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知識與價值(國學研究文庫)

經學:知識與價值(國學研究文庫)

合輯多名當代學者儒家傳統經典的梳理討論,是研究儒學尤其是經學的重要資料。理清新時期經學研究思路,以中國學術的內在理路認識中國,解釋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學:知識與價值(國學研究文庫)
  • 作者:楊慶中
  • 類別:國學研究文庫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18日
  • 頁數:305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0*230
  • ISBN:978-7-300-18551-4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簡要目錄,書摘,

作者簡介

楊慶中,1964年生於河北藁城。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副院長、經學研究所所長。出版有《二世紀中國易學史》、《周易經傳研究》、《周易解讀》、《周易與人生》、《孝:生生不息的愛心》、《從中西會通到本體詮釋——成中英教授訪談錄》等專著多部。其中《二十世紀中國易學史》曾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周易經傳研究》曾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內容簡介

經學作為中國傳統學術的主體,在中國傳統學術思想的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傳統經學,有一套獨具特色的知識體系,這套知識體系蘊含著古聖先賢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特殊體驗,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追求和生命智慧。本書即是部分當代學者對上述問題深入探討的成果。

簡要目錄

目錄
治經還須開生面
論《易經》非占筮記錄
論西周初期的“德”觀念
從農事祈報詩論周代祭祀之人文精神與教化意義
——以《思文》、《豐年》、《生民》為討論中心
重論孔子的歷史文化定位問題
論語》新詮舉例
——兼議傳統治經方法的出路
經典詮釋學視域下的文獻分析
——《論語》鄭、王注比勘發微
論孔子儒學視域中的筮占觀
大學》“止於至善”經傳異義
孟子“道性善”的內在理路及思想意義
春秋繁露》考略
漢代“經學家法”論
鄭玄禮學二題
從曹髦問難看義理思辨在傳統經學中的價值
從《中庸》詮釋看司馬光之經學特色
清初經學的特色及影響
論胡一桂占筮識度下的易象觀
胡煦《周易》注釋中“觀象之法”的創新與發展
——兼論其易學觀基礎
“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
──佐藤一齋《言志四錄》儒家思想與經學觀點析論
中國思想的轉向與經學問題
復興經學首先要實現哲學突破
——兼論朱熹《易經》哲學轉型
經學與善書
——經學之根本精神及其通俗之教化形態
後記

