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比例

經濟比例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社會再生產各環節之間、各地區之間相互依存關係的量的對比。它存在於經濟活動的全過程,貫穿於社會的各個領域,直接制約著經濟發展的水平、速度與規模。從全國來說,有一系列的巨觀經濟比例;從一個部門、企業來說,又有一系列的微觀經濟比例。巨觀經濟比例主要有: 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社會產品兩大部類生產之間的比例,生產與建設之間的比例,工農業生產與交通運輸之間的比例,能源生產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比例,積累與消費之間的比例,社會商品供應量與居民購買力之間的比例,人口再生產與物質資料再生產之間的比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之間的比例,經濟建設和科、教、文、社會福利事業之間的比例,國民經濟各地區之間的比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比例
  • 外文名: economic proportion
  • 重大經濟比例:積累和消費之間的比例
  • 影響 因素:社會的、歷史的、自然條件的
定義,實質,重大經濟比例,影響因素,

定義

經濟比例 economic proportion
1.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和發展,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積累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關係日益廣泛和緊密,形成各種錯綜複雜的比例。
經濟比例
定義2:指國民經濟各部門、社會生產各環節之間相互聯繫的數量對比關係。主要有: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即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之間的比例關係;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關係;農業內部、工業內部的比例關係;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業的比例關係;生產和基本建設的比例關係;人口增長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比例關係;社會商品供應和需求的比例關係等等。科學合理的比例關係,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國民經濟比例關係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生產力發展水平、現有人財物及自然資源的制約。因此,只有遵重客觀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搞好綜合平衡,才能安排最優比例,協調各方面比例關係,保證國民經濟有計畫按比例發展

實質

各種經濟比例,本質上是人類社會為得到本身需要的各種不同產品量而按一定比例把社會勞動(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分配於各個不同部門的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比例性對任何社會都是必要的,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表現形式。能自覺地按比例,使比例協調,保持國民經濟平衡,可以加速經濟發展,付出同量勞動而獲得更多成果;不能自覺地按比例,使比例失調,造成不平衡,會延緩甚至破壞經濟發展,付出同量勞動只能得到較少成果。

重大經濟比例

主要有:
1,積累和消費之間的比例;
2,社會產品兩大部類(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生產之間的比例;
3,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
4,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之間的比例;
5,能源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
6,社會商品供應量和購買力之間的比例;
7,生產和建設之間的比例;
8,經濟建設和科學、教育、文化、衛生建設之間的比例;
9,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之間的比例;
10,人口再生產和物質資料再生產之間的比例;
11,國民經濟各地區之間的比例;
12,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比例。
此外,在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部門內部,還有各自的比例。如在農業內部,有農、林、牧、副、漁之間的比例,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之間的比例等。在工業內部,有食品工業、紡織工業、造紙工業、冶金工業、電力工業、機械工業等傳統工業之間以及這些傳統工業和電子、雷射、光導纖維、新型材料、新的能源等新興工業之間的比例;有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之間的比例;有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之間的比例等。在交通運輸內部,有鐵路、公路、水運、管道、民航等運輸方式之間的比例;有貨運和客運之間的比例等。
在各種經濟比例中,積累和消費之間的比例,社會產品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是國民經濟建設中最重要、最綜合、最概括的比例。在實際工作中,社會產品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通過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來體現。積累和消費之間的比例決定於兩大部類比例農輕重比例,又反作用於兩大部類比例和農輕重比例,它們共同構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比例,制約著其他比例。

影響因素

各種經濟比例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在客觀上受社會的、歷史的、自然條件的、科學技術的、經營管理的多種因素影響,歸根結柢受制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因此,人們要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有關的經濟比例,使之成為最佳比例,以保證國民經濟協調地、高速度地、高效益地運行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