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情誌異常,中醫病名。是指每值行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出現煩燥易怒,悲傷啼哭,或清志抑鬱,喃喃自語,徹夜不眠等證者,稱為“經行情誌異常”。亦有稱為“周期性精神病”者。女性多見,一般與月經周期有關。本病屬西醫學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範疇。本病一般預後良好,但易隨月經反覆發作。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 經行情誌異常
- 相關西醫疾病: 周期性精神病
- 疾病分類: 婦科
- 發病部位: 精神
- 傳染性: 無
名詞解釋,歷史沿革,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
名詞解釋
是指每值行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出現煩燥易怒,悲傷啼哭,或清志抑鬱,喃喃自語,徹夜不眠等證者,稱為“經行情誌異常”。亦有稱為“周期性精神病”者。
歷史沿革
1、早在《陳素庵婦科補解》即有“經行發狂譫語方論”。對本病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證治方藥均有論述,如云: “經正行發狂譫語,忽不知人,與產後發狂相似,緣此婦素系氣血兩虛,多怒而動肝火,今經行去血過多,風熱乘之,客熱與內火併而相搏,心神昏悶,是以登高而歌,去衣而走,妄言譫語,如見鬼神,治宜清心神,涼血清熱為主,有痰,兼豁痰,有食,兼消食。宜用金石清心飲。”
2、 而《婦科一百七症發明》則責之於心,肝二髒為患:“經來狂言如見鬼神,……肝必先郁而後怒……心必先熱而後狂。”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周期性精神病發病呈現有規律地發作和緩解,每次發作形式相似。臨床表現以興奮、易激惹、輕度意識障礙和行為紊亂居多,偶見呆滯、緘默,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口渴、多飲、尿意頻數、心率增快、嘔吐和腹瀉等,間歇期完全正常。
本病女性為多見,一般與月經周期有關,每月發作1次,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病因
本病主要因氣鬱惱怒傷肝,木火偏亢;或憂思積慮,暗耗心液,心血不足,神不守舍;或脾虛痰盛,痰熱擾心所致。
病機
1、 肝氣鬱結 恚怒傷肝,情志抑鬱,郁而化火,肝膽火熾,沖脈隸於陽明附於肝,經前沖氣旺盛,肝火挾沖氣逆上,擾亂心神,遂致經行神誌異常。
2、 痰火上擾 素體痰盛,或肝鬱犯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加之肝鬱化火,痰火內盛,經期沖氣偏旺,痰火挾沖氣上擾清竅,遂發本病。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經前或行經期出現情誌異常改變,經後消失。
2、隨月經周期而呈規律性發作。
3、本病臨床症狀有輕有重,其表現,有抑鬱型和狂躁型的不同。輕者,鬱悶寡言,反應遲頓,悲傷欲哭,情志恍惚;或心中懊儂,失眠而驚,煩躁易怒,一觸即發。重者,神志呆滯,語無倫次,或詈罵毆打,狂言妄語,不能自控,以上症狀可單獨出現,亦可三、兩齣現,每於經期前後發生,經淨後可逐漸復如常人。
病證鑑別
1、髒躁 婦人無故自悲傷,不能控制,甚或哭笑無常,呵欠頻作者,稱為“髒躁”。
雖與經行情誌異常都有情志改變,但躁髒無周期性,與月經無關,而經行情誌異常則伴隨月經周期而發作。。
2、熱入血室:熱入血室往往是經水適來適斷,晝日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狀等情志症狀,病因是適逢經期,外邪乘血室之虛侵襲而致,故有往來寒熱,或寒熱如瘧之證,本病則無寒熱之症。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以經前或經期有規律地出現情誌異常為辨證要點。
治療原則
治療以養心安神為大法,具體治療或養心血,或泄肝熱,或清痰火,隨證之虛實治之。
證治分類
1、肝氣鬱結證
主要證候:經前抑鬱不樂,情緒不寧,心煩易怒,胸悶脅脹,甚至怒而發狂,經後逐漸減輕或復如常人,月經量多,色紅,經期提前,胸脅苦滿,不思飲食,徹夜不眠,苔薄,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養血調經。
代表方:逍遙散加貝母、琥珀末。
方藥:柴胡、白朮、茯苓、當歸、白芍、薄荷、煨姜。
2、痰火上擾怔
主要證候:經行狂躁不安,頭痛失眠,平時帶下量多,色黃質稠,面紅目赤,心胸煩悶,舌紅,苔黃厚或膩,脈弦滑而數。
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代表方:生鐵落飲加鬱金、川黃連。
方藥:天冬、麥冬、貝母、膽南星、橘紅、遠志、連翹、茯苓、茯神、玄參、鉤藤、丹參、辰砂、石菖蒲、生鐵落。
其他療法
患者在症狀發作期內,可配合針灸治療,選用三陰交、合谷、內關等穴位。
轉歸預後
本病若病情較輕者,一般預後良好,月經過後即可恢復正常,但易隨月經反覆發作。
預防調護
對經行期情誌異常患者,除藥物治療外,必須進行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的思想情緒,進 行解釋安慰,同時將本病的生理、病理特點解釋清楚,讓其主動配合治療,在發病期間適當休息,避免情緒緊張,注意飲食均衡,才能獲得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