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公司簡史,發展歷程,經營範圍,姊妹公司,品牌標誌,作品年表,社會評價,獲獎記錄,
公司簡史
1993年,維塔數碼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成立。
1994年,維塔參與視效製作的第一部電影《罪孽天使》上映。
2002年——2004年,維塔數碼憑藉《指環王》三部曲連續三屆獲得奧斯卡獎,從此奠定了在世界影壇視效領域的地位。
2010年,維塔數碼憑藉《阿凡達》獲得奧斯卡獎。
發展歷程
維塔:電影視效帝國的史詩傳奇
維塔工作室是紐西蘭一家綜合性電影和電視視效公司,有一批具有各種技能的創意技術人才,其工作室離惠靈頓市中心不過15分鐘路程。
維塔擁有面積超過65,000平方英尺的工作室和600多名創意員工,可以設計和製作包括專業道具造型和修補、生物道具製作、盔甲武器製作、微雕、大型場景、布景和服裝等各種大型或微型道具,當然,還有特效。工作室總裁理察·泰勒是特效設計師兼總監製,旗下共有14名高級設計師;造型製作從人體的細微處到各個部分,製作十分細緻;除了拍攝所需的3維雕塑,工作室還為博物館和公眾展覽製作;大型的場景雕塑在戶外能抗每小時140公里風速的狂風;盔甲和武器的製作應有盡有。
前傳:從作坊式的視效小廠開始
維塔是如此的成功,到了為《阿凡達》製作視效的時候,他們已經把“表演捕捉”技術提升到了無所不能的境界,以至於蒂姆·伯頓在為迪士尼拍攝《愛麗絲夢遊仙境》時,舍迪士尼旗下同樣專攻“表演捕捉”的羅伯特·澤米吉斯的工作室不用,而與維塔合作,逼得迪士尼痛下殺手,關掉了澤米基斯工作室。
然而這家馳名業內的著名視效公司極為神秘和低調,因為公司設在“中土大地”,也就是電影小國紐西蘭的首都惠靈頓,所以他們能夠遠離好萊塢的聚光燈,專心為具有想像力、尤其熱愛怪力亂神的電影人實現他們的瑰麗夢想。從規模上來說,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維塔工作室就已經從一家作坊式的視效小廠擴張為一個擁有維塔數碼(Weta Digital)、維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維塔製作、維塔收藏和公園路後期製作公司在內的電影王國。其中,光是維塔數碼一家在為《阿凡達》做視效時就有超過900名員工。
1993年,為了給自己的新片《罪孽天使》製作視效,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與好友理察·泰勒、吉米·塞爾柯克共同創建了維塔工作室。當時,這家公司只有一部電腦。傑克遜是故事大師,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時喜歡掌控視覺效果,而泰勒和塞爾柯克和他臭味相投,通過在化妝、布景和視覺效果上的專業能力幫助他實現這些想法。以好萊塢的眼光來看,《罪孽天使》只是部小成本電影,但傑克遜和他的維塔搭檔們花小錢辦大事,拍出了一部可以躋身經典的影片,其視覺效果可以讓好萊塢的老手嘆為觀止。然而即便如此,在當時,維塔還只不過是家不起眼的小視效公司。
發跡:當《指環王》改變歷史
《罪孽天使》引起了行家的注意,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找上了傑克遜,這就是時代華納傳媒旗下的新線電影公司,已經是華納兄弟子公司的新線當時已經可以與華納兄弟平起平坐,而票房成績經常高於六大發行公司中實力較弱的環球影片公司和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最初,是獨立電影大亨溫斯坦兄弟掌管的米拉麥克斯籌劃著名要把托爾金教授的名著《指環王》三部曲拍成真人電影,但他們的野心小得出奇,只想拍成一部,至多是兩部。幸好小說的電影拍攝權落到了新線的創始人,老牌製片人羅伯特·沙耶手裡,他決定把影片也拍成三部曲,而且單憑一部成本僅為500萬美元的《罪孽天使》(這部影片還是凱特·溫斯萊特的處女作),他就讓彼得·傑克遜執導這套巨片,這真是電影界的一次登月式冒險。換一個角度看,《指環王》實際上是一部長度超過9個小時,耗資3億美元的超級電影,只不過因為長得過分,才分三段放映。更不可思議的是,沙耶還同意了傑克遜的種種非份要求,包括影片要在紐西蘭拍攝,特效和視效也交給傑克遜的維塔。
指環王三部曲令維塔確立了模式,那就是傑克遜掌管的維塔數碼負責視覺效果,而理察·泰勒統領的維塔工作室負責其它工作,包括概念圖、道具、服裝、布景、模型、雕塑,其中的王牌是各類怪物和武器盔甲的設計製作。
《指環王》三部曲的第一部《指環王:護戒使者》也算是場面恢宏的巨片,但對於維塔來說,這部影片只是他們試試自己能耐的習作,他們全力以赴,但有些地方也不免因陋就簡,比如片頭的夏爾國霍比特人大聯歡,本來應該有144個矮人,到頭來只出現了100個,對他們來說,省掉44個矮人相當划算。
而傑克遜,一向認為用電腦一樣可以做出來千軍萬馬廝殺的戰爭場面出來,這次得到機會,在影片尚未進入拍攝階段,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出錢為維塔數碼買回了專業軟體Massive(巨大),在護戒聯盟大戰魔王索倫的幾千蝦兵蟹將這一場景中,所有用電腦製作出來的角色都各行其是,動作絕無雷同。
