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腧穴學(1996年出版的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經絡腧穴學》是針灸推拿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和主幹課程。1996年5月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絡腧穴學 
  • 出版時間:1996年5月
  • 出版社:中國盲文出版社
  • 頁數:156 頁
  • ISBN:9787500209041 
  • 定價:16.50 元
  • 裝幀:平裝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經絡概述
第一節 經絡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經絡學說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十二經脈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絡脈
四、十四經別
五、十二經筋
六、十二皮部
第四節 十四經脈體表分布概況
一、四肢部
二、頭面部
三、頸項部
四、軀幹部
第五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及臨床套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二、經絡的臨床套用
第二章 腧穴概述
第一節 腧穴的基本概念
一、腧穴釋義
二、腧穴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第二節 腧穴的起源與發展
一、腧穴的起源
二、腧穴的發展
第三節 腧穴的分類
一、十四經穴
二、經外奇穴
三、阿是穴
第四節 腧穴的命
一、自然類
二、物象類
三、人體類
第五節 腧穴的作用
一、輸注氣血
二、反映病痛
三、防治疾病
第六節 腧穴主治規律
一、分經主治規律
二、分部主治規律
第七節 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原穴、絡穴
三、俞穴、募穴
四、郄穴
五、下合穴
六、八會穴
七、八脈交會穴
八、交會穴
第八節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體表標誌定位法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三章 十四經脈及其腧穴
第一節 手太陰肺經
一、中府
二、雲門
三、天府
四、俠白
五、尺澤
六、孔最
七、列缺
八、經渠
九、太淵
十、魚際
十一、少商
第二節 手陽明大腸經
一、商陽
二、二間
三、三間
四、合谷
五、陽溪
六、偏歷
七、溫溜
八、下廉
九、上廉
十、手三里
十一、曲池
十二、肘�
十三、手五里
十四、臂�
十五、肩�
十六、巨骨
十七、天鼎
十八、扶突
十九、禾�
二十、迎香
第三節 足陽明胃經
一、承泣
二、四白
三、巨�
四、地倉
五、大迎
六、頰車
七、下關
八、頭維
九、人迎
十、水突
十一、氣舍
十二、缺盆
十三、氣戶
十四、庫房
十五、屋翳
十六、膺窗
十七、乳中
十八、乳根
十九、不容
二十、承滿
二十一、梁門
二十二、關門
二十三 太乙
二十四、滑肉門
二十五、天樞
二十六、外陵
二十七、大巨
二十八、水道
二十九、歸來
三十、氣沖
三十一、髀關
三十二、伏兔
三十三、陰市
三十四、梁丘
三十五、犢鼻
三十六、足三里
三十七、上巨虛
三十八、條口
三十九、下巨虛
四十、豐隆
四十一、解溪
四十二、沖陽
四十三、陷谷
四十四、內庭
四十五、厲兌
第四節 足太陰脾經
一、隱白
二、大都
三 太白
四、公孫
五、商丘
六、三陰交
七、漏谷
八、地機
九、陰陵泉
十、血海
十一、箕門
十二、沖門
十三、府舍
十四、腹結
十五、大橫
十六、腹哀
十七、食竇
十八、天溪
十九、胸鄉
二十、周榮
二十一、大包
第五節 手少陰心經
一、極泉
二、青靈
三、少海
四、靈道
五、通里
六、陰郄
七、神門
八、少府
九、少沖
第六節 手太陽小腸經
一、少澤
二、前谷
三、後溪
四、腕骨
五、陽穀
六、養老
七、支正
八、小海
九、肩貞
十、�俞
十一、天宗
十二、秉風
十三、曲垣
十四、肩外俞
十五、肩中俞
十六、天窗
十七、天容
十八、顴�
十九、聽宮
第七節 足太陽膀胱經
