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悅讀系列叢書》由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李玉妹作序,陳培永、周峰、梁道剛、田明著。叢書選擇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的十篇經典文獻,不追求全面梳理,只追求精華解讀,以小語言、美語言寫出大思想、重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時代化、大眾化、通俗化、生活化、趣味化方面做出了重要嘗試。深入淺出的思想分析,直面現實的問題導向,小品文的寫作風格,清新悅目的裝幀設計,幽默風趣的手繪漫畫,打造出領導幹部和普通大眾愛讀、能讀、好讀的經典小書,讓讀者能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經典的魅力,領悟經典的智慧。 本書是《經典悅讀系列叢書》的一種,辯證法與其說是向外探索規律,不如說是向內自求明理。
基本介紹
- 書名:經典悅讀叢書:辯證法的真諦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8095448
- 作者:陳培永
-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92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人民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經典悅讀系列叢書》(10本)堅持深入淺出的思想分析,直面現實的問題導向,小品文的寫作風格,清新悅目的裝幀設計,幽默風趣的手繪漫畫,打造出領導幹部和普通大眾愛讀、能讀、好讀的經典小書,讓讀者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經典的魅力,領悟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智慧。正如李玉妹部長在序言中所說,……《經典悅讀系列叢書》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努力和嘗試,希望可以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民眾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提供新的路徑,使讀書成為快樂之事。
作者簡介
陳培永,哲學博士,現為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導言
一、辯證的歷史進程
二、世界的客觀規律
三、科學的認識方法
四、客觀現實的解密
五、診治獨斷的良藥
附錄 列寧《談談辯證法問題》
後記
一、辯證的歷史進程
二、世界的客觀規律
三、科學的認識方法
四、客觀現實的解密
五、診治獨斷的良藥
附錄 列寧《談談辯證法問題》
後記
名人推薦
劉懷玉(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
我們都是長時間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研究的老師,深知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但也深知把它推向大眾化、推向通俗化的難度有多大。閱讀了這十本書,發現它們超乎我想像,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第一點就是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經驗的一點思考;第二點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功能的一點認識。
從目前來看,在馬克思主義的學院化、大眾化、國家化中,比較弱的恰恰是大眾化,這套叢書的推出,無疑有助於彌補或者改變這種弱化的趨勢。現在我們的社會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廣大的民眾特別是青年對馬克思主義,說敬而遠之是恭維了,說厭而遠之有點過了,中肯地說是興趣不大。原因很多,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大眾化不夠。馬克思主義沒有興趣、沒有心情去關心和回答我們民眾最為關心的一些社會問題,而這套叢書呢,我覺得剛剛開始來試圖回答這些問題,這是這套叢書的重要意義之所在。要想讓民眾對馬克思主義感興趣,我們必須以自己的功底,自己的實力來回答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比如說最近我們一再強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治理體系問題,這是原來馬克思主義研究談得很少的,但這是一個大眾化的問題,也是一個時代問題。我覺得這是我們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如果有可能的話,這套叢書繼續出下去,可以藉助於一些經典文本,更簡潔直接地來思考這樣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
袁久紅(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東在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在思想文化方面應該說長期以來也是引領風潮。這次,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代化、大眾化方面,廣東又走到了前面。這套書可以定位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眾化的精品,不僅是把經典著作大眾化了,而且還做得非常精美。主要的感受有三句話:第一,出版社講正氣;第二,作者們有底氣;第三,出版的書接地氣。
第一句話要說得是講正氣。對出版社來說,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出版這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會有很大的投入,經濟效益不一定會得到保障。這套書的出版,透露出來的是一種正能量,說明我們廣東人民出版社根底非常紅,講政治,為我們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程做了一件好事。
第二個是有底氣。幾個作者非常年輕,但是你翻開書看了以後,你看不出來是年輕人寫的。這套叢書作者的功底很深,有幾本書甚至寫得特別像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教授寫的小品文。陳先達教授應該是我們哲學行當裡面水平非常高的專家了,退休以後寫了很多這方面的小品文。大家知道,我們寫文章想要寫的晦澀很容易,把高深的理論寫的通俗化是非常難的,沒有功底難以達到。從解讀馬克思《資本論》的那本到解讀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那本,我覺得都體現了作者比較高的學術水平。
第三個是非常地接地氣。怎樣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眾化,我覺得這套書作了一個積極的探索。比如解讀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那本書,作者先到網上去蒐集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直面這些問題去解讀。好幾本書都是這樣做的,解答了一些做學術的人非常難回答、但卻是幹部民眾非常關心的問題。比如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面對資本主義的矛盾”“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為什麼那么難”“實事求是為什麼難么難題”“怎么理解幸福、公正、和諧這樣一些形而上的理念”,也比如一些非常敏感的話題,自由的問題,民主的問題。這套書敢於直面幹部民眾關心的問題,敢於直面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回答的也是非常睿智的、非常有深度的。
