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肢體病證

經絡是機體內的一種體系,由經脈和絡脈共同組成,它們相互交織,縱橫交錯,具有通行氣血,協凋陰陽,溝通表里內外的作用,是維持肢體之間、肢體與臟腑之間等機體功能活動協調統一的結構保證。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經絡肢體病證
  • 主要症狀:頭痛,痙病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治療要點:通經活絡
醫學範圍,主要證候及特徵,基本證候分述,病機述要,治療要點,

醫學範圍

屬中醫內科範疇。
其內容包括:頭痛、痹病、痙病、痿病、顫震、腰痛。

主要證候及特徵

肢體即四肢和外在軀體之謂,由肌肉、筋骨等組成,經絡貫穿其間,四肢的協調活動保障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軀體具有支撐身體、保護內臟、抵禦外邪的作用。·故經絡肢體病證以肢體疼痛、麻木、活動受限或機能活動失調、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為臨床特徵,其證候必然與經絡相關,因經絡廣泛聯繫於表里內外,參與其生理、病理活動,病理狀態下,經絡或因病邪侵犯,或因經絡失養,或經絡不暢而出現經絡肢體病證。

基本證候分述

邪犯經絡
1.主要脈症肢體關節疼痛,酸楚,或腫脹,或麻木不仁,或攣急抽搐,或弛緩,痿軟,舌苔薄或黃或白或膩,脈多浮、弦.細、數。
2.證候特徵本證除有經絡為邪氣所犯的肢體病變外,常伴有寒熱證候。與邪犯衛表證的區別是:本證為邪壅經絡,氣血不暢,表現為肌肉筋骨絀急痿廢的症狀,如疼痛、腫脹、麻木、攣急、抽搐、弛緩、痿軟等症。邪犯衛表證則為正邪交爭於肌表、表現為衛表不和的症狀,如惡寒、發熱、有汗或無汗等症,而無明顯麻木、腫脹,更無痿廢、抽搐等表現。
經絡空虛
1.主要脈症肢體麻木不仁,隱隱疼痛,綿綿不休,汗出,神疲,抽搐,肌肉萎縮,痿軟不用,面浮,舌淡或紅,苔薄或少,脈沉細數。
2.證候特徵本證除有經絡空虛、筋脈失養之見症外,又有督脈攣急與失用之見症;與虛損勞傷證的鑑別是:本證僅限於經絡空虛之見證;虛損則為氣血津精虧耗,漸加重,甚至大肉陷下,大骨枯槁之虛勞見症。
血瘀阻絡
1.主要脈症抽掣疼痛如刺,固定不移,腫脹變形,拘攣,抽搐,痿癱,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細而澀。
2.證候特徵本證除有氣滯血瘀之見症外,又有血瘀阻絡、督脈拘急與失用之見症。與一般瘀血所致積聚等病的鑑別是:本證為經絡肢體病,血瘀表現為肢體的疼痛、腫脹、麻木、攣急、抽搐、痿弱等症狀;血瘀致積則表現為某部位的腫塊、拒按、寒熱、肌膚甲錯等症。
血虛筋急
1.主要脈症起病緩慢,頭搖肢顫,甚則不能持物,繼則肢體不靈,行動遲緩,表情淡漠,神情呆滯,口角流涎,舌紅或淡紅,或舌體腫大,苔黃或白,脈沉弦而緊或沉弦有力,或沉虛或沉滑而濡。
2.證候特徵本證除有筋脈拘急、失用之肢體震顫之見症外,還有神機受累之症。與痴呆的鑑別是:本證以筋脈拘急失用,肢體震顫為主症,或見神情呆滯;痴呆則以痴呆為主,精神、言行反常等症明顯。

病機述要

1.邪犯經絡多因感受外邪,直犯經絡,或內傷因素,內生風痰瘀血阻滯經絡,使經脈痹阻不通,氣血不暢,故發生肢體關節疼痛、酸楚等症;邪聚之處可見腫脹;瘀血留經,經脈失養,故麻木不仁,或弛緩、痿軟;風痰內動,則經脈攣急、抽搐。
2.經絡空虛多因內傷所致,或因亡血失津,或氣血生化不足,或疾病耗損陰精等症致經絡空虛。氣血不足,肢體經脈失養,故肢體麻木不仁,綿綿而痛;氣不固津,血不養神,故汗出神疲;陰血虧耗,經血筋脈失營失養,血虛生風,故肢體強急、抽搐,久之可見肌萎、痿軟不用等症。
3.血瘀阻絡或因外感之邪蘊結血絡,或外傷血絡瘀阻,或情懷抑鬱氣不行血,或氣虛血滯,亦可因痰濁阻滯經絡而礙血行。血瘀經絡,氣血不暢,故肢體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氣血壅滯,故局部腫脹等;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經脈失養,則肢體麻木、攣急,甚則抽搐,久之可致痿弱。
4.血虛筋急或因稟賦不足,或因年邁,肝腎日衰,陰血漸虛,筋脈失養,故拘急不柔;血虛生風,肢體失用,故震顫不能持物;血不養神,神機受損,故神情呆滯,行動遲緩。

治療要點

經絡肢體病證,總以經絡病變為核心,而影響肌肉筋骨等,故在治療上,必以通經活絡為大法,即所謂“通”法。蓋通之之法;各有不同,根據虛實,虛則補益,助之使通;實則去其阻滯,瀉之使通,亦通法也。虛證宜益氣養血,培補肝腎,根據虛之所在,或健脾益氣,或氣血雙補,或滋陰清熱,或補益肝腎。實證宜祛邪通絡,根據感邪的不同,分別予以祛風散寒,疏風清熱,清熱除濕,或化痰行瘀,活血通絡。虛實夾雜,當權衡主次,攻補兼施。
另外,慎起居,適寒溫,據病情適當活動和採用外治法,不僅是護理的重要措施,也為防病治病及康復所必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