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產地分布,近種區別,藥用價值,功能主治,臨床套用,栽培技術,繁殖方法,栽培管理,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米;幼枝近四棱形,具縱稜角及溝,溝內被短柔毛,棱上無毛,較老枝近圓形,具縱脊及長圓形或橢圓形皮孔;頂芽圓錐形,急尖,無毛。葉生於一至二年生枝上,葉片革質,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長2.5-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鈍,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或楔形,邊緣略外折,具細圓齒狀鋸齒,齒尖常脫落而成鈍頭,葉面綠色,光亮,背面淡綠色,具不明顯的腺點,主脈在葉面深凹陷,疏被短柔毛;背面隆起,無毛,側脈5-8對,兩面明顯,網狀脈在葉面稍凸起,背面不明顯;葉柄長4-6毫米,上面具淺的縱溝,被微柔毛或無毛,背面具皺紋,兩側具葉片下延的狹翅。雄花1-5朵排成聚傘花序,單生於當年生枝的鱗片腋內或下部葉腋內,或簇生於二年生枝的葉腋內;總花梗長3-5毫米,花梗長約2毫米,基部或近中部具1至2枚小鑽形苞片;花白色,4基數;花萼盤狀,直徑2-3毫米,裂片闊三角形,邊緣齧蝕狀,無緣毛;花冠輻狀,直徑約7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圓形,長約2.5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4枚,長約為花瓣的2/3,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退化子房狹圓錐形,先端急尖或具短喙。雌花單花生於當年生枝的葉腋內,花梗長12-15毫米,無毛,向頂端逐漸增粗,其中部生2枚鑽形小苞片;花萼直徑4-5毫米,無毛,4裂,裂片近圓形;花瓣4,卵形,長約2.5毫米,基部稍合生;退化雄蕊長為花瓣的1/3,不育花葯箭頭形;子房卵球形,直徑約2毫米,柱頭盤狀突起。果球形或略扁球形,直徑9-11毫米,成熟時黑色;果梗長1-1.7厘米;宿存萼平展,直徑約5毫米,宿存柱頭盤狀乳頭形,直徑1.5-2毫米;分核4,橢圓體形,橫切面三棱形,長4-6毫米,背部寬3-5毫米,背部凸起,具稍隆起的皺紋,側面平滑,內果皮革質。花期5月,果期10-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00-1700(-2050)米的山地和丘陵地區的常綠闊葉林下,疏林及灌木叢中。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安徽(黃山、太平)、浙江(仙居、平陽、泰順、麗水、龍泉、遂昌、開化)、江西(廣豐、黎川、安遠、龍南、贛縣)、福建(浦城、建甌、福鼎、南平、福州、仙遊、上杭、漳平、南靖)、湖北(宣恩)、廣東、廣西(融水)、海南(保亭、瓊中)、貴州(水城、望謨)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近種區別
綠冬青與三花冬青I. triflora Bl.相似,惟後者的葉片為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稍大,乾時暗褐色,無光澤;雄花序之總梗短於花梗,雌花序簇生;宿存柱頭小而隆起,分核平滑具條紋。而本種之葉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闊橢圓形,較小,乾時亮橄欖綠色;雄花序之總花梗長於花梗;雌花單花腋生,宿存花盤頭狀凸起,分核背部多皺,而兩側面平滑,而易於區別。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根、葉:甘、微辛,涼。涼血解毒,祛腐生新。
根:用於關節痛。
葉:用於燒、燙傷,創傷出血。
治燙傷,潰瘍久不癒合,閉塞性脈管炎,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痢,外傷出血,凍瘃,皸裂。
①《本草圖經》:燒灰,面膏塗之,治皸瘃殊效,兼滅瘢疵。
②《江西草藥》:涼血止血。治外傷出血,鮮葉搗敷。
用法用量
外用:製成乳劑、膏劑塗搽。
