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是人們依據事物發展的規律制定的行為準則。經濟謀略原則就是人們依據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制定的謀劃未來發展經濟的準則。
經濟謀略原則是反映經濟實踐活動的主觀標準。它的正確性需要由經濟活動實踐來檢驗。經濟謀略的原則應從經濟謀略的實際情況出發,繼承傳統的經濟謀略思想和經驗,同時,吸收其它謀略之經驗,結合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提出。如,經濟談判原則就是第一,應把談判的重點放在雙方的利益上,而不是立場上;第二,人與問題分開;第三,言而有信,以誠取人;第四,互惠互利,將心比心;第五,突出優勢,揚長避短;第六,底線界清,當止則止;第七,沉著冷靜,富有耐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謀略原則
- 類型:經濟術語
內容
經濟謀略原則主要有:
(1)利益原則
利益原則,指在進行經濟謀略時要追求所得利益。獲取利益是經濟謀略的本質,在具體謀略中,要處理好各種利益之間的關係。利益按群體可劃分為國家利益、階級利益、民族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等;從總體可劃分為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等。經濟利益的實現一般經過利益刺激和利益目標追求、謀利活動、利益競爭等三個階段,在經濟利益實現的過程中,進行經濟謀略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矛盾時,經濟謀略者要克服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思想,要堅持犧牲某些眼前利益來換取更大利益的“吃小虧占大便宜”的思想,上乘的經濟謀略是以最小或較小的投入、損失獲得最大或較大的產出、收益。
(2)效益原則
效益原則指任何經濟謀略都要以最大限度或最大可能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即在一般情況下,經濟謀略要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觀點。在具體謀略中,要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直接經濟效益與間接經濟效益、經濟效益與環境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政治效益、近期經濟效益與遠期經濟效益、局部經濟效益與整體經濟效益的關係,在追求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要實現環境生態、政治利益、社會發展等綜合效益的提高,即在一定的條件下,追求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追求最小負面影響和損失。
(3)變化原則
變化原則指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把握經濟謀略的變化,即經濟謀略要隨機應變,在變化中把握變化,反對墨守陳規,要知己知彼、因變制變,這就是古人說的“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情變則法不同”。在具體謀略時,制訂的決策方案要有操作性、可控性、選擇性、指導性、易變性。
(4)整體原則
整體原則指在進行經濟謀略時要從全局出發,堅持局部服從全面、當前服從長遠、小系統服從大系統原則。毛澤東曾指出:“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局上面。”“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沒有好的全戰役計畫,絕不可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這就是說,即使初戰打了一個勝仗,若這個仗不但不於全戰役有利,反而有害時,則這個仗雖勝也只算敗了。”經濟謀略也同於軍事謀略,現代經濟是一個包括市場需求、發展規劃、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工廠生產、包裝運輸、批發零售、市場服務等諸多環節的複雜的動態大系統,科學、技術、生產緊密相連,科技、經濟、政治、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經濟活動規模大,資源消耗量大,協作緊密,分工精細,牽一髮而動全身,從而引起波浪效果、連鎖反應,為此,在具體謀略時,要重點研究全局的指導規律,局部服從全局,以全局帶動局部,為全局甚至不惜犧牲和捨棄局部,以局部的捨棄換來全局的服從;從時間上看,要著眼未來,立足長遠;從層次性看,小系統應服從大系統。
(5)協調原則
協調原則指以發展經濟為主實現科技、經濟、政治、社會和環境生態等的相互協調發展的原則。人類在發展經濟的漫長歲月中,取得了生存的條件,追求著繁榮和幸福的生活,但同時,爭奪經濟資源爆發的地區衝突、戰爭、經濟掠奪侵略,經濟危機導致的政治變革,以階級鬥爭為綱,突出政治運動,輕視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過度開發利用資源和發展工業引起的環境生態失衡,使人類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又面臨著巨大的世紀難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謀略時,一定要堅持協調原則,正確處理經濟與科技、政治、社會和環境生態的相互關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科技、環境生態、政治、社會的良性互動發展,使人類在優美的環境中品嘗現代科技、發達經濟帶來的果實。
(6)周密原則
周密原則指在經濟謀略活動中,著力把握決定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關節點一主要矛盾,即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取真,分清主次,把握經濟建設的重心。“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等,其意是指在設謀過程中,要“老謀深算”、慎之又慎,力求疏而不漏、周全穩妥。在具體謀略中,要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認真分析種種主客觀因素,做到問題清楚,重點突出,從經濟系統入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根據經濟規律設謀,力求萬變中求不變,不周密中求周密,相對中求絕對,以最大限度追求經濟謀略的周全穩妥。
