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均衡

經濟均衡

經濟均衡,至少從傳統上使用這個詞的角度來看,總是意味著一種典型地由於套用了某些投入而得到的結果,這種結果符合經濟參與者的預期。許多理論家,特別是那些套用“經濟”,假設的理論家,還要求均衡的其他條件,使每個參與者實現正確預期的最最佳化。但不管怎樣,前一種條件,即正確的預期.看來是均衡的基本特徵,至少在傳統上使用這個詞時是這樣。因此,經濟均衡的定義與物理均衡的定義不一樣。鐘擺的靜止或減幅擺動狀態既不屬於經濟均衡,也不屬於經濟不均衡,就因為鐘擺沒有任何預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均衡
  • 外文名:Economic balance
  • 具體分析:看作為現有問題處於均衡的狀態
  • 相關理論觀點:動亂的預測也會影響現行的價格
  • 先驅者繆爾達爾(Myrdal)和哈耶克
  • 概念出現背景:兩次大戰期間經濟理論的背景
具體分析,相關理論觀點,研究方針,戰後背景,哈耶克,70 年代,考察意義,

具體分析

然而在初次套用均衡思想時,把某種靜止看作為現有問題處於均衡的狀態,這是很自然,很明顯的。毫無疑問,如果均衡指的是資本或難以區別的事物的推力和拉力“相等”,這個詞的起源就是事物在靜止狀態時存在的力量平衡。但是也可能存在著一系列位置,每一個新的位置上有一種新的平衡。沒有理由可以說明.均衡只存在於靜止狀態或平衡增長的過程中。一旦人們努力把經濟理論擴大套用到均衡移動過程的事例上來,均衡意義中所包含的預期性就變得明顯了。

相關理論觀點

在這方面,繆爾達爾(Myrdal)和哈耶克( Hayek)是先驅者。繆爾達爾在1927 年論述定價和預測的著作中(用瑞典文寫的),談到在動態分析經濟現狀時出現的雙向相互依存問題:現在的動亂影響列將來的價格.而對將來動亂的預測也會影響現行的價格。哈耶克在1928 年(用德文寫的)一篇論述他稱為時際均衡的文章中,把時際貿易和國際貿易( 或跨空間貿易)進行類比:兩件同樣的東西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時期里,其價格通常是不相同的,雖然這兩件同樣的東西的價格可能一齊提高或降低。林達爾(Lindahl )在1929年(用瑞典文寫的)文章中,研究了所謂第一個關於時際均衡的數學模型。米爾蓋特(Milgate )對這篇文獻作過評述(1979 年)。

研究方針

凱恩斯( Keynes)在1936年寫的《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鄭重其事地談到,在就業不足方面存在著一種不明顯地移動著的均衡。他認為,對工資下降和價格下降的預期使得經濟蕭條更加惡化。這個觀點表明他已有了預期的均衡概念,但他一點沒有談到他所謂的均衡是什麼意思,所以他的觀點的性質和基礎都是不明確的。1939年,希克斯(Hick)用英語撰寫的《 價值和資本》 首次論述了時際均衡這一新課題,並且明確地從預期的角度來處理均衡問題。希克斯闡明了分析家和經濟行為者為尋求均衡而必須解決的分析性問題:鑒於未來內生的變數(例如下一個時期的價格少對公司和家庭目前行動的依賴,以及這類行動對未來變數的預期的依賴,那么,什麼樣的預期能使實際結果與預期相符合呢?因此從數學角度來看,均衡的不動點特性具有人情味的即真正實際的解釋。人們可能不無幽默地說,鐘擺沒有經濟均衡,因為它的動作與表演空中飛人的雜技藝術家的動作不同,並非是預期的函式。

戰後背景

與兩次大戰期間經濟理論的背景大相逕庭,在以馮諾伊曼(Von Neurnann )和莫根施特恩(Morgenstern)為始祖的對策論中,均衡這個詞用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策略上有互動關係的對策者對政策或對策提供理論上的解決辦法。如果該模型假定所有對策者的行為最最佳化,即預期效用最大化,就象對策理論家的模型所假定的那樣,均衡必定具備如下的特徵:沒有一個對策者能夠獨自作出完善的行動。但是在這個特徵背後有一種基本的特性,即每個對策者已正確地預期其他對策者的策略,因此儘可能使自己行動最最佳化,使結果符合正確的預期。60 年代末,均衡概念開始植根於非古典市場。
一個國家的經濟中也可能擁有這樣的市場― 人們也許會想到勞動市場或租房市場― 在那裡,儘管信息垂手可得,但確定工資或租金的人不得不作出有一定持久性的決策(不管期限是否很短).而且事先他不知道其他公司有否類似的決策。在這種準瓦爾拉斯市場上,我們可以找到理由一一必定與刺激措施或效率有關― 來說明為什麼工資往往超過,而租金往往低於市場出清的水平。然而,如果工資或租金額擬訂者對其他工資或租金擬訂者在同時或者在任職期內稍晚一些時候作出相應的決定並不感到驚訝,那么,市場將會取得均衡,不然,市場必定出現長期或短期的不均衡。

哈耶克

因此,哈耶克和其他人在分析時際均衡時,對時際均衡和跨空間均衡所做的類比看來較最初深入了一步。均衡的預期性含義在時際均衡的場合下顯得一清二楚,在那裡,未來價格一般就是指預期的未來價格,結果在跨空間均衡的場合下.當人們放棄了瓦爾拉斯學說的鼓吹者不切實際的方法,承認其他地方存在著’‘其他價格”,而不是只有一種市場價格,並且預期到這一點,均衡的預期性含義也是自然和必然的了。

70 年代

人們證明了從價格機率分布的預期或預測分配的角度來正式分析均衡的正確性。盧卡斯( Lucas)採取分別對待市場出清地區的辦法,分析了一種只有非公共的或當地的信息(後來稱為不對稱信息),即只有當地價格的模型,使對這些價格的了解用來更新人們對尚不了解的其他地方價格的有條件預測。因此,存在著一種理性預期均衡,即每個人都可能了解並且都會使用對尚未看到的價格的正確的有條件的預期,也就是以獲得具體信息為條件的統計上最最佳化預側。這是一種有條件限制的均衡。

考察意義

格羅斯曼(Grossman )曾說過,在希克斯的著作中,“完善的預見是一種均衡的概念,而不是個人理性的條件”。類似的論述適用於統計的均衡及其理性預期的變種上,這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均衡模型的經濟行為者不只是理性的動物,他們還出色地掌握了知識。關於均衡的假設提出了明顯的知識性問題:為什麼人們覺得所有經濟行為者已經找到了真正的模型?他們如何設法估計並且越來越密切地符合這個模型?從30 年代莫根施特恩到當代的弗里德曼,已經有了一連串的學術思想。他們認為,如果不接受關於不均衡的假設,就別指望能理解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日常經濟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