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也納人民歌劇院
- 外文名:Volksoper Wien
- 修建時間:1898年
- 建造地點:奧地利,維也納
- 原名:皇帝金禧劇院
- 樓層:三層
- 座位:1261個座位
歷史,開建時期,音樂劇院時期,劇院現狀,結構,內部設備結構,年度演出情況,
歷史
開建時期
該劇院建於1898年,原名為皇帝金禧劇院(Kaiser's Jubilee Civic Theatre),原本只演出戲劇。劇院由於開建時被要求只能用10個月的時間,為了趕時間初建就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在1903年因債務原因宣布破產。
音樂劇院時期
1903年9月Rainer Simons接管並重新命名為“維也納人民歌劇院”,他的初衷是在繼續上演戲劇的同時開始初步演出歌劇和輕歌劇。《托斯卡》和《莎樂美》在維也納的首場演出都在維也納人民歌劇院(分別在1907年和1910年)。世界著名歌劇歌唱家如Maria Jeritza和Richard Tauber都在此演出過, 1906年由Alexander Zemlinsky擔任樂隊指揮。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人民劇院成為奧地利維也納居於第二歌劇院。1929年後,主要上演輕歌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維也納人民歌劇院成為受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替代歌劇演出場館。1955年起恢復昔日的日常演出,主要上演歌劇、輕歌劇、音樂劇。
劇院現狀
自1991年至1996年間維也納人民歌劇院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統一管理。1999年後維也納人民歌劇院成為奧地利(bundestheater-holding)國立劇院控股100%附屬機構。2007年9月開始由Robert Meyer擔任劇院藝術總監,Christoph Ladstätter擔任劇院總經理,並將劇院的演出季設在每年9月至次年6月,每年劇院上演約25部德語作品,共300左右場次。在演出季幾乎每天有劇目上演,除了傳統歌劇、輕歌劇、音樂劇和芭蕾劇外,還上演特種劇目和部分兒童劇目。
結構
維也納人民劇院分三層,共有1261個座位,72站立房間以及2個可放置輪椅的空間。
內部設備結構
舞台前方的樂池裡裝有兩個電動舞台升降機,承載能力達到了500公斤/平方米。它是高度可從0米調節到2.65米。舞台的紅色天鵝絲絨簾使用的是拉升降液結構,速度可達每秒0.15米-3米,升降梯速度可達每秒2米。
主舞台寬17.2米,深19米,機械負載能力為500公斤/平方米。在舞台的中央是一個可旋轉、可升降的圓形平台,在其外圍是一圈可轉動的15米外直徑環形平台,還有3個手動陷阱機制。
年度演出情況
劇院的演出季在每年9月至次年6月。
演出年度 | 場次 | 觀眾人數 | 占座率 |
---|---|---|---|
2004-2005 | 287 | 293,695 | 75,41% |
2005-2006 | 276 | 280,520 | 74,77% |
2006-2007 | 281 | 289,721 | 78,34% |
2007-2008 | 291 | 325,491 | 8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