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文物
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
海頓、
莫扎特、
貝多芬、
舒伯特、
約翰·史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
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弔。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每年1月1日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舉行新年音樂會。
發展歷史
世界名城——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Vienna)位於奧地利東北部
阿爾卑斯山北麓維也納盆地之中,三面環山,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人口156.3萬人(2000年)。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3世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德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成為
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8世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坐落在奧地利維也納市中心 城市公園的
約翰·施特勞斯銅像維也納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環境優美,景色誘人。登上城西的阿爾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維也納森林”盡收眼底;城東面對多瑙河盆地,可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北面寬闊的草地宛如一塊特大綠色絨氈,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間。房屋順山勢而建,重樓連宇,層次分明。登高遠望,各種風格的教堂建築給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層古老莊重的色彩。市內街道呈輻射環狀,寬50米,兩旁林蔭蔽日的環形大道以內為內城。內城卵石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多為巴羅克式、
哥德式和
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
教堂的尖頂聳入雲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環形大道兩旁為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
歌劇院等重要建築。環形大道與另一相平行的環行路之間為中間層,這一帶為商業區、住宅區、也有
宮殿、
教堂等夾建其間。第二環形路外為外層,市西有幽雅的公園,美麗的別墅以及其它宮殿建築。在這眾多的宮殿中,以位於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龍宮引入注目,這是奧地利歷史上繁榮時期的一個遺蹟。城區東南部的“美景宮”為18世紀初卡爾皇帝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戰功的歐根親王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