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辨讀

經文辨讀

經文辯讀"源自1990年代初期的一群猶太學者所倡導的"文本辯讀"。他們參較西方哲學,特別是猶太哲學家柯亨、馬丁布伯等試圖跨越文化分野的思想,研讀《聖經》和《塔木德》的篇章。對研究者而言,神學家所倡導的這種"經文辯讀",本是基督教神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其中對於一切自我封閉、自我詮釋和"事先的信靠"之反省和消解,不僅是神學與人文學研究相互激發的根本基礎,也可能是神學教育進入公共領域的直接入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文辯讀
  • 起源地方:西方
  • 起源時間:1990年代初期
  • 發起人:猶太學者
  • 出處:《易經》
  • 類型:哲學經文
歷史源流,社會價值,

歷史源流

歷史上的"經文辯讀"工作,早在孔子時代就已經做過了。孔子把當初用符號所表達的集文化之大成的傳世作品《易經》,用文字準確無誤地表達了出來。《易經》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據史載,在《周易》之前,尚有《連山易》和《歸藏易》。至春秋戰國時,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明白或讀懂《易經》了,這部大書所表達的恰恰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價值。偉大的先賢孔子把當初的"世界各國"(主要指今天黃河流域各地)的先進文化發揚光大,並且融匯到《易經》里,集中華文化之大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承傳了非常深遠博大的中華文明標誌性經典,被稱為"六經之首"的經中之經。

社會價值

起源於西方的現代"經文辯讀"這一研究方式在全球人文研究領域起著標桿作用,而中華民族本土的“經文辯讀”專項研究,經過專家、學者們的努力,也有了一些成果。但是,以“經文辯讀”方式來尋找和發現中西方文化所共有的核心價值觀的研究,我國的學術界、乃至世界的學術界,都還沒有能夠取得重大突破。也因此,有許多務實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們會認為文化將是未來世界的國際衝突之根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