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印象

綏德印象是流傳於陝西省傳統民間習俗,主要流傳於陝北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綏德印象
  • 類別:傳統民間習俗
  • 流行地區:陝北地區 
背景介紹,發展歷史,

背景介紹

嗩慨遷鴉吶隊響吹細打,毛驢子披紅掛綠,新娘子羞羞答答,迎親的隊伍從對面樑上緩緩走來;銅號長鳴,炮聲雷動,碎腦娃娃滿村亂竄,這些陝北人久違的婚慶場面日前在陝北綏德一個名叫東賀家石村的黨氏村落里上演。綏德,因"綏民以德"而得名,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綏德是陝北的中心地帶,自古是溝通東西、連線南北的"旱碼頭",歷來是陝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綏德堪稱陝北的文化的濃縮之地,也是黃土地文化、和黃河文明的追本溯源之地,陝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優秀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歷史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碳”,一首民謠讓綏德漢名馳九州,享譽海外。綏犁擔棵德漢能巧、英俊、稜角分明,是東方美男子的墊滲霸象徵。綏德漢打造的石雕,工細精巧,惟妙惟肖,堪稱人間絕品。如果說綏德漿盼石雕是綏德悼戰悼拘漢精氣神凝結而成,那么,綏德剪紙便是綏德女人的靈秀巧孕育而生。綏德剪紙門類繁多,源遠流長,是陝北數千年農耕文化的編年史,也是陝北婦女千百年來世代相傳的心靈秘史。“提起我家來家又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舖村”,一首《三十里舖》唱紅半個世紀,唱響大江南北,並多次越洋過海響徹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至今仍是國內外很多音樂教材的必選曲目。綏德名歌手更是層出不窮,從上個世紀50年代馬子青、楊巧、白秉權等陝北革命紅歌的傳唱者到楊進山、李治文等一代民歌宗師再到如今的“雒氏三傑”(雒勝軍、雒翠蓮、雒傑),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長江後浪推前浪。綏德的秧歌千姿百態,綏德的腰鼓別有韻味,綏德的嗩吶曲調古絕,委婉動聽,尤其是百人嗩吶齊奏,聲若驚雷,勢必海嘯,洪鐘大呂,人間罕見。因之,綏德縣被文化部同時命名為“石雕之鄉、剪紙之鄉、民歌之鄉、嗩吶之鄉”,這在國內也不多見。綏德民俗是陝北民俗的活標本,尤其是婚俗,程式繁雜,禮儀齊備,規模盛大,紅火熱鬧,充滿了濃厚的地方特色。電影《人生》的婚禮就是依據綏德婚禮的程式設計並在綏德縣的一個小山村舉辦的。本次陝北傳統婚禮是由綏德縣文化旅遊部門聯手策劃的一場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體驗參與式實景情景劇。外景地選在綏德縣白家鹼鄉東賀家石村党姓族人留下來的完整的明清風格的窯妹去和洞村落里舉辦,旨在打造地方旅遊文化品牌,姜辨鑽茅推出特色文化產品,拯救即將消失的陝北傳統婚禮文化,傳承黃土地古老的文明,喚醒人們的文化記憶。陝北資深文化人、原《延安文學》主編曹谷溪先生說,陝北婚俗是陝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將會像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樣不可阻擋,通過這種開發式的保護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