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節目形式,節目製作,節目特色,節目賽制,創作團隊,節目列表,參演嘉賓,主持人,點評嘉賓,播出信息,播出平台,收視率,節目評價,
節目形式
節目製作
《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一季》結合地理學緊扣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大計,節目設計了八個主題,涉及了作為綠水青山基礎的自然地理景觀的主要元素和承載著國民鄉愁、傳統文化的人文地理景觀,並且通過絲路專題將“一帶一路”重大國策緊密結合,最後在建設美麗家園的決賽節目中融合地理學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命題轉換成在中華大地上運用地理學、生態學等科學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的輝煌藍圖和展望。
節目特色
節目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主題,展現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化中國,助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節目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為載體,展現人地關係,感念鄉土、鄉情、鄉愁,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身,以震撼視聽的視覺效果、妙趣橫生的競賽形式、視角獨特的解讀評說,打造獨具魅力、雅俗共賞的文化盛宴。
節目賽制
第一關:大浪淘沙
本關共九道選擇題,九排選手依次上前答題,答對者有機會進入下一關,答錯者止步本場比賽。本輪晉級名額共60人,超過60人,將按答題速度進行排名,決定晉級席位。
第二關:突出重圍
本關共有三道必答題,用最短時間,答對全部題目的兩位選手,將奪得先機,率先進入下一關。
第三關:海闊魚躍
本關採用車輪戰,兩位選手一對一答題,勝者留在台上,敗者回到台下。突圍區同步答題,成績最佳者繼續上台挑戰,如此循環,總計三輪,最後勝出者為本場冠軍,晉級總決賽。
創作團隊
總策劃 | 張寧 | 總監製 | 闞兆江 |
製片人 | 羅安 | 總導演 | 張兵 |
執行總導演 | 杜娟娟、楊陽、岳軍 | 策劃 | 冷凇、靳智偉 |
題庫專家 | 張國友、許濤、馬子雷、吳殿廷、周尚意 | 切換導演 | 殷鶴鳴、周熙皓 |
導演組 | 高巍、武大海、王婉琳、張文心、王越、魏然、孫蘭蘭、崔萌、趙偉、王艷等 | ||
音樂製作 | 徐郁超、左武、李游、夏岩 | 舞美設計 | 董凌子 |
攝像 | 張帆、王瑩、李葳、殷鑑、何紹坤、瀋陽、高權、許興海、陳馳、王鑫等 | ||
後期編輯 | 許愛俊、路強、趙星、劉兆波、王洪亮、莊磊、李佳琪、文正花、徐超、劉碩、鄭虎、王謙、劉偉 | ||
視頻包裝 | 張雷、張悅、徐雲峰、邵帥、賈浩、尹曉雲 | 燈光設計 | 曲國軍、張華、谷鵬 |
評分系統 | 唐興波、邸楠、王普、郭成軍、馬玉良、鄺文卿、唐陸峰、朱楠 | ||
後期視頻編輯 | 高一娜、李一帆、張婷、王程程、馮梁雨 | 舞美製作 | 李斌 |
視頻技術 | 張智慧、王洪強、唐詠、陳益、陳輝、江婉、高宗瑜、王孜奕、李闖、倪天宇 | ||
音頻技術 | 楊磊、靳寧、商雯雯、王秀岩、朱文義 | 三維索道 | 宋德剛 |
技術 | 張學鋼、楊睿、劉萬濤、楊飛 | 撰稿 | 前衛 |
技術監製 | 栗小斌 | 配音 | 陳鑫 |
地圖動畫 | 潘磊、鄭奔、張瑩、白玉、陳飛、楊健、郭浩、張森傑、劉英傑 | 造型設計 | 王淑敏 |
化妝 | 毛茂、朱雯、李陶羽、暴晶、劉歡、張瑩、尹珊珊、梅開夏、彭琳悅、任佳源、海塔娜 | ||
製片 | 王軍、李紀宏、劉艷玲、王浩、尹文、陳小草、寇健、杜埜、楊子寧、張睿智等 | ||
新媒體執行 | 趙軍勝、馬樺、常磊、廖紅漫、張曦健、譚茜茜、吳龍軒、張卉、梁冰雪、李文靜等 | ||
宣傳推廣 | 趙京津 | 節目編排 | 洪麗娟 |
節目統籌 | 錢新芳、候潔 | 責任編輯 | 才越、張黎黎 |
大螢幕 | 梁銳洪、王雲勝、陳植康、梁梓穎、寧海峰 | 服裝 | 萬輝、趙學寧、許彤 |
現場攝影 | 唐海鷗、孫琪昌 | 道具 | 李孫永翰 |
多通道錄製 | 付宏明、孫小偉、陳源超、張德新 | 製片主任 | 王偉 |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
節目列表
第一集:山 | |
仁者樂山,山有厚重 山和水自古以來就是詩情畫意的載體,更是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熱土,所以綠水青山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中國人的美麗家園。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高原、丘陵約占國土面積的 70%,山脈構成中國地貌的骨架。山在中國文化中又是厚重、博大、恆久的象徵,本期節目將帶領觀眾縱覽名山,感受山的魅力。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5日 | |
本期冠軍:葉彤——足球迷 | |
第二期:水 |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和水作為大自然中兩種風格迥異的形態,往往相伴相生。有青山就有綠水,水是自然界最靈動,最鮮活的資源,俗話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而在每個人對於故鄉的記憶中,都有一條讓我們充滿眷戀的河流。本期節目將跟隨著川流不息的江河,一起去遊歷大美中國。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6日 | |
本期冠軍:向博——能徒手繪製中國行政區劃圖 | |
第三期:林 | |
森林可以涵養生態系統的水分,所以叫做“水庫”,它又是一個物種庫、基因庫,資源庫,也是錢庫。 本期節目將帶領觀眾走進森林,感受大自然億萬年間形成的這一複雜生態系統,了解它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消除污染的不可替代作用。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7日 | |
