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目擬地甲

網目擬地甲

昆蟲名,為鞘翅目,擬步甲科。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大部分地區等;寄主於蔬菜、豆類、小麥、花生等作物。成蟲和幼蟲為害蔬菜幼苗,取食嫩莖、嫩根,影響出苗,幼蟲還能鑽入根莖塊根和塊莖內食害,造成幼苗枯萎,以致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網目擬地甲
  • 拉丁學名: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鞘翅目
  • :擬步甲科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西北,大部分地區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雌成蟲體長7.2—8.6mm,寬3.8—4.6mm;雄成蟲體長6.4—8.7mm,寬3.3—4.8mm。成蟲羽化初期乳白色,逐漸加深,最後全體呈黑色略帶褐色,一般鞘翅上都附有泥土,因此外觀成灰色。蟲體橢圓形,頭部較扁,背面似鏟狀,複眼黑色在頭部下方。觸角棍棒狀11節,第l、3節較長,其餘各節呈球形。前胸發達,前緣呈半月形,其上密生點刻如細沙狀。鞘翅近長方形,其前緣向下彎曲將腹部包住,故有翅不能飛翔,鞘翅上有7條隆起的縱線,每條縱線兩側有突起5—8個,形成格線狀。前、中、後足各有距2個,足上生有黃色細毛。腹部背板黃褐色,腹部腹面可見5節,末端第2節甚小。
網目擬地甲成蟲圖網目擬地甲成蟲圖

橢圓形,乳白色,表面光滑,長約1.2—1.5mm,寬約0.7—0.9mm。

幼蟲

初孵幼蟲體長2.8—3.6mm,乳白色;老熟幼蟲體長15—18.3mm,體細長與金針蟲相似,深灰黃色,背板色深。足3對,前足發達,為中、後足長度的1.3倍。腹部末節小,紡錘形,背板前部稍突起成一橫溝,前部有褐色鉤形紋1對,末端中央有隆起的褐色部分,邊緣共有剛毛12根,末端中央有4根,兩側各排列4根。

長6.8—8.7mm,寬3.1—4mm。裸蛹,乳白色並略帶灰白,羽化前深黃褐色。腹部末端有2鉤刺。

生活習性

東北華北地區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土中、土縫、洞穴和枯枝落葉下越冬。翌春3月下旬雜草發芽時,成蟲大量出土,取食蒲公英野薊等雜草的嫩芽,並隨即在菜地為害蔬菜幼苗。成蟲在3—4月活動期間交配,交配後1—2天產卵,卵產於1—4cm表土中。幼蟲孵化後即在表土層取食幼苗嫩莖嫩根,幼蟲6—7齡,歷期25—40天,具假死習性。6—7月份幼蟲老熟後,在5—8cm深處做土室化蛹,蛹期7—11天。成蟲羽化後多在作物和雜草根部越夏,秋季向外轉移,為害秋苗。沙潛性喜乾燥,一般發生在旱地或較粘性土壤中。成蟲只能爬行,假死性特強。成蟲壽命較長,最長的能跨越4個年度,連續3年都能產卵,且孤雌後代成蟲仍能進行孤雌生殖。

防治方法

(1)提早播種或定植,錯開沙潛發生期
(2)藥劑防治
可採用愛卡士5%顆粒劑拌種或25%愛卡士(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或灌根處理。
(3)土壤處理
網目擬地甲為害嚴重的地區於播種前或移植前用3%米樂爾顆粒劑,每667m2 2—6kg,混細乾土50kg,均勻地撤在地表,深耙20cm,也可撤在栽植溝或定植穴內,淺覆土後再定植。米樂爾在土壤中活性期為2—3個月,可有效地兼治金針蟲、臍槽、地老虎、跳甲幼蟲、地蛆根結線蟲等地下害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