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模式比較》是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仉建濤。
基本介紹
- 作者:仉建濤 / 等
- ISBN:9787505817470
- 頁數:227
- 定價:11.50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07
- 裝幀:平裝
理論篇
第一章 導論
1.1經濟成長的含義
1.2經濟成長方式的內涵、類型及轉變
1.3經濟成長方式的衡量標準
1.4正確認識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第二章 經典作家關於經濟成長和經濟成長方式的
理論
2.1馬克思的經濟成長模型
2.2列寧的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理論
2.3毛澤東對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探索
2.4鄧小平關於經濟成長和經濟成長方式
轉變的理論
第三章 西方經濟學家關於經濟成長與經濟成長方式的
理論
3.1概述
3.2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
3.3丹尼森的經濟成長因素分析
3.4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
3.5新古典經濟成長模型
3.6諾斯的經濟成長理論
3.7羅默的新經濟成長理論
實證篇
第四章 美國的經濟成長方式
4.1二戰後美國經濟成長概況
4.2二戰後美國的經濟成長方式
4.3美國的“新經濟”
第五章 日本的經濟成長方式
5.1二戰後日本經濟成長概況
5.2二戰後日本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原因
5.3二戰後日本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主要途徑
5.4二戰後日本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主要
政策措施
第六章 德國的經濟成長方式
6.1德國經濟成長概況
6.2二戰後聯邦德國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6.3關於德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
第七章 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長方式
7.1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及經濟成長方式
7.2東南亞金融危機與“東亞模式”
第八章 前蘇聯東歐的經濟成長方式
8.1快速增長時期的粗放型特徵
8.2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提出、步驟和措施
8.3未能實現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原因
比較篇
第九章 不同類型國家經濟集約化程度的比較
9.1評價經濟成長方式的指標體系
9.2已開發國家之間經濟集約化程度的比較
9.3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經濟集約化程度
的比較
9.4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經濟集約化程度
的比較
9.5幾點結論與啟示
第十章 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動因、條件、路徑
10.1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動因
10.2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條件
10.3實現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路徑
10.4幾點啟示
對策篇
第十一章 中國的經濟成長方式
11.1中國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的實證分析
11.2中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必要性、可能性
與現實障礙
11.3中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主要內容
第十二章 中國實現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對策
12.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型
12.2運用產業政策,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型
12.3以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為依託,實現經濟
增長方式轉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