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產業集群:西部地區生態化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

循環產業集群:西部地區生態化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

《循環產業集群:西部地區生態化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是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紹洪。

基本介紹

  • 書名:循環產業集群:西部地區生態化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
  • 頁數:293頁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0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010089126, 7010089124
條形碼: 9787010089126
尺寸: 23.8 x 16.8 x 2.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蔡紹洪,1958年生,經濟學博士。現為貴州財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經濟系統仿真重點實驗室主任,省級教學名師,省管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組織與區域經濟發展,複雜系統的自組織演化。曾先後承擔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金課題20多項,發表研究論文1 60多篇,其中30多篇被SCI、EI等國際權威檢索收錄,出版學術專著6部,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內容簡介

《循環產業集群:西部地區生態化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以低碳經濟背景下西部地區發展的產業組織模式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一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俱佳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循環產業集群,研究了該組織模式的形成條件、構成要素、運行機制和組織效率,論證了循環產業集群是西部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快速發展和可持續和諧發展的有效載體,是西部地區新時期發展的最佳產業組織模式和綠色增長極。根據群落生態學、產業生態學及複雜系統演化原理,藉助於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理論、非平衡相變及自組織理論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考察和分析了循環產業集群產生和生存所需的環境和條件,討論和研究了其發展演化規律和最終形成路徑。從群落的發展演化角度給出了一條典型的具有普適意義的循環產業集群形成演化路徑:企業聚集一企業群落一產業集群一創新網路一循環集群。同時,《循環產業集群:西部地區生態化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還分析了西部發展循環產業集群的現有產業生態基礎及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並根據西部地區的客觀實際,提出了西部地區循環產業集群的具體構建思路和相應對策建議。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1.1 本書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義
1.2 欠發達地區發展的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1.2.1 國外對欠發達地區發展的理論觀點
1.2.2 欠發達地區發展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1.2.3 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
1.3 本書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體內容
1.3.2 本書的整體框架
1.3.3 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有關的理論基礎及其研究進展
2.1 產業組織理論及其研究進展
2.1.1 古典產業組織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2.1.2 產業組織理論體系的形成及發展趨勢
2.1.3 中間性產業組織模式的研究
2.2 產業集群現象及其理論研究進展
2.2.1 產業集群現象及其研究的興起
2.2.2 產業集群理論研究的幾個方向
2.2.3 產業集群的構成要素及基本特徵
2.3 產業生態及循環經濟理論的研究進展
2.3.1 產業生態學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2.3.2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理論
2.3.3 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產業組織模式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3.1 產業的系統性與產業組織
3.1.1 產業的概念與產業系統
3.1.2 組織與制度的聯繫及協調機制
3.1.3 產業組織的內涵及其本質屬性
3.2 產業生產組織模式的變化和影響
3.2.1 早期的工業生產組織形式
3.2.2 近代產業生產組織模式的演變
3.2.3 產業生產組織模式發展的新趨勢
3.3 產業市場組織模式的變化和影響
3.3.1 產業市場組織模式的發展與變化
3.3.2 產業市場組織關係中的競爭與壟斷
3.3.3 產業市場組織關係中的競爭與合作
3.4 產業管理組織模式的變化和影響
3.4.1 產業管理組織的屬性與功能特徵
3.4.2 產業管理組織的微觀結構及基本類型
3.4.3 產業管理組織模式的演變及發展趨勢
3.5 產業組織模式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3.5.1 產業組織系統的結構功能與效率
3.5.2 不同產業組織模式的效益差別及其影響
3.5.3 產業組織模式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西部地區的產業經濟形態與產業組織模式
4.1 西部地區經濟的區位條件和發展歷程
4.1.1 中國西部的自然區位條件
4.1.2 大開發前西部經濟的發展歷程
4.1.3 西部大開發與西部經濟發展現狀·
4.2 西部地區的產業組織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4.2.1 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與產業結構
4.2.2 西部地區的主要生產方式與產業組織形態
4.2.3 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4.3 西部跨越式和諧發展與產業組織模式
4.3.1 西部地區必須走跨越式可持續和諧發展之路
4.3.2 傳統產業組織模式和生產方式的效率與效益
4.3.3 傳統產業組織模式對西部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制約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從經濟與生態的雙重視角重構西部產業組織模式
5.1 對產業組織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考察的不同視角
5.1.1 從產業集群和企業網路的經濟效率視角考察
5.1.2 從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生態效益視角考察
5.1.3 產業集群和循環經濟的綜合效益分析
5.2 探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
5.2 .l探尋產業發展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
5.2.2 循環產業集群的內涵及功能特徵
5.2.3 循環產業集群是西部經濟發展的最佳產業組織模式
5.3 循環產業集群的支撐體系、協調機制和競爭優勢
5.3.1 循環產業集群的支撐體系
5.3.2 循環產業集群的運行協調機制
5.3.3 循環產業集群的競爭及其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產業集群組織的形成條件及發展演化路徑
6.1 循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生態學背景
6.1.1 自然生態系統的構成及運行機理
6.1.2 產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環境
6.1.3 循環產業集群的企業競爭共生及演化路徑
6.2 企業群落和產業集群的產生與演變
6.2.1 產業生態位與企業群落的形成
6.2.2 自組織機制與產業集群的形成
6.2.3 產業集群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6.3 產業集群的升級與循環產業集群的穩定性
6.3.1 產業集群中的價值鏈和生態鏈
6.3.2 產業集群升級與集群創新網路
6.3.3 循環產業集群的形成機制及其穩定性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西部地區循環產業集群的構建思路及對策
7.1 構建西部地區循環產業集群的基本思路
7.1.1 西部地區已有的產業基礎和存在的問題
7.1.2 構建西部循環產業集群的基本思路
7.1.3 利用市場和政府的共同作用調動集群自組織機制
7.2 構建西部地區循環產業集群的具體措施
7.2.1 構築和營造循環產業集群的產業生態環境
7.2.2 聚集與整合循環產業集群的有關要素
7.2.3 建立和完善循環產業集群的政策扶持體系
7.3 促進西部地區循環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7.3.1 循環集群成長環境與發展平台的營造與治理
7.3.2 相關產業集群化和生態化的重組與融合
7.3.3 通過不斷創新來保證循環集群運行的高效和穩定
7.4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總結與展望
8.1 研究結果總結
8.1.1 本書研究的核心內容與結果
8.1.2 本書研究的主要創新點
8.2 結論與展望
8.2.1 本書得出的主要結論
8.2.2 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8.2.3 發展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