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廢寶慶寺

《經廢寶慶寺》是唐代詩人司空曙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寫寶慶寺的破敗,從總體上著眼。頷聯將目轉向院中,通過寫兩種動物來反襯寺廟之“廢”。頸聯繼續寫廢寺景物。尾聯由景語轉入情語,直抒胸臆作結。這首詩描寫上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使全篇生動而不板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廢寶慶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司空曙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經廢寶慶寺
黃葉前朝寺,無僧寒殿開。
池晴龜出曝,松暝鶴飛回。
古砌碑橫草,陰廊畫雜苔。
禪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曝(pù):曬太陽。
⑵暝(míng):日落、黃昏。
⑶碑(bēi)橫草:謂石碑橫臥於草叢中。
⑷禪(chán)宮:佛寺。
⑸銷:破壞。

白話譯文

秋天的黃葉鋪滿在古寺內外,現在空尤一人,殿門敞開,顯得異常陰冷。
只有殿前放生池中的烏龜在天晴時出來曬太陽,天將黑時,白鷺們飛回寺院的松樹上過夜。
古代的碑砌倒塌在草中,內廊的壁畫被漏下的雨水洇濕,上面已長起了青苔。
彈宮尚且破毀如此,人間的苦難就更不用說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已不可確考。這首詩是作者於一個秋天,經過一座已經廢棄的禪寺時有感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的前三聯寫景,具體描繪“廢寶慶寺”的荒涼與敗落,最後一聯抒發作者的感慨,全篇圍繞著一個“廢”字落筆。
首聯寫寶慶寺的破敗,從總體上著眼。“黃葉前朝寺,無僧寒殿開。”“黃葉”,點明季節當在深秋,“前朝”指寺的歷史久遠,可能是唐朝初年所興建,也可能更早些,不過,“前朝”不見得確指唐以前的朝代,如劉禹錫詩“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其“前朝”,顯然指唐王朝“本朝”。這句寫秋天,勾畫出一幅蕭條、肅殺的景象。自從宋玉的《九辯》唱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哀歌以來,歷代文人就常以悲秋作為最常見的詩文主題之一。“大曆十才子”的詩尤多此調,這種感傷的情緒,與他們的身世、心境和所處的時代都很契合,故為他們所“鐘愛”。下句“無僧”,指廟中無僧人住持,“殿”上加一“寒”字,愈顯其荒冷淒清,這句說寶慶寺的正殿十分荒涼。
頷聯將目光由大殿轉向院中,通過寫兩種動物來反襯寺廟之“廢”。“池晴龜出曝,松暝鶴飛回。”每當天晴日麗,水池中的烏龜出來自由自在地曬太陽,到了暮色蒼暝之際,仙鶴又飛了回來。“龜”“鶴”均為長壽而吉祥之物,在寫寺廟的荒廢時,特意拈出二者,頗具深意。首先,以“龜”“鶴”的壽命之長來襯托寶慶寺的短命。其次,說“龜出曝”“鶴飛回”,足見池中、松間即為二物棲身之所,說明他們早已成為這裡的“主人”,從側面見出寺廟荒廢已久;“龜”“鶴”為吉祥的象徵,寺廟更是佛家勝地,由“龜”“鶴”之自在生活,聯想到寺廟的頹敗,容易引起人們的悲哀心理。最後,此詩前三聯均寫寶慶寺之“廢”,均為景語,如果都作靜止描寫,則不免板滯,作者於第二聯寫“龜”“鶴”的活動,一方面化靜為動,使全篇變得生動起來,另一方面又以動襯靜,以“龜”“鶴”之活躍襯寺廟之沉寂。
頸聯繼續寫廢寺景物。“古砌碑橫草,陰廊畫雜苔。”著重描繪兩個意象,碑和畫,“碑”在寺廟中通常用於刻經文或記載廟宇的沿革變遷等等,總之具有重大意義,加一“古”字,加重了歷史的色彩,而今碑為亂草遮蓋,令人生無限感慨。“畫”即廟中壁畫,亦為廟內“聖物”,如今“畫”上又布滿亂七八糟的青苔,則寶慶寺之杳無人跡,廢棄已久,自不待言。
尾聯由景語轉入情語,直抒胸臆作結。“禪宮亦銷歇,塵世轉堪哀。”人們心目中的淨土,禪宮寺院尚且破敗毀棄如此,那么在煩擾、污濁的塵世中,可悲可嘆的事情就更多了。
寶慶寺衰敗的具體原因,現在已不得而知,它或許由於戰亂的破壞,或許是歷次佛、道鬥爭中的犧牲晶,然而這無關宏旨。重要的是,作者借寫此廟之廢,抒寫了自己的時代和人生感慨。以時代言之,大曆詩人生活的代宗、德宗朝,皆崇佛法,王縉、元載為當時宰輔,盛陳福業報應,“群臣承風,皆言生死報應”,司空曙等人無不受此風影響。再就個人身世言之,司空曙和“十才子”中的其他詩人一樣,官位低下,常遭貶謫,生活漂泊不定,由於遭際的不幸,出世思想在他們頭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與僧徒來往,贈答的詩多得舉不勝舉,足見他們對佛教的傾倒與沉迷。因此,當司空曙看到寶慶寺的衰頹廢敗,當然會痛心疾首,而且由景及情,抒發出時代之感、身世之悲,具有言外之意。

名家點評

元·方回《瀛奎律髓》:“此必武宗廢寺之後有此詩。句句工,尾居尤不露。”
清·紀昀《四庫全書》:“六句如書。結拓開,好。”

作者簡介

司空曙(約720~790年),唐代詩人。字文明,廣平(今河北省永年縣)人,進士。曾隨韋皋在劍南節度使幕中任職,歷任洛陽主簿、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職,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寫身世羈旅之思、悲歡離合之嘆、常寄興山水,內容較單調、貧乏,但語言質樸,情深意婉。現存詩七十餘首,《全唐詩》錄其詩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