內服:濃煎成流浸膏服用。
臨床套用
治療燒傷
用冬青葉製成多種劑型,套用於不同的燒傷創面;能使其迅速結痂,減少滲出,控制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休克和早期敗血症的發生,促進創面癒合,縮短療程,提高治癒率。據197例的觀察,結果178例獲得治癒(其中包括燒傷面積在70%以上者5例),死亡19例。創面平均癒合日數,Ⅱ°(包括深Ⅱ°、淺Ⅱ°)14.5天,Ⅲ°36天。
常用劑型
供創面塗布或噴霧用的水劑(每毫升相當於生藥1克);供浸漬紗布覆蓋刨面用的乳劑(不宜用於磷燒傷早期創面。
乳劑有兩種:Ⅰ號乳劑每500毫升相當於乾生藥900克,Ⅱ號乳劑每500毫升相當於乾生藥300克);作為Ⅲ°焦痂脫痂及晚期殘留創面治療用的冷霜;以及供內服用的糖漿(每毫升相當於乾生藥1克)和供注射用的針劑(每毫升相當於乾生藥2克或4克)。
治療方法
淺Ⅱ°燒傷,用水劑塗布或噴霧於創面,約在1-2小時內迅速結成褐色痂膜,1周左右開始表皮新生,痂膜逐漸脫落痊癒。即使少數病人有痂膜下液化現象,只要及時除去痂膜,並反覆塗布或噴霧,一般也能在1-2周內表皮新生,創面癒合。深Ⅱ°燒傷用水劑塗布暴露,通常在2小時後創面形成痂膜:亦可用Ⅰ號乳劑紗布包紮,經兩天后形成黑色痂膜,再行暴露。多數於14-21天內脫痂,痂下1期癒合。如痂下液化,應即除去痂膜。用Ⅱ號乳劑紗布覆蓋創面,用電燈烘乾後暴露(稱為半暴露),一般於21天左右癒合。如痂下有感染,膿較多時,去痂後用10%冬青生理鹽水濕敷1-2天,待感染基本控制,膿液消失後,再用Ⅱ號乳劑紗布覆蓋,電燈烘乾暴露,亦可在21天左右癒合,無需每天換藥。如採用半暴露方法有困難,則可用Ⅱ號乳劑換藥。深Ⅱ°合併有Ⅲ°的燒傷創面,早期用Ⅱ號乳劑包紮,兩日後可形成黑色痂膜,再採用暴露治療,保持創面乾燥,不使受壓。約於燒傷後3周左右,痂膜可自行脫落,痂下癒合.3周左右不能脫落者,可採用焦痂切除術。這時可見深Ⅱ°的創面已自行癒合,而Ⅲ°創面呈新鮮之肉芽,可採用小片狀植皮消滅創面。
通過反覆實踐,初步認為冬青對燒傷的治療作用主要是:
通過反覆實踐,初步認為冬青對燒傷的治療作用主要是:
保護創面:冬青外用於Ⅱ°及混合度創面後,很快即形成一層完整的保護性痂膜,從而阻止了早期創面的大量滲出,有利於休克的防治,同時防止了外來細菌的侵襲,避免由於創面感染導致的深度增加,對於頂防早期敗血症起了積極的作用。這種痂膜具有輕度吸水性,可以使痂膜下少量分泌物吸附列痂膜上.通過電燈烘乾,減少了痂膜下積液的發生,不利於細菌的繁殖。
控制感染:冬青對控制刨面綠膿桿菌感染有良好效果。64例患者經249次創面培養的結果證明,綠膿桿菌的感染率次於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24例發生敗血症的患者中,綠膿桿菌敗血症只占4例。除局部套用外,冬青口服或注射對控制全身感染也具有一定作用。在燒傷創面的不同階段,必須採用不同劑型的藥物,才能有效地促使創面癒合,提高治癒率。冬青中含有鞣質,但其毒性甚低,對肝臟無明顯損害。
此外,套用綠冬青治療燒傷尚存在下列問題:早期套用水劑或乳劑時,有一過性的刺激性疼痛;用藥後所結成的痂膜為棕黑色或黑色,這對燒傷深度的判斷帶來困難,也影響進一步觀察及處理;冬青無促進皮膚生長的作用,故對Ⅲ°創面仍須套用焦痂切除植皮或晚期肉芽創面的郵票狀植皮等方法來消滅創面。
此外,套用綠冬青治療燒傷尚存在下列問題:早期套用水劑或乳劑時,有一過性的刺激性疼痛;用藥後所結成的痂膜為棕黑色或黑色,這對燒傷深度的判斷帶來困難,也影響進一步觀察及處理;冬青無促進皮膚生長的作用,故對Ⅲ°創面仍須套用焦痂切除植皮或晚期肉芽創面的郵票狀植皮等方法來消滅創面。
治療下肢潰瘍
用冬青藥水濃縮後和入魚肝油等製成乳劑外用,每日換藥1次。對一般面積較小而淺表的潰瘍,單用乳劑塗敷,外加消毒紗布包紮,直至痊癒。如經乳劑治療後,創面雖清潔,但表皮新生速度不快,或創面有壞死組織者,即換用東方一號藥膏(南通製藥廠製造的中草藥製劑)外敷,每日1次,直至痊癒。對潰瘍面積較大,但創面肉芽新鮮,在用冬青乳劑治療1周左右創面很快清潔時,即行郵票狀植皮,術後大多1期癒合而痊癒。對潰瘍面積大而深,病程長,表面有壞死組織或潰瘍肉芽增生,甚至合併骨髓炎等情況者,在用冬青乳劑治療後,創面較清潔時,即換用東方一號去除壞死組織並促進表皮新生;在創面完全清潔後,即行郵票狀植皮。對合併骨髓炎者,加用其它全身抗細菌感染藥物。共治療800餘例,經系統觀察的445例皆獲痊癒。治癒時間大多在1-2月左右。實踐證明,冬青藥液有很強的收斂作用,能很快使創面收斂乾燥;同時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及大腸桿菌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創面的滲出及細菌感染。配合具有提膿拔毒,祛腐生磯作用的東方一號藥膏使用,更能加快下腿潰瘍創面的癒合。對於大而且深的創面,再配合郵票狀植皮療法,則可促使創面早期癒合。
