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的極限(limit of economic growth)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成長的極限
- 外文名:limit of economic growth
- 所屬學科:經濟學
- 公布時間:2020年
經濟成長的極限(limit of economic growth)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
經濟成長的極限(limit of economic growth)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定義羅馬俱樂部在1972 年發表第一個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提出悲觀主義學派的觀點,報告從人口、資金、糧食、非可再生資源、環...
經濟成長極限論者把體系動態學的方法套用於經濟成長的分析,建立了所謂“增長極限”的世界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他們提出,影響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有五個,即人口增長、糧食供應、資本投資、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按照他們的解釋,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關係沒有重要的變化,然而,由於世界糧食的短缺、資源的...
由於生產能力或者實際產量的增加主要決定於一國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資本積累的數量與質量以及技術水平的高低,因此,經濟成長也就意味著這些因素的擴大和改進。經濟成長以真實國民總產值或人均真實國民總產值的增加或其增長率來衡量。早期理論 經濟成長的思想和理論,早已體現在18~19世紀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的著作中。A...
第一,假如世界人口、工業化、污染、糧食生產與資源消耗按當時的增長趨勢繼續下去,全球的經濟成長將在100年內達到極限。第二,改變這類增長趨勢並達到一種長期保持生態穩定和經濟穩定的狀況是完全可能的,全球經濟的均衡狀態將會使世界上每個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第三,人們越早開始努力爭取這種全球經濟的均衡,獲得...
增長極限論亦稱“零增長理論”。指關於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成長的代價的一種理論。這一理論從經濟成長引起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的變化的角度出發而得出極其悲觀的結論: 資本主義的經濟成長,已經把世界推向毀滅的邊緣,人類社會的經濟成長已經到了極限,今後即使想按照同以往一樣的速度增長,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人類社會繼續...
《中國經濟新常態:從漲潮到退潮》用一種思考和反思的態度詮釋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各種問題,試圖從這些問題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圖書目錄 序無盡的探索 第一篇巨觀·中國經濟“新常態”中國經濟“新常態”增長的極限 中國經濟大周期步人轉折 比較三份國家資產負債表 2008年經濟危機後中國三重大改變...
《西方經濟學增長理論名著導讀》選擇介紹的33部經典著作,包括《動態經濟學》、《增長的極限》、《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跨國經驗研究》、《增長的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成長理論導論》、《國家興衰探源——經濟成長、滯脹與社會僵化的新描述》等,基本能夠反映現代增長理論的發展脈絡和主要成果。在簡單介紹這些著作...
這個階段包括西方經濟學的兩個發展階段:古典主義階段和新古典主義階段,構成資源經濟學的許多思想、內容,就包含在這兩個階段的許多經濟學大師的論著中。資本主義,是以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迅速增長,是以大量利用和消耗自然資源(尤其是礦物燃料和原料)為前提的。這種社會存在反映在古典主義經濟學家的著作中,...
經濟成長 增長的極限 零經濟成長 工業化 基礎設施 多邊貿易 國際貿易差額 絕對優勢 比較優勢 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 貿易壁壘 關稅 關稅的消費效應 限額 貿易補貼 自給自足 商品傾銷 進口替代 經濟一體化 關稅同盟 外匯儲備 匯率 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歐洲美元市場 熱錢 後記 ……作者簡介 張業宏,蜜蜂出版創始人...
這五個因素相互影響,人口的增長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糧食和廠業產品的供應,從而需要更多的農業和工業投資,增加的投資會增大對不可再生資源的耗費量和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最終又反過來影響人類自身。這種互相聯繫的反饋環路在有限的地球上決定了人口和經濟成長的極限,一旦這五種因素的增長超越了這一極限,...
當時已開發國家發生了幾個重大變化,說明“經濟解構”過程不可避免:第一,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結構轉變為“後工業經濟”:產品生產在經濟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3左右;傳統產品市場在已開發國家內部的拓展已臨近邊界。第二,工業發展造成的全世界資源的耗竭和環境的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以至已開發國家共同面臨著“經濟成長的極限”。接...
第五章 經濟成長 第一節 國內生產總值 第二節 經濟成長的衡量標準 第三節 經濟成長的原因 第四節 經濟成長中的乘數效應 第五節 經濟成長的四個因素 第六節 經濟成長的理論 第七節 經濟成長的周期 第八節 經濟成長的極限 第九節 二戰後德國與日本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及其引申 第十節 開發中國家的經濟 第十一...
大款與窮人:對抗鬥爭還是和睦相處 資源約束:中國經濟成長的極限 作品目錄 第一篇 傳統路徑尋蹤 第一章 傳統路徑的理論源頭 第二章 路徑轉換的探索和論證 第三章 經濟發展路徑的疑慮 第二篇 路徑轉換的成功實踐 第四章 第四個工業化浪潮的來臨 第五章 驚濤裂岸:沿海奇蹟 第六章 民營經濟:政府的新夥伴 ...
《增長的極限》是一本2022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德內拉·梅多斯,丹尼斯·梅多斯。 內容簡介 這本最初寫於1972年的經典之作,曾因論點“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引起激烈爭議。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本書一版再版,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其價值,低碳經濟、生態足跡正在走入人們的生活。在歷經三次改版後,本...
