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滕貝格協定

維滕貝格協定,1536年基督教新教內為解決聖餐爭論在維滕貝格(Wittenberg)會議中達成的協定。1529年開始在新教內部產生有關聖餐實質的爭議,德國南部教會採取茨溫利學說,認為在聖餐中基督並不真正臨於麵餅和葡萄酒內,而德國北部和瑞士教會反對這種學說。當時德皇和馬丁·路德支持後者。雙方推舉代表進行多次商討,最後於1536年在德國維滕貝格舉行會議,路德親自到會。南方代表讓步。爭議又轉為聖餐的實在性取決於聖事本身還是取決於領受者的信念,路德認為,只要把“上帝的話”作為一切的中心, 在其他各項問題上,各種不同見解是可以並存的。最後雙方達成協定,南方同意北方主張,但認為非信徒或罪人領聖餐是褻瀆行為,得不到上帝恩寵,反而要受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