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

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

《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是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M·索洛編著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70年。

《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分為六章,書中的大部分內容,是通過一種模型化的方式,探討“穩定增長”的條件和基本特徵,並通過假設前提的調整,使得經濟模型越來越貼近現實經濟的實際情況。該書除了在英語世界中廣為流傳和徵引之外,還被譯為法文、德文、日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多種文字出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
  • 外文名:GROWTH THEORY: AN EXPOSITION
  • 作者:羅伯特·M·索洛
  • 首版時間:1970年
  • 類別:經濟學
  • 字數:9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分為六章,第一章是穩定狀態的特徵,在該章中作者提出了全書的目的;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礎上,深入討論了“可變的資本與產出比率”;在第三章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沒有直接替代的模型”;第四章是一個含有兩種資產的模型,在該章中作者討論了增長著的經濟中貨幣的中性問題,貨幣經濟的穩定狀態特性等問題;在第五章中,作者討論了增長模型中的經濟政策;在第六章中,作者提出了關於經濟政策的若干見解。

作品目錄

前言
1 穩定狀態的特徵
哈羅德——多馬一致性條件
可變的人口增長率和儲蓄率
2 可變的資本與產出比率
可變的儲蓄率與資本/產出比率的組合
技術進步
3 一個沒有直接替代的模型
這一模型中的穩定狀態
4 一個含有兩種資產的模型
增長著的經濟中貨幣的中性
具有兩種資產的非穩定狀態軌道
5 增長模型中的經濟政策
增長軌道的福利函式
最優性的必要條件
最佳軌道的特性
例解
6 關於經濟政策的若干見解
公共投資標準
綜合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穩定狀態的消費和儲蓄率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徵引注釋

創作背景

《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是索洛的講演集子,1968年12月—1997年1月,索洛在沃里克大學作了6次講演,之後他將講演的材料修改成書。對於該書的創作目的,作者指出:《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是對一系列事件的出現以及哈羅德和多馬的研究成果恢復了我們對複利的興趣之後已經得到發展的巨觀經濟成長理論進行綜述。

作品思想

在第一章中,作者指出,該書將討論如下的問題:增長理論應當描述或解釋的經濟生活具有何種特徵?它對它的所作的描述究竟怎樣?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這一理論在它所成功描述的那類經濟的管理方面有何意義?在該章中,作者認為“一個講述得很好的模型必須能夠再現發達工業經濟成長的主要事實。”這些事實是由尼古拉斯·卡爾多在1958年提出的,即:1.人均(或每人時)實際產出的相當長時期內以一種或多或少不變的速度增長;2.實質資本存量以一種或多或少不變的速度增長,且這種速度超過勞動投入的增長速度;3.實際產出和資本存量的增長速度大致趨於一致;4.除了由有效需求的急劇變動偶爾引起的強烈變化之外,資本利潤率呈現出水平的趨勢;5.人均產出的增長率可以在不同國家之間呈現出巨大的差異;6.利潤在收入中占有較高份額的經濟,傾向於擁有較高的投資與產出比率。然後作者用現代工業化國家的事實考察了上述理論,對哈羅德——多馬模型、可變的人口增長率和儲蓄率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提出把資本/產出比率作為一個變數來研究增長理論。
在第二章中,作者特別提出了技術進步在經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作者之所以沒有考慮收益遞增的重要作用,是出於兩個原因:首先,在現實經濟中,這兩個因素中的技術進步更為重要。其次,有可能以理論上給出理由,來說明技術進步因何會不得不採取為穩定狀態的存在所要求的特殊形式。技術進步必取採取的特殊形式,可被稱作勞動增加型技術進步。
在第三章中,作者認為較快的技術進步速度實際上會延長資本壽命。相互抵消的力量在起作用:較快的技術變化意味著較快的產出增長,意味著較快的新投資量的增長,並且這種外加的競爭力量又傾向於縮短任何已有工廠的壽命。另一方面較快的技術進步意味著任何給定數量的新生產力提供的工作職位較少,而這一點又傾向於延長生產能力的服役年限,以便維持所需要的就業量。對這種模型的特殊性來講,第二種力量更強大一些,較長的壽命會提高利潤率。這一章的寓意是,只要人們停留於一種商品、一種資產的假設,有關更為複雜技術的假定就不會顯著地改變經濟結果的一般特性,當存在著勞動對資本的平滑的替代時,同不存在這種替代時相比,描述接近穩定狀態的充分就業與不變儲蓄率軌道要簡單得多。以勞動密集程度或高或低的方式來使用現有資本晶的可能性,能夠減弱過去投資的不規則變化對現在的滯後影響。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最後,不管啟動於何處,若維持充分就業和將充分就業時的產出的一個不變部分儲蓄起來並轉化為投資,兩種經濟將趨向於滿足哈羅德——多馬條件。當達到穩定狀態時,兩種經濟中的穩定狀態看起來在很大程度上相同;雖然在兩種經濟中單個工廠的使用壽命實際上是大不相同的,但僅根據國民收入統計來區分這兩種經濟是困難的。
第四章中,作者將政策發行的債券作為“第二種資產”引入到分析中來,並把債券看作是貨幣。首先因為現代經濟是貨幣經濟;其次作者認為若要深入研究充分就業軌道的特徵,就必須在貨幣經濟的範圍之內進行。該章還討論了增長著的經濟中貨幣的中性問題,討論了貨幣經濟的穩定狀態特性。
在第五章中,作者討論了增長模型中的經濟政策,他指出:現代增長理論的作用之一是抑制對旨在改變增長率的政策所作的嚴格的討論。一個經濟系統實際產出的逐年增長包含有三種成分,(1)一部分導源於利用程度或休閒程度的變化;(2)基礎性的穩定狀態增長率,即自然增長率;(3)產出中用作投資的比例以前或最近的變化的增長。作者認為一直忽略了生產能力利用率的變動。在該章中,作者討論了增長軌道中的福利函式和最優性的必要條件等。
該書並沒有試圖對經濟成長理論提供全面的論述,而只想引起足夠的情趣,以說明增長理論的確能實際提出某些令人感興趣的見解。這裡所討論的第一個問題與公共投資標準有關,特別是與選擇用來對公共投資收益進行貼同的利率有關。接著作者討論了綜合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問題,即當充分就業不能通過其他方法得到保證時,從而社會不得明確地尋求達到充分就業時,怎樣選擇一種綜合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作者通過對穩定狀態的消費和儲蓄率的分析得出結論:在所有穩定狀態中,當人均消費對儲蓄率的彈性為零時,人均消費達到最大。這也是該書開頭提出的一個命題。

作品影響

《經濟成長理論:一種解說》中索洛的觀點為美國等西方國家致力於發展科學技術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依據,導致美國對其教育和科研進行了反省,並對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實踐和教育政策實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出版信息

該書的原版由英國牛津大學克拉倫頓出版社於1970年出版,1989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了中譯本。2000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該書的第二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於2004年出版了第二版的中譯本。

作者簡介

羅伯特·M·索洛(1924—2023),美國經濟學家,生於美國紐約,1947年獲得哈佛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49年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61年獲得美國經濟協會約翰·貝茨·克拉克勳章,1964年任經濟計量學會會長,1980年任美國經濟協會會長,1951年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其代表作有《線性規劃與經濟分析》《資本理論與利潤率》《增長理論:說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