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

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

《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是2012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原。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
  • 作者:林原
  • ISBN:9787513010894
  • 頁數:247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6
  • 副標題:公共選擇與政府規制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公共選擇與政府規制》從政治市場中的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政治市場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等假設出發,基於工資決定理論、社會規制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分析了經濟轉型期我國構建科學的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的重要意義,對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的變遷與現狀進行了考察,研究了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的政治市場及其參與者,系統地論述了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過程中存在的非效率現象。通過進行國際比較研究,《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公共選擇與政府規制》分析了市場經濟國家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的特點,並總結出其對我國完善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的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林原,1978年生,女,吉林敦化人。2008年1月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物資學院勞動人事系講師。主要從事收入分配、績效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教育部課題“公共選擇視角下的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參與完成“中國勞動標準體系研究”國家級基礎研究課題和多項教育部、鐵道部課題研究,已在各種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篇,合著《從馬克思勞動力價值與工資理論看現實經濟危機》。

目錄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論界對於最低工資制度實施必要性的爭論
1.1.2 最低工資制度在我國所面臨的困境
1.1.3 經濟轉型期勞動力市場對最低工資制度提出的新挑戰
1.2 研究的價值
1.2.1 本書研究的理論價值
1.2.2 本書研究的實際套用價值
1.3 基本假設和基本概念
1.3.1 基本假設
1.3.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
1. 4.1 研究內容與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基礎理論述評
2.1 工資理論——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的理論基礎Ⅰ
2.1.1 古典經濟學的工資最低限度理論
2.1.2 馬克思的最低工資理論
2.1.3 效率工資理論
2.2 社會規制理論——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的理論基礎Ⅱ
2.2.1 政府規制理論概述
2.2.2 社會性規制及其理論依據
2.3 公共選擇——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研究的新視角
2.3.1 公共選擇理論及其發展
2.3.2 公共選擇理論各學派的主要理論觀點
2.4 對上述研究成果的小結
3 經濟轉型期我國構建科學的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的意義
3.1 保護勞動者勞動報酬權
3.1.1 計畫經濟時代最低勞動報酬權的保護
3.1.2 經濟轉型期最低勞動報酬權的保護
3.2 改善收入差距過大的現狀
3.2.1 縮小貧富差距
3.2.2 提高個人人力資本投資能力
3.3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3.3.1 引導企業走出“低技術陷阱”
3.3.2 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3.4 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
3.4.1 提升企業整體工資水平
3.4.2 效率工資與勞動生產率提高
3.5 避免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所導致的嚴重失業
3.5.1 最低工資對就業影響的理論分析
3.5.2 最低工資對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
4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的變遷與現狀
4.1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的變遷
4.1.1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
4.1.2 計畫經濟體制下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
4.1.3 經濟轉型期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
4.2 最低工資標準影響因素的T型關聯度分析
4.2.1 T型關聯度分析的建模機理
4.2.2 最低工資標準及相關影響因素測度指標的選取與說明
4.2.3 最低工資標準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I-以北京市為例
4.2.4 最低工資標準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Ⅱ——以上海市為例
4.3 現行決定機制下我國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動分析
4.3.1 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及其變動趨勢
4.3.2 最低工資標準與平均工資
4.3.3 最低工資標準與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
4.3.4 最低工資標準與人均GDP
4.3.5 最低工資標準與城市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4.3.6 最低工資標準與“三條生活保障線”——以北京市為例
5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的政治市場及其參與者分析
5.1 政治市場——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領域
5.1.1 選民(投票人)行為
5.1.2 政黨(政治家)行為
5.1.3 利益集團
5.2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政治市場的視角
5.3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政治市場的參與者
5.3.1 政府行政部門
5.3.2 勞動者
5.3.3 工會
5.3.4 企業與企業家協會
5.3.5 行政決策諮詢人員
6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過程的非效率分析
6.1 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過程的規範原則
6.1.1 初級政治市場的規範原則
6.1.2 政策供給市場的規範原則
6.1.3 政策執行市場的規範原則
6.2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初級政治市場的非效率分析
6.2.1 工會職能發揮的制度約束
6.2.2 職工代表大會職能發揮的制度約束
6.3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政策供給市場的非效率分析
6.3.1 最低工資標準制定缺乏科學性
6.3.2 最低工資標準審議中的政府失靈
6.4 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政策執行市場的非效率分析
6.4.1 最低工資標準執行不力
6.4.2 行政外部監督效果有待增強
7 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國際比較研究與經驗借鑑
7.1 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及其分類
7.1.1 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
7.1.2 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的類型
7.2 專業委員會主導模式
7.2.1 以澳大利亞為例的一般分析
7.2.2 以英國為例的一般分析
7.2.3 專業委員會主導模式的特點與經驗借鑑
7.3 立法機關主導模式
7.3.1 以美國為例的一般分析
7.3.2 立法機關主導模式的特點與經驗借鑑
7.4 政府主導模式
7.4.1 以法國為例的一般分析
7.4.2 以日本為例的一般分析
7.4.3 以韓國為例的一般分析
7.4.4 政府主導模式的特點與經驗借鑑
7.5 勞資協商主導模式
7.5.1 以德國為例的一般分析
7.5.2 勞資協商主導模式的特點與經驗借鑑
8 經濟轉型期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最佳化研究
8.1 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最佳化的原則
8.1.1 法治化原則
8.1.2 科學化原則
8.1.3 三方協商原則
8.2 最低工資標準測算模型研究:實現公共選擇模式科學化的基礎
8.2.1 關於最低工資標準測算的研究
8.2.2 經濟轉型期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的雙因素模型
8.2.3 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測算與調整模型
8.2.4 經濟轉型期最低工資標準測算與調整實證研究——以北京市為例
8.3 經濟轉型期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定位與實現
8.3.1 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定位:政府主導型公開化模式
8.3.2 “政府主導型公開化模式”在初級政治市場的實現
8.3.3 “政府主導型公開化模式”在政策供給市場的實現
8.3.4 “政府主導型公開化模式”在政策執行市場的實現
9 結語
9.1 結論與政策建議
9.1.1 經濟轉型期我國確立科學的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的意義
9.1.2 對於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機制變遷與現狀的研究
9.1.3 對於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的政治市場及其參與者的研究
9.1.4 對於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過程的非效率分析
9.1.5 對於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的國際比較分析
9.1.6 對於我國最低工資標準決定公共選擇模式最佳化的研究
9.2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附錄北京市居民年人均消費性支出、食品支出與教育支出(1990-2010)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