做研究用,以後的IPv6地址就是在此基礎上擴展的。
分段原因
在乙太網10 BASE-5中物理層標準規定了一個區域網路最多網段數為5。每個網段的最大站點數是100,網段的最大長度為500m。因此,對於使用區域網路的一個部門來說,把一個邏輯上單一的LAN分成若干分離的LAN來調節負載有時是必要的。另外,有時兩台機器的距離太遠,即使敷設電纜不成問題,但由於網上信息延遲太長,會影響網路的正常運行。解決的辦法也是把一個大的LAN劃分成若干個區段(更小的區域網路)。
從網路的安全可靠性出發,將大的網路劃分成較小的網路後,有利於隔離故障,也有利於保護大網內各個區域的安全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