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研究

產業集群由於具有強烈的區域化經濟效應引起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我國對產業集群研究已有十多年的積累,但是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的研究相對薄弱,尤其是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研究明顯不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研究
  • 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張占倉著
導師
陳榮秋指導
學科專業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不發達地區 區域經濟 產業集群 區域發展
館藏號
F061.5
館藏目錄
2009\F061.5\6

中文摘要

本文運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作用機理及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成果和創新。 (1)通過實證研究闡明了產業集群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傳統區域發展理論,一直重視比較優勢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並主要通過把骨幹工業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區域經濟工業化。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推進工業化普遍面臨資金、技術和人才不足,這種理論難以奏效。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產業集群與欠發達地區內在的辨證關係密切,它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提高發展水平的有效模式,而欠發達地區又是傳統產業集群產生的溫床,傳統產業集群往往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優先形成,並利用空間上的集聚效應使得這些資本並不充足的中小企業集群克服單個企業規模上的劣勢獲得集體競爭力,有效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因此,產業集群已經成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充滿活力的區域發展模式。 (2)通過實證研究提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對區域發展的作用機理。即可以產生包括人才效應、就業效應、發展效應、關聯效應、品牌效應和創新效應在內的集群效應,使一個地區以較低的經濟成本啟動或推動當地工業化進程,加速資本積累,提升地區核心競爭力,安排更多勞動力從傳統農業轉向現代工業生產領域,逐步完成社會結構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歷史性轉變。 (3)通過案例研究從形成原因歸納出河南省產業集群發展的六種模式。分別為“文化導向型”、“資源導向型”、“能人引發型”、“行銷創業型”、“技術擴散型”和“產業遷移型”等六種界限比較清楚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並基本澄清了影響各種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是到目前為止識別出類型最多的研究。其中,“文化導向型”和“行銷創業型”產業集群是過去沒人提出過的新模式。這六種模式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典型模式。 (4)研究提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六條政策建議。 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研究,建議重點關注更多實際典型案例的針對性研究、省市級區域發展的綜合性實證研究和有深度的理論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