總而言之,這套叢書是講正氣、有底氣、接地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眾化的精品。
劉森林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哲學》副主編)
這套叢書是近些年出版的語言最活潑、可讀性最強、經典的思想理論和中國實際結合得最好、最適合非專業的讀者閱讀、最有特色的一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解讀叢書。
這套叢書有三個亮點和特色:
第一,繼承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非常重視大眾化的優良傳統。在目前的形勢下,怎么編輯一套讓更多人有興趣閱讀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解讀叢書,的確是一個很重要又不容易做到的任務。這套叢書,不管是作者還是編輯,用了很多功夫,動了很多腦筋,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二,這套叢書把經典思想的解釋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做得非常好。這套叢書有“當代迴響”這個欄目,欄目的設定非常有創意,用這樣一個欄目把經典思想和當今中國的實際很好地勾連起來,值得相關書籍學習和吸收。
第三,這套書不但形式活潑、語言簡潔、可讀性強,而且保持了較高的理論水平。在當今中國,很多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內在閱讀動力不是很足,在這種情況下,要普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思想,就需要形式更活潑,語言更簡潔,可讀性更強。這套叢書做得很好,在保持思想深度的同時,採取了靈活活潑的形式。
陳金龍(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這套叢書有以下幾個特色:
第一,這套叢書出版的非常及時。因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我們的閱讀習慣、消費習慣有了一些改變。這種“淺閱讀”成為我們當下文化消費的一個現實,在這個背景之下,很多人逃避了經典,遠離了經典,甚至褻瀆經典,顛覆經典,這套書對引導人們改變閱讀習慣和文化消費習慣是有幫助的。
第二,這套書的作者是真不簡單。因為要把經典解讀出來,首先自己要讀懂,自己要讀懂首先要有興趣去讀它。在當下的這個背景之下,我們這幾位年輕的博士、年輕的老師能夠把這些經典讀透,並在讀懂的前提之下藉助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這個是要功夫的、要功底的、要底氣的。他們沒有底氣,這套書是寫不出來的。
成龍(中共廣東省委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二級教授)
這套叢書它的優點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第一,它面向時代,較好地體現了政治層面和學術層面的結合。一方面大家都知道通過學習經典,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當前我們全黨的一個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幾位作者都是教授,都是博士,他們很好地闡述了這個問題,把政治層面和學術層面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我們出版單位對作品也熱情地贊助,可以說實現了三個層面的結合。
第二,它面向現實,較好地體現了文本解讀和現實研究的關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如何解讀馬克思是我們哲學界的主題,圍繞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學術界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但這些成果主要是學理上的闡述,對現實問題雖然有所關注,但關注得不是特別多。這套叢書,一方面在學理上闡述,一方面用大量的筆墨聯繫實際,解釋現實問題,對現實問題作了一個很好的闡述。
第三個是面向廣大民眾。整套書篇幅短小精湛,語言生動形象,圖文並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閱讀完。比如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的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萍教授用了27.7萬字,而我們這套書只用了2.7萬字。這樣,就保證了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閱讀完。所以,這套叢書能適應廣大民眾閱讀的需要。
我們都是長時間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研究的老師,深知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但也深知把它推向大眾化、推向通俗化的難度有多大。閱讀了這十本書,發現它們超乎我想像,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第一點就是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經驗的一點思考;第二點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功能的一點認識。
從目前來看,在馬克思主義的學院化、大眾化、國家化中,比較弱的恰恰是大眾化,這套叢書的推出,無疑有助於彌補或者改變這種弱化的趨勢。現在我們的社會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廣大的民眾特別是青年對馬克思主義,說敬而遠之是恭維了,說厭而遠之有點過了,中肯地說是興趣不大。原因很多,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大眾化不夠。馬克思主義沒有興趣、沒有心情去關心和回答我們民眾最為關心的一些社會問題,而這套叢書呢,我覺得剛剛開始來試圖回答這些問題,這是這套叢書的重要意義之所在。要想讓民眾對馬克思主義感興趣,我們必須以自己的功底,自己的實力來回答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比如說最近我們一再強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治理體系問題,這是原來馬克思主義研究談得很少的,但這是一個大眾化的問題,也是一個時代問題。我覺得這是我們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如果有可能的話,這套叢書繼續出下去,可以藉助於一些經典文本,更簡潔直接地來思考這樣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
