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紐斯爭端

維爾紐斯爭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立陶宛和波蘭之間關於維爾紐斯主權的爭端。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後,開始從立陶宛撤軍。1919年1月初波蘭軍隊一度占領維爾紐斯,但隨即被蘇俄軍隊驅逐。同年4月,波蘭出兵再次占領維爾紐斯。根據1920年7月12日蘇俄與立陶宛在莫斯科簽訂的和約,維爾紐斯及其周圍地區歸屬立陶宛共和國。7月14日蘇俄軍隊奪回維爾紐斯,8月25日將其交給立陶宛。9月波立發生衝突。10月7日波蘭與立陶宛簽訂條約,承認維爾紐斯屬立陶宛。但10月9日,以日利戈夫斯基(Lucjan Zeligowski)將軍為首的波蘭軍隊奪占維爾紐斯,隨後建立傀儡政權“中立陶宛”。立陶宛與波蘭斷交。後英法等國軍隊以國際聯盟的名義進入維爾紐斯。1921年國聯建議波立兩國舉行談判,兩國在布魯塞爾和日內瓦先後舉行談判,未達成協定。1922年3月24日,波蘭兼併維爾紐斯。1923年2月,國聯理事會公然承認波蘭對維爾紐斯擁有主權。3月15日協約國大使會議劃定波蘭和立陶宛邊界,將維爾紐斯劃給波蘭。立陶宛拒絕承認這一決定。1938年3月,波蘭向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立陶宛被迫與波蘭建交,承認維爾紐斯屬波蘭。1939年9月波蘭亡國,蘇軍占領維爾紐斯。10月10日蘇立簽訂“互助條約”,維爾紐斯交還立陶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