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後吞咽障礙中樞通路影響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蘭月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後吞咽障礙中樞通路影響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蘭月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吞咽障礙是腦梗死患者的常見症狀,然而,目前由於吞咽障礙的神經基礎和機制不明確,從而導致很多治療手段療效並不肯定。運動皮質如何調控吞咽活動,健康人與吞咽障礙患者咽部肌群/食道上括約肌(UES)與腦幹、運動皮質之間存在何種聯繫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我們在前期套用經顱磁刺激對卒中後吞咽障礙進行的治療與研究顯示,雙側半球同源腦區間和同側相關腦功能區間的競爭性抑制失平衡,可能參與了吞咽障礙的發生並阻礙其功能康復;短陣脈衝經顱磁刺激(cTBS)有助於恢復抑制平衡,促進吞咽功能的改善。本研究以cTBS誘導的局灶性虛擬腦損害和單側腦梗死後吞咽障礙為研究對象,套用fMRI/DTI從中樞水平檢測吞咽網路及中樞通路的神經活動,高解析度測壓技術從靶器官水平驗證干預前後咽肌/UES功能變化,探討同源腦區間競爭性抑制的特徵及其對腦功能可塑性的影響,深入研究cTBS對吞咽障礙的康復作用及其對中樞通路調控的影響機制。
結題摘要
本研究以吞咽的腦機制研究為導向,採用經顱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結合技術(TMS-fMRI)探討吞咽神經網路的有效連通性和中樞通路的調控功能。套用fMRI/DTI從中樞水平檢測吞咽網路的神經活動,高解析度咽腔測壓結合吞咽造影數位化分析技術從靶器官水平驗證干預前後咽肌/UES功能變化,以探討cTBS對吞咽中樞的調控與功能重組機制。我們使用神經定位導航系統引導進行TMS刺激點定位。多次重複測量發現,刺激點之間的誤差不超過2mm,極大的提高了TMS刺激的精準性。我們在神經立體定位導航系統的指導下,將三個不同的TBS刺激方案作用於健康受試者左側半球舌骨上肌群運動皮質區。發現雙側半球舌骨上肌群運動皮質區存在競爭性抑制關係,但卻並不排除舌骨上肌群受雙側半球共同支配。我們在TBS刺激前與刺激後各進行一次fMRI掃描,採用靜息態磁共振腦功能成像技術檢測不同模式TBS作用於健康受試者吞咽運動皮層後的短期神經元活動效應,用低頻振幅(ALFF)指標檢測神經元自發神經元活動能量改變。發現抑制性cTBS刺激作用後,局部腦組織ALFF減低;興奮性iTBS刺激作用後,局部ALFF增高。結果證實TBS是調節皮質興奮性的高效刺激模式;單側半球的舌骨上肌群皮質興奮性受到抑制時,會引起對側半球舌骨上肌群運動皮質興奮性的增加。iTBS提高一側半球的舌骨上肌群皮質興奮性時會引起對側半球舌骨上肌群運動皮質興奮性也增加,形成新的動態平衡。為研究TBS對吞咽障礙的治療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們在國內率先使用帶有環繞壓力感應器的高精度固態測壓導管進行檢查,創新性的將吞咽造影分析與咽腔測壓這兩項技術相結合,可以同步獲得咽部吞咽過程和生物力學相關的詳細信息。使我們在此領域的臨床與研究達到與國際接軌、國內領先水平。本研究按照課題設計有計畫地完成了研究工作並達到了預期目標,研究成果已在Brain Stimulation,J Clin Gastroenterol,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Physiology & Behavior,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中國康復醫學雜誌等雜誌上發表(已發表論著10篇,其中SCI收錄8篇,1篇2017IF=6.078);也多次在國際和國內學術大會上交流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