袁久紅(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東在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在思想文化方面應該說長期以來也是引領風潮。這次,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代化、大眾化方面,廣東又走到了前面。這套書可以定位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眾化的精品,不僅是把經典著作大眾化了,而且還做得非常精美。主要的感受有三句話:第一,出版社講正氣;第二,作者們有底氣;第三,出版的書接地氣。
第一句話要說得是講正氣。對出版社來說,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出版這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會有很大的投入,經濟效益不一定會得到保障。這套書的出版,透露出來的是一種正能量,說明我們廣東人民出版社根底非常紅,講政治,為我們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工程做了一件好事。
第二個是有底氣。幾個作者非常年輕,但是你翻開書看了以後,你看不出來是年輕人寫的。這套叢書作者的功底很深,有幾本書甚至寫得特別像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教授寫的小品文。陳先達教授應該是我們哲學行當裡面水平非常高的專家了,退休以後寫了很多這方面的小品文。大家知道,我們寫文章想要寫的晦澀很容易,把高深的理論寫的通俗化是非常難的,沒有功底難以達到。從解讀馬克思《資本論》的那本到解讀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那本,我覺得都體現了作者比較高的學術水平。
第三個是非常地接地氣。怎樣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眾化,我覺得這套書作了一個積極的探索。比如解讀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那本書,作者先到網上去蒐集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直面這些問題去解讀。好幾本書都是這樣做的,解答了一些做學術的人非常難回答、但卻是幹部民眾非常關心的問題。比如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面對資本主義的矛盾”“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為什麼那么難”“實事求是為什麼難么難題”“怎么理解幸福、公正、和諧這樣一些形而上的理念”,也比如一些非常敏感的話題,自由的問題,民主的問題。這套書敢於直面幹部民眾關心的問題,敢於直面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回答的也是非常睿智的、非常有深度的。
總而言之,這套叢書是講正氣、有底氣、接地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眾化的精品。
劉森林教授(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哲學》副主編)
這套叢書是近些年出版的語言最活潑、可讀性最強、經典的思想理論和中國實際結合得最好、最適合非專業的讀者閱讀、最有特色的一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解讀叢書。
這套叢書有三個亮點和特色:
第一,繼承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非常重視大眾化的優良傳統。在目前的形勢下,怎么編輯一套讓更多人有興趣閱讀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解讀叢書,的確是一個很重要又不容易做到的任務。這套叢書,不管是作者還是編輯,用了很多功夫,動了很多腦筋,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二,這套叢書把經典思想的解釋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做得非常好。這套叢書有“當代迴響”這個欄目,欄目的設定非常有創意,用這樣一個欄目把經典思想和當今中國的實際很好地勾連起來,值得相關書籍學習和吸收。
第三,這套書不但形式活潑、語言簡潔、可讀性強,而且保持了較高的理論水平。在當今中國,很多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內在閱讀動力不是很足,在這種情況下,要普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思想,就需要形式更活潑,語言更簡潔,可讀性更強。這套叢書做得很好,在保持思想深度的同時,採取了靈活活潑的形式。
陳金龍(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這套叢書有以下幾個特色:
第一,這套叢書出版的非常及時。因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我們的閱讀習慣、消費習慣有了一些改變。這種“淺閱讀”成為我們當下文化消費的一個現實,在這個背景之下,很多人逃避了經典,遠離了經典,甚至褻瀆經典,顛覆經典,這套書對引導人們改變閱讀習慣和文化消費習慣是有幫助的。
第二,這套書的作者是真不簡單。因為要把經典解讀出來,首先自己要讀懂,自己要讀懂首先要有興趣去讀它。在當下的這個背景之下,我們這幾位年輕的博士、年輕的老師能夠把這些經典讀透,並在讀懂的前提之下藉助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這個是要功夫的、要功底的、要底氣的。他們沒有底氣,這套書是寫不出來的。
成龍(中共廣東省委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二級教授)
這套叢書它的優點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第一,它面向時代,較好地體現了政治層面和學術層面的結合。一方面大家都知道通過學習經典,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當前我們全黨的一個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幾位作者都是教授,都是博士,他們很好地闡述了這個問題,把政治層面和學術層面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合。我們出版單位對作品也熱情地贊助,可以說實現了三個層面的結合。
第二,它面向現實,較好地體現了文本解讀和現實研究的關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如何解讀馬克思是我們哲學界的主題,圍繞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學術界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但這些成果主要是學理上的闡述,對現實問題雖然有所關注,但關注得不是特別多。這套叢書,一方面在學理上闡述,一方面用大量的筆墨聯繫實際,解釋現實問題,對現實問題作了一個很好的闡述。
第三個是面向廣大民眾。整套書篇幅短小精湛,語言生動形象,圖文並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閱讀完。比如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的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萍教授用了27.7萬字,而我們這套書只用了2.7萬字。這樣,就保證了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閱讀完。所以,這套叢書能適應廣大民眾閱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