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手稿(1861~1863)

經濟學手稿(1861~1863),K.馬克思於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為自己的經濟學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寫的草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學手稿(1861~1863)
  • 作者馬克思
一般稱之為《資本論》的第2部草稿。馬克思在19世紀40年代即立意要寫一部經濟學著作,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於1857年開始寫作。當時,他把這部經濟學著作命名為《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第1分冊於1859年6月出版。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馬克思繼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著述。在這期間寫成的手稿共23本,1 472頁,大約200個印張。馬克思生前沒有公開發表這部手稿。蘇聯編輯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次用俄文以《經濟學手稿(1861~1863)》為題公布了這個手稿,分3卷,即第26卷(Ⅰ,Ⅱ,Ⅲ)、第47卷和第48卷。主要內容 這部手稿包含的理論內容極為豐富,對後來《資本論》各卷所論述的問題都作了程度不同的探討。開始寫作時,馬克思計畫把“資本一般”分為4個部分:①資本的生產過程;②資本的流通過程;③資本和利潤;④其他問題(主要是有關政治經濟學史方面的內容)。但馬克思並沒有完全按照這個順序寫作,各個部分相互交錯著,對各部分的論述有詳有略,差別很大。手稿對“資本的生產過程”作了極為深刻的分析,相繼論述了貨幣轉化為資本,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和絕對剩餘價值,勞動在形式上和實際上從屬於資本,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原始積累等問題。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到這個時期已基本形成。“資本和利潤”的草稿主要是研究了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率下降趨勢的規律以及商業資本和貨幣資本等問題。馬克思在1861~1863年間沒有專門寫“資本的流通過程”,但在論述剩餘價值再轉化為資本時,研究了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並製作了說明社會總產品實現過程的“經濟表”。經濟理論的重要發展 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科學地說明了剩餘價值的來源和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建立起剩餘價值理論。但經過1861~1863年兩年的進一步研究,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比50年代獲得了許多重要發展:①完善和豐富了剩餘價值理論。提出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成為商品,它與其他商品一樣,都存在價值和使用價值。揭示出剩餘價值的來源和生產過程。提出了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說明了工資的本質。還詳細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3種形式: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大機器生產;精闢地論述了科學技術進步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方面具有的巨大作用;分析了勞動對資本的形式上從屬向實際上從屬的過渡,深刻地說明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是怎樣適應生產力發展而產生、確立並必然滅亡的客觀必然性。②建立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理論。馬克思系統地研究了有關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問題的理論史,分析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勞動這個範疇的特定含義。指出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生產勞動是給使用勞動的人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③提出了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基本原理。第1次論述了社會生產劃分為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的原理和社會總產品價值構成的原理,還分析了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條件。④系統地闡明了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一系列中間環節,建立了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⑤建立了地租理論。⑥確立了《資本論》結構。《經濟學手稿(1861~1863)》表明,馬克思經濟學說的各個組成部分已基本形成,為馬克思系統地完整地闡述自己的經濟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於1863~1865年寫成了《資本論》的草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