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前的中國智慧

經典之前的中國智慧

《經典之前的中國智慧》由作者王小盾編寫,於2016年11月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經典之前的中國智慧
  • 作者:王小盾
  • ISBN:978-7-301-27658-7
  • 頁數:428
  • 定價:78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1-16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名師大講堂
內容簡介,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智慧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古典哲學形成以前的“前經典”階段,二是用六經施教以後的“經典”階段。在前一階段,人們的公共知識主要是在儀式場合形成的,是通過口語和圖像來傳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號方式。後人不深察,往往憑狹隘的經驗作簡單化的理解。為了找到真相,本書從上古神話、上古藝術、上古儀式與科學等三個方面,各選擇一個切片加以剖析。一方面闡述了鴟龜曳銜神話、饕餮藝術、殷周之際的天文現象等事物的真實內涵,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上古智慧的符號特質、上古中國人的符號思想和上古圖像的語言學特點。作為補充和提升,本書還討論了五個較具理論意義的問題:(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二)孔子所代表的前經典世界向經典世界的過渡;(三)“巫”和“史”的關係;(四)經典的形成;(五)對“天人之際”“軸心突破”等學說的理解。

章節目錄

導言 關於“經典之前的智慧”和“神話” 001
第一單元 神 話
第一講 從“鴟龜曳銜”神話談起 021
一、關於太陽神話和“鴟龜曳銜” 021
二、鴟、龜在上古的符號意義 023
三、關於太陽在晚上的運行 031
第二講 從“鴟龜曳銜”神話看上古神話 038
一、對“鴟龜曳銜”神話的解釋 038
二、討論一:神話體系、儀式和神話研究的方法 039
三、討論二:神話的符號表達方式 043
四、結語 052
第二單元 藝 術
第三講 饕餮藝術 061
一、“獰厲的美”和其他 061
二、從古記錄看虎噬人器物 071
三、饕餮藝術的思想內涵 081
第四講 上古藝術的符號意義 093
一、饕餮紋和獸面紋的關係 093
二、饕餮藝術的起源和早期歷程 100
三、對饕餮藝術若干形式元素的分析 114
四、結論:早期藝術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和符號 131
第三單元 科 學
第五講 武王伐殷天象和上古天文學 143
一、從武王伐殷天象談起 144
二、武王伐殷天象的圖像表現 152
第六講 上古天文學的知識特質 163
一、上古宇宙觀的科學原理 163
二、古人對太陽和恆星視運動的觀測 171
三、關於月亮和行星的視運動 177
第七講 上古天文學的文化特質 184
一、太陽祭祀和十二支的起源 184
二、從火歷看“絕地天通” 196
三、結論:上古科學聯繫於對彼岸世界的長期觀察 206
第四單元 理論總結
第八講 上古符號與思維 227
一、關於上古智慧的符號特質 227
二、上古中國人的符號理論 234
三、從儀式角度看上古符號 244
第九講 上古符號與語言 256
一、從語言文字角度看上古思維的特性和價值 256
二、上古圖像同語言的關聯 272
三、關於上古圖像語言的辭彙功能 279
四、關於上古圖像語言的語法特點 286
第十講
經典世界和前經典世界的隔閡與溝通 302
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 302
二、從老子哲學體系看“近取諸身”的思維方法 315
三、從上古圖文獻看孔子詩學 321
四、從孔子看前經典世界向經典世界的過渡 331
第十一講 關於“天人合一”與“軸心突破” 342
一、問題的提出 342
二、關於“思想”和“天人合一” 348
三、關於“巫”和“史” 354
四、關於經典的形成 368
五、結語:以孔子的眼光看經典之前 395
後 記 408

作者簡介

王小盾,筆名王昆吾,江西省南昌市人。溫州大學教授。曾任職於上海師範大學、揚州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從1993年起,先後擔任這幾所學校的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國早期文化研究、中國音樂史和音樂文獻研究。已出版以下幾部同本書有關的著作:《原始信仰和中國古神》《中國早期藝術與宗教》《四神:起源和體系形成》《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