書摘

回歸華夏文明主體(代序)
各位專家、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舉辦的“經學:知識與價值”學術研討會今天隆重開幕,這裡請允許我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對會議的舉行致以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專家冒著暑熱出席這一盛會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歡迎!
近幾年來,中國興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國學熱”,“國學”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必須對“國學”進行重新認識、重新研究,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這既是中國社會經過了數十年破壞傳統的歷程之後的反思與回歸,也是中國人對“我們從何處來,我們該往何處去”問題的重新追問。
而在“國學”範圍內,毫無疑問經學是主體,也是華夏文明的主幹。五經由孔子增削修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涵與理論基礎的高度濃縮和鮮明象徵。在五經流行的時代,經學成為中華民族共同承認的價值來源,塑造了華夏政治體制的價值理想,正如民國學者李澄源在《經學通論》中所說的那樣:“吾國既有經學以後,經學遂為吾國人之大憲章,經學可以規定私人與天下國家之理想。聖君賢相經營天下,以經學為模範,私人生活,以經學為楷式,故評論政治得失,衡量人物優劣,皆以經學為權衡。無論國家與私人之設施,皆須於經學上有其根據。”可以說,在華夏文明中,五經是諸子的思想源頭,也是諸史的評判標準,同時還是文藝創作的指導原則。
但是,現代學術興起,分科局面形成,經學隨之被邊緣化。一些經典被納入現代學科之後,失去了經學精神。例如《詩經》變成文學,在文學範圍內,只能探討《詩經》中的藝術特色,考證《詩經》中的鳥獸蟲魚,而《三家詩》、《毛詩》所體現的詩教精神,三百篇之所以成為“經”的精神,則基本上被排除在外,從經學的角度來看,對《詩經》僅僅局限於文學層面的研究,我認為這多少有買櫝還珠、掛一漏萬之嫌。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如《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儀禮》這些經典完全被排除在現代學科視野之外。而恰恰是這些經書,在歷史上曾經對政治的改革、制度的建構、生活方式的變化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但由於它們和現代學科基本上沒有重合之處,以至於長期得不到研究,這難免不讓人生髮“數典忘祖”之嘆了。
顯而易見,如果我們要真正認識華夏傳統文明,不再以西套中,以今套古;如果我們要更好地發掘古人的智慧,更好地從中國學術的內在理路認識中國,解釋中國,那么,就必須以經學的眼光看待經學,還原本來的經學。
從歷史的角度看,經學規定了華夏文明的大本大源,塑造了華夏族群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生活,塑造了我們祖先共同的生活方式。正是有了經學的存在,華夏族群才能歷經兩千餘載,雖然曾經車駕賓士,戰亂頻仍,曾經南北分裂,夷狄入侵,曾經神州盪覆,宗廟丘墟,但文明之毫光,未曾一日隱沒於荒蠻,族群之理想,未曾一日熄滅於天壤,從而締造了文化大一統的局面。
總之,正是有了經學的存在,華夏歷史雖然歷經王朝更迭,九鼎遷移,但政治制度的建構與社會改革的推動始終有一個根本的價值標準,政治體制不管如何變化,都不離文明之大系。正是有了經學的存在,社會生活中的冠、婚、喪、祭各種禮儀,不論如何損益,總能維繫社會生活的理想價值,衣冠文物,代代因襲損益,但不變的是對有禮儀的生活的追求。可以說,要真正深入華夏的歷史,必須深入歷史的深層核心,而歷史的核心便在經學之中。
從理論上看,五經由王官傳承,經孔子刪削,自成一理論體系。作為文明的源頭,經學提供了華夏文明胚芽時期的價值構建,規定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正義,什麼是不義,政治的本質如何,政教如何展開,社會如何建構,人與人的關係如何建立,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當的等問題,只要人類文明不墜,這些問題便永恆存在。在每一個遭遇價值失范、思想不一的時代,古典文明的存在,便成為時代最重要的明鏡。通過對古典文明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古聖先賢如何在一個混亂的時代中確立堅定的價值,並由此重新啟動我們文明的精神,從而走向更好的未來,這就是真正的“文藝復興”。
當然,作為古代社會的統治思想和核心價值觀,經學本身也存在著自身的歷史局限性與文化保守性,同時,隨著時空的根本性變遷,它的不少內容及價值在今天看來也需要加以重新評價。但是,這絕不是我們忽視它的理由,恰恰相反,我們在今天更有必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態度與方法,對它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與研究,從而得出正確的認識,汲取有益的啟示。
我們認為,每一次民族的偉大復興,都伴隨著民族文明的偉大復興,漢代復興五經之學,宋代復興古聖之道,皆是如此。有鑒於此,我們國學院的成立,在積極提倡和開展西域歷史語言文化研究、拓展國學研究新的領域、彰顯國學研究新的亮點的同時,始終致力於夯實傳統國學研究的基礎,光大傳統國學研究的主體,在這個過程中,經學研究無疑是深化國學研究、開展國學學科建設的重點之一,能夠起到綱舉目張的關鍵性作用。
我們相信,經學研究歷經近百年斷裂,今天重新開展,必將為華夏文明研究,為中國學術注入全新的活力!而我們這次會議,自當緊緊圍繞這個宗旨開展深入細緻的學術研討,為大家提供交流切磋的理想平台,進入學術的最新前沿,通過豐碩學術成果的取得,從一個方面努力踐行我們的學術文化使命,使之成為新時期經學研究進一步深化的一個新契機、新起點。
最後,預祝本次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祝福各位專家在會議期間身體健康,研討順利!
謝謝大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