《指環王:護戒使者》對視效的要求是頂級的,但還稱不上獨一無二,那些戰鬥場面,使用了數百個替身演員,有視效軟體幫忙,幾十個便已足夠。《指環王:護戒使者》不是純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而是78%的鏡頭,也就是3100個左右的鏡頭用超35毫米的數字攝影機拍成,這在後期上色時造成了一點小麻煩。不能不提的還有,理察·泰勒的維塔工作室也貢獻巨大,製作了45000件各類道具,而服裝師尼格拉·狄更是在40個裁縫的協助下做了19000件衣服。
到了拍攝第二三部的時候,維塔已經頗為壯大,光是維塔數碼,雇員人數就翻了一倍,達到520人。順理成章地,在第二部《指環王:雙塔奇兵》中,視效鏡頭也增加到了799個。
《指環王》二三部可以傲視第一部,除了戰爭場面翻倍外,還在於維塔製作出了怪僻的咕嚕先生出來。當初,如果新線不讓傑克遜用動畫技術做咕嚕,他可能會拒絕為新線拍這套電影。早在1998年,傑克遜就開始著手這個角色的創作,當時他想用動畫技術把這個小怪物造出來。但看了安迪·瑟金斯的試鏡後,改變了主意,這樣一來,維塔數碼就用獨創的動作捕捉技術,以瑟金斯的表情、動作和聲音讓咕嚕姆橫空出世。傑克遜對這項技術和瑟金斯是如此的滿意,以至於他接下來用同樣的技術和瑟金斯又拍了部《金剛》出來。再後來,到了卡梅隆,也是照方抓藥,用真人演員結合升級版的動作捕捉技術一一表演,製作了《阿凡達》。
升級:那些《阿凡達》的日日夜夜
《指環王》三部曲令維塔成為不遜於老牌名廠工業光魔和光風暴的世界頂級視效公司。維塔擁有先進的視效軟體,使用的計算機也從最初的單核升級為擁有4400塊處理器的藍光巨人超級電腦系統。維塔在電影視效領域中變得無所不能,無論是動畫、建模、動作捕捉、大量角色生成,還是圖像合成、膠片掃描以及錄音,都有極高水準,同時這家公司也是最忙碌的視效公司,曾經同時為《我,機器人》、《X戰警:背水一戰》、《地球停轉之日》和《第九區》這些影片提供視效。當然,最能折騰的還是傑克遜,他把八米高的黑猩猩金剛搬上銀幕做了回浪漫情聖,而且在惡魔島上讓金剛和三條霸王龍大打出手。
《阿凡達》之前,維塔製作的非傑克遜電影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名氣並不算大的《尼斯湖水怪》,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並非是維塔熟悉的類人生物,而是一隻完全用電腦做出來的水怪,這隻水怪非一般動物能相比,不光動作靈敏自然,皮膚光澤栩栩如生,而且從出生到長大,還有喜悅、憤怒和悲傷等表情,令人感到維塔的技術比《指環王》時期又有了很大進步。
但從《指環王》三部曲以來,對維塔來說,只有《阿凡達》才是真正的挑戰。卡梅隆的新片太龐大了,以至於任何一家視效公司都無法獨立完全所有視效,包括維塔。即便維塔為該片招兵買馬,光是維塔數碼的雇員就擴充至900人。但毫無疑問,在《阿凡達》的八家主要視效供應商中,維塔是排在第一位的,例證之一是、2003年到2006年連續四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獎的喬·萊特瑞——《阿凡達》的視效總監,2007年空降到維塔數碼任總指導。
眼尖的影迷在傑克化身為納威人第一次執行任務時與骨骼清奇的潘多拉猛獸不期而遇時,不難認出這是維塔的傑作。事實上,維塔的任務極為繁重,用傑克遜的話說,就是“太多人在公司里打地鋪”,維塔不光負責製作所有潘多拉星球上的怪獸,以及造出潘多拉星球的叢林,包括聖母樹和直徑經常達到數米的藤,總共有10萬棵之多。
但這還只是維塔工作的一部分,《阿凡達》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綠幕前拍攝的,維塔不光要在拍攝前為影片製作出數字背景,除了上面提到的怪獸、樹,還有納威人騎乘的兩類坐騎和山,在此之前,維塔還要為兩台3D攝影機拍攝的立體畫面進行後期合成。為了完成這些工作,維塔使用了伺服器集群,共4000台伺服器,總共有35000顆處理器,是《指環王3》時期的三倍,這個伺服器群甚至可以在超級計算機500強中排進前200位。《阿凡達》創造出令數億觀眾目瞪口呆的視覺奇觀,維塔居功至偉。
經營範圍
設計,專業道具造型和修補,生物道具製作,盔甲、武器製作,微雕、大型場景、布景和服裝等製作;後期視覺效果製作,CGI動畫製作,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及表情捕捉技術進行拍攝。
姊妹公司
維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
公園路後期製作(Park Road Post Production)
石街工作室(Stone Street Studios)
朴茨茅斯租賃公司(Portsmouth Rentals)
維塔有限公司(Weta Limited)
品牌標誌
島國紐西蘭有一類特有的昆蟲,個頭巨大,張牙舞爪,名字叫維塔(weta)。一個叫彼得·傑克遜的紐西蘭胖子,從小到大,都被維塔嚇得要死要活的,可是當他有機會成立一家視效公司時,卻不計前嫌,就用維塔為公司命名,其實這也不奇怪,傑克遜一向喜歡奇形怪狀的東西,如果他想到的東西這世界上沒有,他就動手自己造出來,再搬上大銀幕。
作品年表
1994 | Heavenly Creatures | |
1996 | Jack Brown Genius | |
