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電影導演和演員。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主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多里奧·德·西卡
- 外文名:Victorio de Sica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地:義大利
- 職業:導演、演員
- 主要成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主將
生平簡介,主要作品,
生平簡介
維多里奧·德·西卡(Victorio de Sica,1902---1974),簡稱德·西卡 ,生於義大利弗羅齊諾內附近索拉。早年學過會計,後來迷上了戲劇,21歲起正式登台演出,並在近40部影片中扮演過角色,深受觀眾喜愛。1939年,他導演和主演了第一部影片《紫玫瑰》。1942年他與切薩雷·扎瓦提尼合作拍攝的《孩子們注視著我們》,被認為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先聲。也標誌著這對黃金搭檔(德西卡導演的30餘部影片中,扎瓦梯尼編劇的占26部)合作的開端。在新現實主義的輝煌時代,德西卡拍攝了一系列具有濃厚人道主義色彩,滿懷正義與社會批判的影片,如:《擦鞋童》(1946)、《偷腳踏車的人》(1949)、《米蘭的奇蹟》(1950)、《溫培爾托·D》(1952)等。此後,在商業桎梏的壓力下,德西卡轉而拍攝一些在商業上成功、失去他原有精神和藝術追求的影片。但在《兩婦人》(1960)、《最後的審判》(1961)和《向日葵》(1969)等影片中依然顯示了他的才華和氣質。1971年,隨著《芬齊·康蒂尼花園》的問世,德·西卡再度作為一名異常完美和才華橫溢的導演重返影壇。影片深刻地描寫了墨索里尼和法西斯分子上台初期一個猶太人家庭的社會悲劇,把異乎尋常的真實感與一種抒情的美結合在一起。該片榮獲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德·西卡影片的主要內容是關於社會或政治動盪對普通人命運的影響。他的影片始終對人充滿友愛和柔意。
主要作品
1940年:《品行不端的瑪德蘭》。1941年:《德肋撒的禮拜五》,《女修道院裡的燒炭黨人》。1942年:《孩子們在注視我們》(編劇:柴伐梯尼,主要演員:伊莎·葆拉美)。1946年:《天國之門》(導演於1944—1945年,編劇:柴伐梯尼,攝影:阿爾多·湯蒂)。1946年:《擦鞋童》(編劇:柴伐梯尼、阿爾台依等,主要演員:弗朗科·英戴爾朗奇,瑪麗亞·康普)。1948年:《偷腳踏車的人》(編劇:柴伐梯尼,攝影:蒙杜奧利,蘇索·達米科等,主要演員:朗培爾托·馬齊奧拉尼等)。1951年:《米蘭的奇蹟》(編劇:柴伐梯尼,蘇索·達米科等,主要演員:艾瑪·格拉瑪蒂卡,弗朗切斯科·加利沙諾,寶拉·斯托巴)。1952年:《溫別爾托·D》(編劇:柴伐梯尼,攝影:A.格拉齊亞蒂,主要演員:卡爾洛·巴蒂斯梯,M.P.卡西里奧)。1953年:《終點站》(主要演員:M.克利夫脫,J.瓊斯)。1955年:《那不勒斯的黃金》(編劇:柴伐梯尼,馬羅泰等,根據馬羅泰原作改編,攝影:阿爾多·湯蒂,主要演員:索菲婭·羅蘭,德·西卡,西爾瓦娜·蒙迦諾,托托等)。1956年:《屋頂》(編劇:柴伐梯尼,攝影:蒙杜奧利,主要演員:G.貝洛塔,G.里斯特利齊)。1960年:《喬恰拉姑娘》(主演:索菲婭·羅蘭)。1961年:《最後的審判》。1962年:《七○年的薄卡丘》。1963年:《阿爾托那的被監禁者》。1964年:《昨天、今天與明天》。1965年:《義大利式的結婚》。1966年:《一個新的世界》。1968年:《情侶》。1969年:《葵花》。1970年:《芬齊—孔梯尼家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