廩祿制度名。乾隆四十六年(1781)定製,各省綠營武職各官,自提督以下至經制外委千總、把總,均支給養廉銀。
提督每員歲支二千兩,總兵官每員歲支一千五百兩,逐級遞減至經制外委每員為十八兩。京營武職養廉銀,副將歲支九百兩,逐級遞減至經制外委為歲支二十兩。其新疆、雲南等邊境武職之養廉銀高於內地各地;雲南提督、總兵及台灣鎮總兵,並於養廉銀外加賞銀兩。各省綠營之養廉銀來源不一,有的動用正項或耗羨,有的於當雜等稅內支給,或於其他項下額撥。在京各營養廉,由部庫支給。
廩祿制度名。乾隆四十六年(1781)定製,各省綠營武職各官,自提督以下至經制外委千總、把總,均支給養廉銀。
廩祿制度名。乾隆四十六年(1781)定製,各省綠營武職各官,自提督以下至經制外委千總、把總,均支給養廉銀。...
廩祿制度名,意為清代綠營在京武職俸銀。按品級頒發...... 清代綠營在京武職俸銀與京內外文武官員相同,按...按品支俸銀外,每員每月加支米一石,並給養廉銀...
;四十七年,綠營武職比照文官例給養廉銀。文武官員養廉銀皆按職務、等級,分別不同數目發給。養廉之數,各省不同,總督每年從一萬三千兩至二萬兩,知縣從四百兩至...
其中包括各省文職、綠營武職、駐防八旗官員養廉銀四百三十三萬六千一百二十四兩有奇,各省綠營公費銀二十二萬七千零三十二兩有奇,駐防八旗及綠營兵丁白事例銀四...
新任官尚未補授到任,該官缺即為空缺,此官缺所應支之俸銀,即稱為缺官俸銀。例如,各直省綠營武職養廉銀,缺官新任,以受札任事日起支,舊任以離營卸事日停...
這在乾隆四十六年廢除“名糧”,增補綠營兵額,給武職養廉銀上,表現得非常清楚。這時,乾隆乾隆八十大壽時以國庫充盈,下詔要取消武將“名糧”,改為給與養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