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 或灌木,高3-10米,樹皮灰色;芽被褐色或銹色短毛,
小枝 和成長葉均無毛。葉革質或近革質,長圓形、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5.5)7-27厘米,寬(2)3-10厘米,頂端短漸尖、急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具疏生鋸齒或細齒;中脈和6-10(12)對
側脈 在兩面均隆起或凸起,網脈兩面均凸起或明顯;葉柄長0.5-1.5(3)厘米。
網脈山龍眼 總狀花序 腋生或生於小枝已
落葉 腋部,長(7)10-15厘米,無毛,有時花序軸和花梗初被短毛,後全脫落、變無毛;花梗常雙生,長(2)3-5毫米,基部或下半部彼此貼生;苞片披針形,長1.5-2毫米;小苞片長約0.5毫米;花被管長13-16毫米,白色或淺黃色;
花葯 長3毫米;花盤4裂;子房無毛。果橢圓狀,長1.5-1.8厘米,直徑約1.5厘米,頂端具短尖,果皮乾後革質,厚約1毫米,黑色。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網脈山龍眼若在次生林中常呈灌木狀,葉片較小。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雲南 東南部、貴州、廣西、廣東、湖南南部、江西(大余)、福建南部。生長在海拔300-1500(-2100)米山地濕潤常綠闊葉林中。
網脈山龍眼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採用冷水浸種24小時,浸種處理的種子,可以提早發芽15天,提高成苗率1.6-7.0%,苗木生長高2.5-5.7厘米。採收的網脈山龍眼成熟果處理後所得純淨堅果用作播種用的種子,不影響種子發芽的最低含水量在30%以上,使用濕沙貯藏。由於幼苗生長緩慢,需要庇蔭,在雨水較多,排水良好的地方,幼苗易遭
鐮刀菌 危害,苗圃地必須選擇水源豐富、排水良好、地勢平坦的砂質壤土。種子無明顯休眠習性,為了提早發芽和提高成苗率,在播種前的種子通常要進行處理,可採用45℃溫水浸種。種子發芽時的日均溫在18℃左右,在溫度適宜的地方育苗,播種期適當提前早播為好,不但可以延長苗木生長期,提早木質化,增強抗病抗早能力,從插種到發芽需50天左右,所以只要不受低溫危害,提早播種是必要的。
網脈山龍眼 播種方法 種子千粒重為1000-2000克,採用
條播 育苗,播種量每平方米約150-200克。幼苗出土後應經常保持床面濕潤,尤其在7-8月份應每隔2-3天利用上午或傍晚進行澆水。在苗木生長期間,要勤鬆土除草,使表土經常保持疏鬆,以減少蒸發。一般全年鬆土除草4-5次,分別於5-9月份進行。同時,苗木要適當遮蔭。經過遮蔭的苗木,保存率可達100%,而沒有遮蔭的苗木,播種不到一個月就全部死亡。因為7-8份光照強、蒸發量大,使苗木容易遭受日灼。培育1年生苗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圃地選擇: 網脈山龍眼幼苗生長緩慢,需要有一定的庇蔭,在雨水較多的季節,圃地排水不良的時期,易遭
鐮刀菌 為害,為此育苗時應選擇水源條件好、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網脈山龍眼 遮蔭: 網脈山龍眼屬偏陰性樹種,在幼苗出土後怕
日灼 ,所以必須遮蔭。試驗證明,沒有遮蔭的苗木,全部死亡,可能是中國湖南長沙地區7-8月份,陽光照射強,蒸發量大於降水量,造成土層乾燥,苗木容易遭日灼傷害。
撫育: 幼苗出土後,應經常保持床面濕潤,尤其在7-8月份,應每隔2-3天,利用早上或傍晚進行澆水。此外,在苗木生長期,鬆土除草,要勤要全面,使苗間、行間的表土層經常保持疏鬆,以減少蒸發。除草應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鬆土應掌握由淺到深和不傷苗根的原則,一般全年鬆土除草4-5次,分別在5-9月份進行。由於苗木生長緩慢,一年苗高一般只有7-8厘米,最高的只有10厘米,不能當年移植造林。
主要價值 經濟及食用: 木材堅韌,淡黃色,適宜做農具;種子煮熟,經漂浸1-2天后,可食用。蜜源植物。
藥用: 藥用部位為網脈山龍眼枝葉,秋冬採收切斷曬乾。有止血功能。主治跌打刀傷出血。
網脈山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