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雄鳥前額至後頸、耳後塊斑、頦、喉綠色而具金屬光澤,眼先、頰、頭側黑色,頸側和背暗紅色。肩和下背橄欖綠色,腰鮮黃色。尾上覆羽暗綠色而具金屬光澤,中央尾羽延長,顏色與尾上覆羽相同,但先端黑色,外側尾羽黑色,先端稍較淺淡。兩翅暗褐色,翅表面橄欖綠色。胸鮮黃色而雜有不明顯的火紅色細紋,下腹、後脅和尾下覆羽黃沾綠色或橄欖黃色,尾下覆羽較黃。
雌鳥上體橄欖綠色。頭頂羽毛中央有被遮蓋住的暗褐色斑,頭側灰褐色微沾綠色。腰和尾上覆羽染黃色,中央尾羽不延長,淺褐色沾橄欖黃色,外側尾羽黑色,先端淡褐色,外側4對尾羽內翎具白色端斑,越往外側端斑越大。兩翅暗褐色,外翈羽緣橄欖黃色。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頦、喉、頸側和上胸淡灰綠色或橄欖灰色,到腹逐漸變為橄欖黃色,到尾下覆羽變為鮮黃色,翅下覆羽白色微沾黃色。
虹膜暗褐至紅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或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5-9克,♀5-7克;體長♂125-146毫米,♀94-122毫米;嘴峰♂17-24毫米,♀18-22毫米;翅♂46-57毫米,♀46-51毫米;尾♂56.5-73.5毫米,♀40.5-50毫米;跗蹠♂12-17毫米,♀13-16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2600米常綠或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溝谷闊葉林和熱帶雨林,夏季有時可上到海拔3000米的森林內,冬季有時也見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山腳地帶的山間竹林、果園、耕地邊或路邊樹叢中。
生活習性
遷徙:留鳥,部分作季節性的垂直遊蕩。
食性:主要以花蜜為食,也吃昆蟲。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成分散的小群,多在花朵盛開的樹上活動和覓食。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綠喉太陽鳥泰北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angkanensis | Riley, 1929 |
2. | 綠喉太陽鳥泰南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australis | Robinson & Kloss, 1923 |
3. | 綠喉太陽鳥寮國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blanci | Delacour & Greenway, 1939 |
4. | 綠喉太陽鳥越南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ezrai | Delacour, 1926 |
5. | 綠喉太陽鳥印度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horsfieldi | Blyth, 1843 |
6. | 綠喉太陽鳥緬南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karenensis | Ticehurst, 1939 |
7. | Aethopyga nipalensis koelzi | Ripley, 1948 | |
8. | 綠喉太陽鳥指名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nipalensis | Hodgson, 1836 |
9. | 綠喉太陽鳥緬西亞種 | Aethopyga nipalensis victoriae | Rippon, 1904 |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綠喉太陽鳥在中國種群數量不豐富。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