治療麻風潰瘍
以冬青乳劑塗敷創面,外加消毒紗布包紮,每日換藥1次。一般5-10天后創面清潔,肉芽新鮮,即可進行郵票狀植皮。根據84例3個多月的隨訪,完全治癒者占90%,大部分治癒者3例,有效率達94%。其中對面積較小的潰瘍單用冬青乳劑外敷,亦有7例獲得治癒。無效病例是由於開始創面處理不充分,仍有壞死組織,甚至有瘺管、死骨,致使治療失敗。冬青的治療效果亦認為是通過抑菌和收斂而起作用的。
防治骨科感染
用冬青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藥4克),成人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兒童酌減。感染較嚴重者用靜脈滴注。預防用藥的療程為7-10天,治療須連續用至病情穩定後停藥。28例開放性骨折及骨病手術後用冬青預防感染,結果27例效果良好。用於治療8例骨髓炎等感染病例,結果6例效果良好。
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用冬青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藥2克或4克)治療脈管炎有顯著的消炎退熱、消腫止痛等作用,能較好地控制其毒性症狀。
用法:嚴重毒血症者以大劑量(一般用60-80克生藥/天,最多曾用144克生藥/天)靜脈滴注;對發熱病例,每次8克(生藥)肌肉注射,每6-8小時1次,隨體溫下降逐漸減少藥量;如僅局部炎症水腫病例,可用16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
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用冬青注射液治療小兒上感高熱患者22例,結果療效顯著者占63%。不論周圍血象高低,用藥1-2天后,發熱可退至正常。
用法:肌肉注射,1-5歲每次2毫升,6-10歲每次4毫升,均每日2次。又有用冬青和三脈葉馬蘭各1兩,製成煎液90毫升,每日3次分服,用於治療感冒和扁桃體炎共78例,結果除各有2例無效外,余均治癒或好轉。
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
冬青注射液對控制急性支氣管炎症有較好效果。採用定喘、肺俞、肺熱等穴位進行注射(每掃1次用2-3個穴位,每穴0.5毫升,10次為一療程)。對慢性支氣管炎亦有一定療效。根據12例的觀察,經一個療程後,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有用冬青2兩配合大青葉1兩,製成煎液90毫升,成人每日3次分服,同時並用止咳化痰中草藥,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470例,結果症狀消失及減輕者423例,占90%。用冬青。三脈葉馬蘭各1兩,濃煎90毫升,成人每日3次分服,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共39例,絕大多數痊癒或好轉。此外,臨床觀察到冬青注射劑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擴張的反覆感染,及肺結核合併急性支氣管炎等,也有較好的控制作用。
治療肺炎
冬青製劑對於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均有療效。根據34例小兒肺炎的觀察,其中單用冬青治療者30例,結果全部治癒。臨床症狀及體徵均於1-10天內消失,肺部病灶吸收時間平均為8.5天左右。
用法:一般採用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或藥水口服。合理劑量尚在摸索階段,通常靜滴每日4-16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4毫升,口服15-45毫升。此外,用冬青、大青葉合劑治療支氣管肺炎和大葉性肺炎,效果亦均滿意。