本期冠軍:王海岩——地圖哥 | |
第四期:田 | |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表達了中國人世世代代對於家園的熱愛和田野的嚮往。田野是人類文明起步的地方,更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安身立命之處,本期通過解讀主題“田”,傳承弘揚農耕文化,留住我們生活的根,守住鄉愁,經營未來,展現一個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8日 | |
本期冠軍:賈貞貞——第三類人 | |
第五期:湖 | |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湖泊是水資源的調節器,旱時它是雪中送炭的大水庫,澇時它是洪水的收納池。它為人類提供物產,也是優美的城市景觀。更重要的,它還是山水林田湖這一生命共同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本期帶領觀眾徜徉在湖光山色當中,認識湖泊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9日 | |
本期冠軍:空乘愛潛水——丁童 | |
第六期:鄉愁(上) | |
人口流動、人才流動,讓很多人無法守在家鄉。在異鄉打拚,每個人都有著濃濃的鄉愁。鄉愁寄托在故鄉的山水草木、房舍路橋、美味佳肴這些有形的東西上,也寄托在歷史民俗、宗族文化、姓氏方言等無形的文化上面。本期節目通過解讀古今鄉愁情歸處,追尋中國人的鄉愁記憶。解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神家園。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10日 | |
本期冠軍:姜有生——“岡仁波齊”秘境之旅 | |
第七期:鄉愁(下) | |
人口流動、人才流動,讓很多人無法守在家鄉。在異鄉打拚,每個人都有著濃濃的鄉愁。鄉愁寄托在故鄉的山水草木、房舍路橋、美味佳肴這些有形的東西上,也寄托在歷史民俗、宗族文化、姓氏方言等無形的文化上面。本期節目通過解讀古今鄉愁情歸處,追尋中國人的鄉愁記憶。解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神家園。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11日 | |
本期冠軍:李天強——少年遊俠 | |
第八期:絲路 | |
道路自古以來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就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有了路,人們才有了交往;有了精神文化的交流,才有了文明的碰撞和共融。本期主題是人類的道路貿易和文明的交流,觀眾將通過一道道有趣的題目,追尋中華文明進程中那些貿易之路、遷徙之路、文明之路,感受每一條道路上的前塵往事和前世今生。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12日 | |
本期冠軍:張澤——遊戲高手 | |
第九期:建設美麗中國 | |
“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在本季《綠水青山看中國》的總決賽中,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八位單場冠軍,將上演一場強強相遇、群雄爭霸的激戰,爭奪本季總冠軍的頭銜。與此同時,觀眾還將跟隨選手們一起飽覽大好河山,感受地理的魅力,再次領悟綠水青山就是美麗中國的最美底色,而建設一個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 |
播出日期:2017年10月13日 | |
本期冠軍:王海岩——地圖哥 |
參演嘉賓
主持人
點評嘉賓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 | |
參考資料: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參考資料:
收視率
期數 | 播出日期 | CSM52城收視情況 | ||
收視率% | 排名 | 市場份額% | ||
第一期 | 2017/10/5 | 0.739 | 5 | 3.013 |
第二期 | 2017/10/6 | 0.739 | 8 | 2.936 |
第三期 | 2017/10/7 | 0.74 | 10 | 2.787 |
第四期 | 2017/10/8 | 0.776 | 15 | 3.221 |
第五期 | 2017/10/9 | 0.793 | 4 | 3.009 |
第六期 | 2017/10/10 | 0.617 | 5 | 2.371 |
第七期 | 2017/10/11 | 0.645 | 5 | 2.423 |
第八期 | 2017/10/12 | 0.586 | 4 | 2.234 |
第九期 | 2017/10/13 | 0.746 | 6 | 2.658 |
- 數據來源為央視索福瑞,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觀眾
- 收視排名為晚間19:30-24:00自辦節目排名,並不一定為同一時段
節目評價
《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一季》用一個合家歡式綜藝的視角,展現了中國自然地理與傳統人文風貌,和之前備受歡迎的以文學為載體的文化節目相比,它強調的是除了文化、歷史範疇之外,還要有符合時代的科學性內容的拓展與探索。(浙江線上評)
《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一季》看後令觀眾耳目一新、增知開慧。節目不僅是從全新的視角對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解讀,還使我們在青山綠水中的漫遊中獲得了讀懂文明中國、歷史中國、鄉愁中國的諸多啟迪。(光明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