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礬(中藥)

綠礬(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綠礬,中藥名。為含硫酸亞鐵(FeSO4)的礦石或化學製品。分布於山東、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地。具有之補血消積、解毒斂瘡、燥濕殺蟲功效。常用於血虛萎黃,疳積,腹脹痞滿,腸風便血,瘡瘍潰爛,喉痹口瘡,爛弦風眼,疥癬瘙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礬
  • 別名:青礬、皂礬、濫礬、皂莢礬
  • 採收時間:四季皆可採集
  • 用量:0.2-0.6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
主要成分,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材性狀,飲片性狀,

主要成分

硫酸亞鐵(FeSO4)。

性味

味酸、澀,性寒。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補血消積、解毒斂瘡、燥濕殺蟲。

主治

用於血虛萎黃,疳積,腹脹痞滿,腸風便血,瘡瘍潰爛,喉痹口瘡,爛弦風眼,疥癬瘙癢。

相關配伍

1、治爛弦風眼:青礬火煅出毒,細研,泡湯澄清點洗。(《永類鈐方》)
2、治白禿頭瘡:皂礬、楝樹子適量。燒研搽之。(《普濟方》)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2-0.6g。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為2%水溶液塗洗。

炮製

採集加工

四季皆可採集,將挖出的礦石打碎,加水加熱溶化,繼續加熱蒸發部分水分,放冷待自然結晶,取出結晶塊即得。

炮製方法

煅綠礬:取淨綠礬,打碎後置適宜的容器內,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研粉。

生長環境

產于山東、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安徽、浙江、河南、四川。分布於乾旱地區,含鐵硫化物礦物(黃鐵礦、磁黃鐵礦等)的風化帶。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為類方形結晶體組成的不規則團塊,或為柱狀結晶體,呈淡綠色,其中雜有部分褐色斑點,遇空氣日久變為淡黃色或生黃色的銹粉。內面晶體多排列成柱形,透明或微透明,具玻璃光澤。質較硬脆,易砸碎,入水易溶化,有鐵鏽氣。

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碎塊,淺綠色或黃綠色,半透明,具玻璃光澤。質脆,入水易溶化。有鐵鏽氣,味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