治療細菌性痢疾
報告60例(其中慢性菌痢4例)與56例的觀察結果,治癒率分別為83.33%和96.4%.臨床症狀一般於1-8天內消失,大便培養轉陰時間多數在2-7天左右。
用法:用200%冬青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6小時1次;或用30毫升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或10%葡萄糖液中行靜脈滴注。同時口服100%冬青糖漿,每次20-40毫升,日服3-4次。
副作用:用藥過程中,發現白細胞呈一時性下降,一般於治療結束時下降至4000-5000/立方毫米,最低為2300/立方毫米,停藥後1-2天即開始回升,恢復正常。極少數病例有噁心、嘔吐及頭昏等反應,靜脈滴注時個別病例並發靜脈炎。
治療泌尿系感染
用100%冬青煎液口服,對急性腎盂腎炎及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作等泌尿系感染,均有較好效果。觀察26例,23例治癒或好轉,表現為尿培養轉陰,尿常規正常或接近正常,症狀消失或改善。
用量:每次20毫升(相當於生藥20克),日服3次,7天為一療程。
鑒於冬青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因此臨床各科曾廣泛地套用於多種感染性疾患。除了上述病種作了較為系統的觀察並取得了較好療效外,其他還曾套用於敗血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肺膿腫、急性膽道感染、慢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腸炎、沙門氏菌屬感染、傷寒、化膿性皮膚感染,以及婦產科、五官科的感染性疾患和各種手術後感染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但由於觀察的病例較少,有待進一步的實踐。
鑒於冬青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因此臨床各科曾廣泛地套用於多種感染性疾患。除了上述病種作了較為系統的觀察並取得了較好療效外,其他還曾套用於敗血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肺膿腫、急性膽道感染、慢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腸炎、沙門氏菌屬感染、傷寒、化膿性皮膚感染,以及婦產科、五官科的感染性疾患和各種手術後感染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但由於觀察的病例較少,有待進一步的實踐。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綠冬青繁育一般以扦插為主,多在5~6月進行。可先從樹冠中上部斜剪,取5~10厘米長、生長旺盛的側枝剪除下部小葉,上部葉片全部保留。然後用生根粉處理,剪口向下扦插於苗床內。苗床地宜選擇在通風、耐陰之處,亦可遮陽扦插,成活率極高。
栽培管理
綠冬青適宜種植在濕潤半陰之地,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長良好,對環境要求不嚴格。當年栽植的小苗一次澆透水後可任其自然生長,視墒情每15天灌水一次,結合中耕除草每年春、秋兩季適當追肥1~2次,一般施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冬青每年發芽長枝多次,極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修剪一次,秋季可根據不同的綠化需求進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圓錐形,並適當疏枝,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態。冬季比較寒冷的地方可採取堆土防寒等措施。冬青的病害以葉斑病為主,可用多菌靈、百菌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