The Frighteners | ||
1997 | Contact | |
2000 | The Price of Milk | |
2001 |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
2002 |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 |
2003 |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 |
The Last Samurai: Bushidou | ||
Peter Pan | ||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 ||
2004 | Two Cars, One Night | |
I, Robot | ||
Van Helsing | ||
2005 | World's Fastest Indian | |
The Legend of Zorro | ||
King Kong | ||
2006 | Night at the Museum | |
Black Sheep | ||
X-Men: The Last Stand | ||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 ||
Eragon | ||
괴물 | ||
2007 | Eagle vs Shark | |
Clubland | ||
Bridge to Terabithia | ||
The Water Horse | ||
Fantastic 4 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 | ||
Enchanted | ||
30 Days of Night | ||
Jumper | ||
2008 |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 |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 ||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 ||
2009 | The Wotwots | |
The Lovely Bones | ||
Under the Mountain | ||
District 9 | ||
Avatar | ||
2010 | Daybreakers | |
The A-Team | ||
Knight & Day | ||
Robin Hood | ||
The Warrior's Way | ||
Gulliver's Travels | ||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 ||
2011 | The Devil's Rock | |
X-Men: First Class | ||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s: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 ||
2012 | John Carter | |
Prometheus | ||
The Avengers | ||
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 | ||
光暈4:航向黎明號 | Halo 4: Forward Unto Dawn | |
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 ||
2013 | 火星上的最後時日 | The Last Days on Mars |
Superman: The Man of Steel | ||
Iron Man 3 | ||
Elysium | ||
The Hobbit: Desolation of Smaug | ||
2014 | Transcendence | |
Furious 7 | ||
The Amazing Spider-Man 2 | ||
Edge of Tomorrow | ||
Godzilla | ||
Hercules | ||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 | 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
Dracula Untold | ||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 ||
2015 | Mad Max: Fury Road Maze Runner: The Scorch Trials Fantastic Four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 | |