一、睛明
二、攢竹
三 眉沖
四、曲差
五、五處
六、承光
七、通天
八、絡卻
九、玉枕
十、天柱
十一、大杼
十二、風門
十三、肺俞
十四、厥陰俞
十五、心俞
十六、督俞
十七、膈俞
十八、肝俞
十九、膽俞
二十、脾俞
二十一、胃俞
二十二、三焦俞
二十三、腎俞
二十四、氣海俞
二十五、大腸俞
二十六、關元俞
二十七、小腸俞
二十八、膀胱俞
二十九、中膂俞
三十、白環俞
三十一、上�
三十二、次�
三十三、中�
三十四、下�
三十五、會陽
三十六、承扶
三十七、殷門
三十八、浮郄
三十九、委陽
四十、委中
四十一、附分
四十二、魄戶
四十三、膏肓俞
四十四、神堂
四十五、��
四十六、隔關
四十七、魂門
四十八、陽綱
四十九、意舍
五十、胃倉
五十一、肓門
五十二、志室
五十三、胞肓
五十四、秩邊
五十五、合陽
五十六、承筋
五十七、承山
五十八、飛揚
五十九、跗陽
六十、崑崙
六十一、仆參
六十二、申脈
六十三、金門
六十四、京骨
六十五、束骨
六十六、足通谷
六十七、至陰
第八節 足少陰腎經
一、湧泉
二、然谷
三、太溪
四、大鐘
五、水泉
六、照海
七、復溜
八、交倍
九、築賓
十、陰谷
十一、橫骨
十二、大赫
十三、氣穴
十四、四滿
十五、中注
十六、肓俞
十七、商曲
十八、石關
十九、陰都
二十、腹通谷
二十一、幽門
二十二、步廊
二十三、神封
二十四、靈墟
二十五、神藏
二十六、或中
二十七、俞府
第九節 手厥陰心包經
一、天池
二、天泉
三、曲澤
四、郄門
五、間使
六、內關
七、大陵
八、勞宮
九、中沖
第十節 手少陽三焦經
一、關沖
二、液門
三、中渚
四、陽池
五、外關
六、支溝
七、會宗
八、三陽絡
九、四瀆
十、天井
十一、清冷淵
十二、消濼
十三、�會
十四、肩�
十五、天�
十六、天�
十七、翳風
十八、睿脈
十九、顱息
二十、角孫
二十一、耳門
二十二、耳和�
二十三、絲竹空
第十一節 足少陽膽經
一、瞳子�
二、聽會
三、上關
四、頷厭
五、懸顱
六、懸厘
七、曲鬢
八、率谷
九、天沖
十、浮白
十一、頭竅陰
十二、完骨
十三、本神
十四、陽白
十五、頭臨泣
十六、目窗
十七、正營
十八、承靈
十九、腦空
二十、風池
二十一、肩井
二十二、淵腋
二十三、輒筋
二十四、日月
二十五、京門
二十六、帶脈
二十七、五樞
二十八、維道
二十九、居�
三十、環跳
三十一、風市
三十二、中瀆
三十三、膝陽關
三十四、陽陵泉
三十五、陽交
三十六、外丘
三十七、光明
三十八、陽輔
三十九、懸鐘
四十、丘墟
四十一、足臨泣
四十二、地五會
四十三、俠溪
四十四、足竅陰
第十二節 足厥陰肝經
一、大敦
二、行間
三、太沖
四、中封
五、蠡溝
六、中都
七、膝關
八、曲泉
九、陰包
十、足五里
十一、陰廉
十二、急脈
十三、章門
十四、期門
第十三節 督脈
一、長強
二、腰俞
三、腰陽關
四、命門
五、懸樞
六、脊中
七、中樞
八、筋縮
九、至陽
十、靈台
十一、神道
十二、身柱
十三、陶道
十四、大椎
十五、啞門
十六、風府
十七、腦戶
十八、強間
十九、後頂
二十、百會
二十一、前頂
二十二、囟會
二十三、上星
二十四、神庭
二十五、素�
二十六、水溝
二十七、兌端
二十八、齦交
第十四節 任脈
一、會陰
二、曲骨
三、中極
四、關元
五、石門
六、氣海
七、陰交
八、神闕
九、水分
十、下脘
十一、建里
十二、中脘
十三、上脘
十四、巨闕
十五、鳩尾
十六、中庭
十七、膻中
十八、玉堂
十九、紫宮
二十、華蓋
二十一、璇璣
二十二、天突
二十三、廉泉
二十四、承漿
第十五節 沖、帶、維、�脈的交會穴
第四章 常用經外奇穴
第一節 頭頸部穴
一、四神聰
二、印堂
三、上迎香
四、魚腰
五、太陽
六、牽正
七、翳明
八、安眠
九、頸臂
十、扁桃體
十一、百勞
十二、崇骨
十三、血壓點
十四、定喘
第二節 軀幹部穴
一、胃上
二、臍中四邊
三、利尿穴
四、提托
五、子宮穴
六、華佗夾脊
七、痞根
八、腰眼
九、十七椎
十、腰奇
第三節 上肢部穴
一、十宣
二、四縫
三、牙痛穴
四、腰痛穴
五、八邪
六、外勞宮
七、手逆注
八、肩前
第四節 下肢部穴
一、百蟲窩
二、鶴頂
三、膝眼
四、闌尾穴
五、膽囊穴
六 抬肩
七、八風
【附篇】
第一節 常用腧穴歌決
一、十四經經穴歌
二、四總穴歌
三、千金十穴歌
四、五輸穴歌
五 十五絡穴歌
六、八脈交會八穴歌
七、十二背俞穴歌
八 十二募穴歌
九、八會穴歌
十、下合穴歌
十一 十六郄穴歌
十二、骨度分寸歌
十三、馬丹陽十二穴主治雜病歌
第二節 古代體表部位名稱解釋
第三節 經絡腧穴近代研究簡介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