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桿菌抑制抗菌肽HIP/PAP感染燒傷傷口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蔣德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膿桿菌抑制抗菌肽HIP/PAP感染燒傷傷口的分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蔣德明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綠膿桿菌作為引起燒傷傷口感染最常見的一類條件致病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其抵禦宿主先天免疫的殺傷引起傷口感染的機制還知之甚少。我們在小鼠燒傷傷口部位發現細胞因子IL17A和抗菌肽RegIIIγ都發生了明顯的上調。另外我們發現RegIIIγ對綠膿桿菌具有明顯的殺傷作用。因此結合相關文獻我們推測在小鼠燒傷部位,細胞因子IL17A誘導RegIIIγ的表達從而殺傷綠膿桿菌,防止其感染傷口。但是我們同時也發現綠膿桿菌培養液中的小分子組分能夠抑制IL17A誘導后角質細胞抗菌肽HIP/PAP(與小鼠RegIIIγ同源)的表達,我們推測綠膿桿菌通過產生小分子毒性因子來抑制宿主抗菌肽的表達以抵禦宿主對其殺傷從而成功引起感染。本課題將通過分析綠膿桿菌小分子毒性因子及其抑制角質細胞抗菌肽HIP/PAP的表達所涉及的分子信號通路,在細胞和動物水平來揭示綠膿桿菌抑制抗菌肽HIP/PAP表達引起燒傷傷口感染的致病機制。
結題摘要
皮膚是人體抵抗致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線,當皮膚的結構遭到損傷時,就會容易引起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和生命。綠膿桿菌在感染皮膚傷口,尤其是燒傷傷口過程中是如何抑制宿主先天免疫,從而引起感染;機體又是如何識別並清除綠膿桿菌的?目前還不清楚。本課題通過綠膿桿菌與皮膚傷口感染的相關研究揭示綠膿桿菌引起皮膚傷口感染的分子機制,為避免皮膚感染及後續嚴重菌血症提供理論基礎,指導臨床治療。 我們在實驗中發現,當小鼠皮膚受到綠膿桿菌感染後,抗菌肽HIP/PAP的表達會受到上調,在感染後的第3天上調達到峰值,隨後下降。為了證明抗菌肽HIP/PAP在抵抗綠膿桿菌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向小鼠皮膚注射重組HIP/PAP蛋白,結果發現綠膿桿菌的感染程度會明顯的降低。我們發現綠膿桿菌的菌毛蛋白可以誘導HIP/PAP蛋白的表達,結果證明當皮膚受到綠膿桿菌感染後,皮膚角質形成細胞通過識別綠膿桿菌菌毛蛋白誘導HIP/PAP,從而清除感染。同時我們又研究了在皮膚燙傷過程中抗菌肽HIP/PAP的表達是否也發生了變化,結果顯示燙傷後的第3天上調達到峰值,隨後下降。注射重組HIP/PAP蛋白,結果發現綠膿桿菌在燙傷傷口的感染程度會明顯的降低。以上結果說明抗菌肽HIP/PAP在傷口和燙傷傷口感染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我們實驗發現,綠膿桿菌的發酵液能夠抑制角質細胞抗菌肽HIP/PAP的表達,說明了綠膿桿菌通過小分子物質來抑制抗菌肽HIP/PAP的表達來加重感染,我們通過分離鑑定小分子物質後,發現了一種表面的膜蛋白可以抑制抗菌肽HIP/PAP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