2016 | Avatar 2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Warcraft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Prisoners of the Sun Independence Day:Resurgence The Legend of Tarzan The Great Wall Pete's Dragon The BFG The Jungle Book Deadpool Suicide Squad Krampus | |
2017 | Ghost in the Shell Colossal Valerian 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Justice League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Blade Runner 2049 | |
2018 | Avatar 3 Avatar4 Godzilla 2 ANIMALWORLD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 Deadpool 2 Ready Player One Avengers: Infinity War Mortal Engines Alita: Battle Angel | |
2019 | 復仇者聯盟4 哥斯拉2:怪獸之王 | Untitled Avengers Movie 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 |
信息來源
社會評價
2006年8月,已經有十年未有電影問世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與維塔數碼正式簽約,後者將為卡梅隆的新片《阿凡達》製作視效、外星人和數字背景。卡梅隆說:“維塔已經證明自己是視效界的領跑者,尤其是在基於‘角色動畫’技術的‘表演捕捉’領域裡,而這在我的新電影裡是很大的一個部分。他們的能力是世界頂級的,這些天才擁有巨大的激情,我非常期待與喬·萊特瑞和他的團隊的合作。”
能讓有NASA科學顧問頭銜的技術狂人卡梅隆如此讚嘆,維塔顯然擁有驚人的專業能力,新世紀以來,他們憑藉《指環王》三部曲、《金剛》和《阿凡達》已經贏得了五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同行們對於他們造出第一個虛擬電影角色咕嚕姆(《指環王2》)可算是震撼莫名。《指環王2》之前,要讓怪物在大銀幕上活蹦亂跳,要么是通過化裝,要么用機械手段,頂多再加點電腦視效,但他們表情和動作的豐富自然程度總是跟真人演員相差很多,而咕嚕姆和後來的金剛,演技之強悍可以令大多數演員汗顏,令明星們真正感受到來自虛擬角色的挑戰和競爭。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0 | 第82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阿凡達 | 獲獎 |
2006 | 第78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金剛 | 獲獎 |
2004 | 第76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指環王:國王歸來 | 獲獎 |
2003 | 第75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指環王:雙塔奇兵 | 獲獎 |
2002 | 第74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指環王:護戒使者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2 | 第10屆 | 最佳真人影片CG動畫角色 | 猩球崛起 | 獲獎 |
2012 | 第10屆 | 最佳視效電影視覺效果 | 猩球崛起 | 獲獎 |
2010 | 第8屆 | 最佳場景繪畫 | 阿凡達 | 獲獎 |
2010 | 第8屆 | 最佳真人影片CG動畫角色 | 阿凡達 | 獲獎 |
2010 | 第8屆 | 最佳特效電影視覺效果 | 阿凡達 | 獲獎 |
2010 | 第8屆 | 最佳單個場景視覺效果 | 阿凡達 | 獲獎 |
2010 | 第8屆 | 最佳視覺效果合成 | 第九區 | 獲獎 |
2010 | 第8屆 | 最佳真人影片CG背景 | 阿凡達 | 獲獎 |
2010 | 第8屆 | 最佳模型 | 阿凡達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0 | 第63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阿凡達 | 獲獎 |
2004 | 第57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指環王:國王歸來 | 獲獎 |
2003 | 第56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指環王:雙塔奇兵 | 獲獎 |
2002 | 第55屆 | 最佳視覺效果 | 指環王:護戒使者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