20世紀70年代,以梅多斯(D.L.Meadows)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增長的極限”問題,使人們開始重視資源和環境問題。他們提出,由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使得資源的存量滿足不了不斷增長的人1:1的需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必將遇到增長的極限,經濟成長出現停滯甚至是負增長。此後...
《世界經濟簡史:從舊石器時代到20世紀末(第4版)》簡要而系統地介紹了從舊石器時代至20世紀末的人類經濟發展歷史,分析了經濟發展和經濟成長的內在機制,揭示了世界各國各地區形成今日之不平衡經濟發展格局的內在原因,並探討了有關21世紀未來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比如經濟成長的極限等。《世界經濟簡史:從舊石器時代到...
《增長的極限》研究報告的最後結論是聳人聽聞的:“如果世界人口、工業化、污染、糧食生產和資源消耗按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的話,全球經濟成長的極限將在今後100年中發生。”儘管羅馬俱樂部的許多觀點當時並沒有被人們所接受,但是,從客觀上來說,它把一個自人類誕生以來從未深入思考過的問題,以及資源環境與經濟成長...
人類思想史早期對“人地關係”的哲學思考,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李悝(公元前455-395年)“盡地力之教”的農業經濟思想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思想理念。古典經濟學以來,經濟學對資源、人口以及外部性等問題的關注和研究,1972年Dennis L.Meadows代表The Club of Rome[5]發表的《增長的極限》(The Limits...
在全世界,從馬爾薩斯到《增長的極限》,都受到學術界強烈而持久的抨擊,而鼓吹增長的學者則很少受到同樣的待遇。在這樣的條件下,哈丁的這本書矛頭直指增長本身,對所謂""增長教""進行徹底的批判。無論人口增長、經濟成長,還是銀行的利息增長,哈丁都認為是不可持續的。他的邏輯是簡單而有力的:只要我們承認這個...
第1章 世界經濟體系 1.1 世界經濟體系 1.2 經濟發展 第2章 經濟全球化 2.1 經濟全球化 2.2 區域一體化 第3章 經濟成長軌跡 3.1 增長的軌跡 3.2 增長的源泉 第4章 經濟波動 4.1 波動與周期 4.2 膨脹與緊縮 第5章 世界經濟結構 5.1 經濟結構 5.2 經濟與增長 第6章 社會經濟形態 6.1 社會...
第十章 國際貨幣體系與對外經濟政策 第一節 國際貨幣體系簡介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下的巨觀經濟政策 第三節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第十一章 經濟成長理論 第一節 經濟成長理論概述 第二節 經濟成長模型 第三節 經濟成長的極限 第四節 經濟發展 第十二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經濟政策 第一節 失業理論 第二節 ...
(1)在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可持續發展鼓勵經濟成長而不是以環境保護為名取消經濟成長,因為經濟發展是國家實力和社會財富的基礎。但可持續發展不僅重視經濟成長的數量,更追求經濟發展的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求改變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徵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以提高經濟活動...
宗教、基礎科學研究、體育活動和社會的相互影響,是能夠繁榮的。“(米都斯等:《增長的極限》)這種全球均衡的觀點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水平處於嚴重不平衡的發展狀態下,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而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教育、藝術、基礎為科學研究活動的繁榮,也要以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增長為基礎的。
這些內容對於解決當今中國緊迫的環境和健康等民生問題,以及探索中國社會經濟改革的道路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圖書目錄 1 氣候變化哲學氣候變化簡史氣候變化陰謀與陽謀 2 低碳經濟:突破增長的極限經濟成長的極限 ……作者簡介 陳波,英國外交部志奮領學者,英國碳專家協會(ACP)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愛丁堡大學全球...
他們認為:悲觀主義者對世界資源和能源的估計並不可靠,“資源有限論”的觀點缺乏依據,不能作為分析問題的前提;即使現在或近期面臨資源短缺危機,但由於危機的刺激作用和自由經濟的市場調節功能,會促使人們發現新的資源或替代品;由於開發新能源和反污染鬥爭所帶來的負擔並不可能顯著地影響世界經濟成長率。一些學者還...
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轉變經濟成長方式”;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其基本內涵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
3.1 理性人與經濟人 3.2 勞動異化的本質與根源 3.3 生產異化的本質與根源 3.4 資本主義與經濟自由 第4章 市場浪漫主義批判 4.1 市場經濟的基本假設 4.2 經濟學理性主義運動 4.3 市場經濟的理性邊界 4.4 市場經濟的倫理問題 4.5 市場經濟的歷史反思 第5章 經濟成長的極限 5.1 經濟成長的意識形態化...
福萊斯坦主持的《世界動態學》(1971)、密多烏茲主持的《增長的極限》(1972)是最廣為人知的兩項研究成果,被稱為“世界 2 號”和“世界 3 號”。著名的整體未來研究,還有羅馬俱樂部的《生存戰略》(1974)、阿根廷學者愛蓮拉的《巴里洛切全球發展的拉丁美洲模型》(1976)、美國經濟學家列昂節夫的《世界經濟...
環境悲觀主義,強調嚴重的環境污染、急劇增長的世界人口,資源能源的短缺及其對世界經濟成長的決定性制約而給世界經濟發展和社會前景帶來危機的環境理論。有“計算機化的馬爾薩斯”、“現代馬爾薩斯主義”之稱。早在20世紀60年代,因嚴重的環境污染引起世界性警覺,極端的環境悲觀主義者就主張放棄現代文明,回復到原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