(7)慎重原則
慎重原則指在經濟謀略中,要科學規劃發展方案,重視經濟決策前的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工作,指導思想要明確,奮鬥目標要先進合理,重點要突出,部署要周密,對策措施要可行,同時,要注意總結吸取歷史經驗教訓,以不斷修正發展經濟的思想和提出新的方法。“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址,兵先戰而後求勝。”“兵者,國之大事”,這是古代軍事家的“慎重”思想;“不玎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要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堅持的十大軍事原則之一;“許多資產階級軍事家都主張慎重初戰,不論在戰略防禦或戰略進攻皆然,而以防禦為尤甚。”這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對軍事謀略“慎重”思想的深刻闡述。在具體經濟中,要首先制定遠期規劃,然後制定近期規劃,在實施方案時,要把握時機,一旦方案付諸實施,必然精心組織務求成功,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收益。不管是一個企業的產品開發和行銷、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規劃,還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劃,從方案的制訂、選擇到實施、調整,一定要堅持“慎重”思想,要注意實施過程中的連續性、管理中的系統性(全面性)、發展中的方向性、執行中的可控性。
(8)奇勝原則
奇勝原則指在經濟謀略中,善於突破傳統和一般,獨辟奇徑,超出常規,占據思維“真空”地帶,在意想不到的時空制定可行方案,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即要用開拓創新、跳躍式的思想,尋找機會,創造條件,發現新的經濟理論,制定發展經濟的各種謀略方案,以培植新的經濟成長極。《孫子兵法》指出:“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曹操說:“正者當敵,奇兵從旁擊不備也”;南宋的梅堯臣說:“動為奇、靜為正”;唐太宗說:“正亦勝,奇亦生”……,這些都體現了“出奇制勝”、“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以及“奇由正出、奇正相生”的思想,這正像唐代軍事家李靖所言:“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正也勝,奇亦勝。”在具體經濟謀略時,要從以下幾方面予以關註:第一,掌握經濟發展規律,把握經濟運動的本質;第二,發展經濟的思想不能僵化,要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全方位激勵經濟發展;第三,思維上既要堅持傳統和經驗,又要善於發現,勤於開拓,長於創新,提倡全方位、多層次的正反向思維;第四,從某一經濟系統出發,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發揮優勢,弱化劣勢,系統尋求實現經濟成長的新方式;第五,在不違背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生態發展規律的條件下,科學設謀,奇正結合,以奇取勝。
(9)穩定原則
穩定原則指在經濟謀略時,要努力創造一個適於經濟發展的穩定政治環境。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再好的經濟發展方案也不能順利實施。從微觀上講,穩定的政治環境指國家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相對保持穩定,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具有連續性;從巨觀上講,穩定的政治環境指國家統一、政局穩定、民族團結、社會文明等。在具體謀略時,要正確處理經濟與政治、社會之間的關係,形成、保持一個穩定的適於經濟高速、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這一原則可以說是許多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教訓。
(10)開放原則
開放原則指在經濟謀略時,要突破封閉意識,追求一個開放的經濟發展系統。人類經濟發展的進程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由單體向群體,由封閉向開放,由小市場向大市場發展的過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每一項經濟活動要向相關係統開放、交流,否則,不會取得長遠利益和好的效果,這種開放交流包括了人、財、物、科學交流;文化精神交流;各種信息交流;技術交流等。在具體謀略時,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應從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出發,跟蹤世界科技發展軌跡,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各種技術經濟條件,然後進行一系列設謀活動。
(11)持續發展原則
持續發展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基本目標和基本任務,主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能力的發展原則。這一原則是人類社會從成功和失敗中總結出的科學的經濟發展觀。這一原則強調經濟成長在數量和質量上的統一,發展與資源、環境共存,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即主張經濟持續、生態持續、社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