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荊 (學名:Acacia decurrens Willd.)是豆科、相思樹屬植物,別名線葉金合歡。無刺喬木,高7-15米;小枝無毛,有顯著稜角。二回羽狀複葉,葉軸上的葉片之間有腺體;小葉20-40對,線形,長5-10毫米,寬0.3-0.5毫米。頭狀花序直徑6-8毫米,呈總狀或頂生的圓錐花序式排列;花瓣具突出的中脈。莢果長圓形,扁平;種子卵形。原產於澳大利亞;中國雲南、廣東、廣西和浙江等省區引種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又稍耐寒,能耐-5℃以上的低溫。
綠荊是主要栲膠樹種和鞣料樹種之一。木材緻密,耐腐朽,可供家具、造紙、建築等用材;也是優良的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樹種,優良、速生的蜜源植物、能源樹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種,育苗,栽培技術,選地,定植,撫育,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無刺喬木,高7-15米;小枝無毛,有顯著稜角。二回羽狀複葉,葉軸上的葉片之間有腺體;羽片(5-)7-15對;小葉20-40對,線形,長5-10毫米,寬0.3-0.5毫米,中脈靠近上邊緣,小葉彼此間著生的距離超過小葉片本身的寬度。頭狀花序直徑6-8毫米,呈總狀或頂生的圓錐花序式排列;花黃色;花萼具短緣毛;花瓣具突出的中脈。莢果長圓形,長5-10厘米,寬4-7毫米,扁平,種子間收縮;種子卵形。花期1-4月,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引種區年平均氣溫15-21℃,絕對低溫-6℃;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該種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霜凍期長的地區,絕對低溫-5.1℃時,幼樹受凍害,樹皮開裂致枯死,在向北的迎風面和霜線下的凹地受害更重,大樹頂端嫩葉萎縮黃化。
綠荊為陽性樹種,淺根性,不耐蔭蔽,不適生於低洼積水地。根系淺,冠幅較大,抗風力弱。造林地宜選擇背風、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的陽坡地。在廣西應選擇桂北山地、丘陵地發展為宜。
分布範圍
綠荊是熱帶、亞熱帶樹種,原產於澳大利亞南部;中國雲南、廣東、廣西、浙江等省(區)引種栽培;印度、菲律賓、日本和巴西等國皆引種造林。
繁殖方法
採種
綠荊開花、結果早,造林後第二年開花。花期2-3月,果熟期6-9月;單株可產莢果5-6千克。莢果採回攤曬,取出種子乾藏。每千克種子7-8萬粒,發芽率達78%。
育苗
種子外殼堅硬,表皮有蠟質,不易吸收水分,採用沸水處理種子,效果良好。處理方法:先用清水泡種5分鐘,將浮在水面上的癟粒去掉,把沉於水中的種子撈出,用100℃的沸水燙種20秒鐘後,再用冷水浸泡24小時,使膨脹的種子轉到上層,將其撈出,然後放進濕床催芽。未膨脹的種子仍繼續浸泡,每天換清水一次,可陸續分批將膨脹的種子及時取出催芽。
栽培技術
選地
綠荊是強陽性、淺根系樹種。樹幹柔軟,易受強風為害。造林地宜選在陽坡或半陽坡少風的丘陵山坡;要求土壤疏鬆、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而土層淺薄、粘性太重,不利於根系發展,易受強風和積水的地方,都不宜選用。在酸性較強的土壤放一些石灰能中和土壤酸性,有利於幼休生長。林地選定後,應在秋後整地,使土壤得到風化;採用帶墾或開小梯級整地,要注意水土保持。
定植
種苗有營養杯苗和裸根苗,以前一種為好。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後一種成活率稍低。綠荊生長迅速,鬱閉快,在肥沃林地株行距2.1米×2.1米,或2.5米×2.5米為宜。營養杯苗可多季造林,裸根苗一般在3月中旬以前進行,掌握在陰天或雨后土壤濕潤時定植。營養杯苗栽植時,要使營養杯略低於坎面1-2厘米,蓋一層細土,植時切勿用腳踩營養杯,避免觸動苗根造成傷亡。
撫育
造林後,嚴禁放牧和人為破壞。強風暴雨以後,及時進行檢查,扶正被風吹歪斜的幼樹,有露根的要培土。結合鬆土除草,每株施氮肥10克(施肥不宜近根部),連續施幾次。第二年主要鏟草培蔸。此外,每年冬天,適當修剪枯黃枝條,保留青秀枝,剪口要光滑,不要撕裂,避免引起損傷處流膠。在幼林期可間種綠肥或其他短期作物。
主要價值
綠荊是一種速生、高產、優質的栲膠原料樹種。樹皮含單寧44-48%,乾的樹皮100千克,可產優質栲膠50千克,主要用於鞣革、鑽井泥漿降粘劑、紡織上固色、染制漁網等輕重工業。木材可作坑木、農具、家具和建築等,也可供製紙漿。根系有根瘤菌,可改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