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病變後吞咽障礙干預的中樞通路調控機制研究

腦幹病變後吞咽障礙干預的中樞通路調控機制研究

《腦幹病變後吞咽障礙干預的中樞通路調控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竇祖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幹病變後吞咽障礙干預的中樞通路調控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竇祖林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率先採用導管球囊擴張治療腦幹病變後上食管括約肌(UES)不開放/開放不完全所致吞咽障礙,療效確切。但是,針對UES不能開放及其干預治療的有關機制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擬在腦幹病變患者接受主動、被動球囊擴張治療過程中,採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特定的行為交叉存儲梯度(BIG)掃描技術及區組模組設計,實時系統觀察大腦皮質、皮質下結構吞咽代表區及腦幹吞咽中樞的激活狀態;並結合咽腔測壓術實時動態檢測UES靜息壓、咽峰值壓、UES鬆弛殘餘壓及UES鬆弛時間的變化,記錄經顱磁刺激(TMS)誘發的環咽肌、舌骨肌運動電位(MEP),反映球囊擴張治療對皮質-延髓-靶肌神經通路興奮性的影響。從神經影像學、神經電生理學和生物力學角度探求治療干預腦幹損傷可能的中樞通路調控機制及功能代償的途徑,為進一步臨床推廣套用這項新的適宜治療技術提供循證支持,並為深入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功能重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吞咽障礙是臨床常見症狀,涉及多個學科。我們創新性地採用球囊擴張治療上食道括約肌功能障礙引起的吞咽障礙,療效確切,在臨床已廣泛推廣套用。但其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腦幹病變後吞咽障礙為對象,在主、被動球囊擴張過程中通過實時的功能性磁共振以及經顱磁刺激-運動誘發電位,並結合高精度的固態咽腔測壓技術,分別從功能影像學、電生理及生物力學角度探討了球囊擴張治療腦幹病變後吞咽障礙的神經調控機制。結果表明,主動的球囊擴張治療能改善上食道括約肌鬆弛的功能,增強咽部的推動力、重建上食道括約肌的靜息壓並改善功能性經口進食;經治療後運動誘發電位波幅明顯增大,以刺激病變對側大腦皮質誘發的動作電位增大為主。功能性磁共振顯示,腦幹病變患者進行主動球囊擴張治療時大腦皮質激活範圍較被動及對照組激活範圍大。該研究表明,主動球囊擴張治療腦幹病變後吞咽障礙不僅僅直接作用於外周的上食道括約肌,而且促使吞咽中樞可塑性變化,為改良的球囊擴張這一適宜技術的臨床套用提供了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