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Osphronemus (Lacépède, 1801)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攀鱸亞目
- 科:絲足鱸科
- 亞科:絲足鱸亞科
- 屬:絲足鱸屬
- 中文學名:絲足鱸屬
- 露齒絲足鱸(Osphronemus exodon)
- 絲足鱸(Osphronemus goramy)
- 寬絲足鱸(Osphronemus laticlavius)
- 七紋絲足鱸(Osphronemus septemfasciatus)
絲足鱸屬,Osphronemus (Lacépède, 1801),鱸形目絲足鱸科的一屬魚類。絲足鱸屬(Osphronemus)有以下物種:露齒絲足鱸(Osphronemus exodon)絲足鱸(Osphronemus...
招財魚,又名絲足鱸、戰船魚、點額絲足鱸,是鱸形目長絲鱸科絲足鱸屬魚類。招財魚體呈銀銅灰色,身上有深色直條紋,頭尖,眼小靠前,口大。幼魚體側有8-10個黑色縱帶;成魚沒有縱帶或性別雙色變異,兩性褐色。它的臀鰭鰭條部分明顯增大,末梢部邊緣幾達尾鰭邊緣,尾鰭圓,腹鰭第一鰭條延長觸鬚狀,可達或...
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 (van der Hoeven, 1832),是硬骨魚綱鱸形目的一科魚類。地理分布 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至東南亞、中國及日本等地的淡水域及河口域。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或稍延長,極側扁,頭小而吻短。體被櫛鱗;側線完全或在相對於背鰭硬棘部後端之下方間斷。背鰭及臀鰭具硬棘;腹鰭之第一根軟條...
是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僅有的一個種。其他絲足魚是觀賞魚,都是不同科屬的亞洲種類。體較高,口小,除吻鱸科(Helostomatidae)的唯一成員外,都是格鬥魚科(Belontiidae)的成員,其特徵是腹鰭各具一長鰭條。常見的種類有︰條紋密鱸(giant gourami,亦稱帶密鱸;學名Colisa fasciata)藍綠及淡紅褐色,12...
長絲鱸(學名:Osphronemus goramy)是絲足鱸科、絲足鱸屬淡水魚類。體側扁,橢圓形,背高而寬;頭小,頭頂和兩邊有突出的額角(狀似頭盔甲);吻端突出,口裂大,下頒突出,上頜小;腹鰭變異為兩根長長的鰭絲(猶如舢板的雙槳,故有舢板魚之俗稱),延伸至身體尾部,臀鰭向後延長,但不與尾鰭相連,尾鰭棘為...
鬥魚屬(Macropodus)隸屬於鱸形目絲足鱸科,因雄性個體間好鬥而得名。該屬魚類的體形呈橢圓形,側扁,腹部呈廣弧形,成魚體長3~10cm,體重1~6g,雄性個體大於雌性,通常,雄魚體色較雌魚更為鮮艷,並隨棲息環境變化而有所差異。尾鰭可呈分叉狀或圓形。鬥魚屬魚類偏好植被茂密、水流緩慢的淺水區域,屬於雜食性...
梭頭鱸 梭頭鱸,Luciocephalus pulcher (J. E. Gray, 1830),為絲足鱸科梭頭鱸屬的一種魚類。全長18cm,分布於馬來半島及婆羅洲,為該科中為數不多的掠食性魚類。繁殖方式 和孔雀魚一樣,梭頭鱸的繁殖方式同樣也是卵胎生。食物 以小型魚類為食,其中就包括它的近親孔雀魚。
梭頭鱸屬 梭頭鱸屬,Luciocephalus (Bleeker, 1851),鱸形目絲足鱸科的一屬魚類。梭頭鱸屬(Luciocephalus)有以下物種:金色梭頭鱸(Luciocephalus aura)梭頭鱸(Luciocephalus pulcher)
戴氏擬絲足鱸(Pseudosphromenus dayi)亦稱之為:紅茅尾天堂鳥。為絲足鱸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攀鱸亞目的其中一科。基本信息 分布:亞洲 大小:7-7.5CM 飼養溫度:25-28度 PH:6.5-7.5 食物:肉食性 冷凍食品也接受 。壽命:3-5年 簡介 戴氏擬絲足鱸(Pseudosphromenus dayi) 公魚可以長到七公分左右...
珍珠毛足鱸,Trichopodus leerii (Bleeker, 1852),為絲足鱸科毛足鬥魚屬的一種魚類。來源於熱帶魚三大發源地之一的東南亞,以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為最多。他全身銀灰色,體腹乃至各鰭邊都鑲嵌了珍珠狀的灰色圓斑,緩緩遊動時全身閃爍著五光十色的珠光寶氣,顯得格外雍容華貴,柔和迷人,因而被...
拉利絲足鱸一般成魚體長約5厘米,是一種小型絲足鱸(英文名稱是侏儒絲足鱸的意思)。黑眼睛,紅眼眶;鰓蓋上有大塊寶石藍色塊;軀體上有橙色和寶石藍相間的齒狀條紋,背鰭、臀鰭、尾鰭均由紅色鑲邊,上面還有紅色、寶石藍斑點,色彩艷麗。雌性個體顏色不如雄性艷麗。長絲狀的腹鰭為它增加了美感,同時也是它分類地位的...
條紋短攀鱸,Trichopsis vittata (G. Cuvier, 1831),絲足鱸科短攀鱸屬的一種魚類。簡介 命名人:Cuvier & Valenciennes,1831 英文名:Croaking Gourami 科: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別名:七巧麗麗、迷你麗麗、迷你叩叩 產地:分布於印度東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水域內。體長 6.5cm 習性 為溫和...
擬絲足鱸屬 擬絲足鱸屬,Pseudosphromenus (Bleeker, 1879),鱸形目絲足鱸科的一屬魚類。擬絲足鱸屬(Pseudosphromenus)有以下物種:擬絲足鱸(Pseudosphromenus cupanus)戴氏擬絲足鱸(Pseudosphromenus dayi)
金色梭頭鱸 金色梭頭鱸,Luciocephalus aura (H. H. Tan et P. K. L. Ng, 2005),絲足鱸科梭頭鱸屬的一種魚類。金色梭頭鱸,Luciocephalusaura(H. H. Tan et P. K. L. Ng, 2005),鱸形目絲足鱸科梭頭鱸屬的一種魚類。
瓦氏鋸蓋足鱸【Sphaerichthys Vaillanti】是攀鱸亞目絲足鱸科鋸蓋足鱸屬的一種小型魚類。原產地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由Peiiegrin 先生於1930年發現並命名。形態特徵 小型魚,身長約8厘米,體形寬大,呈船型,體表有縱橫的條紋而且鱗片的色彩以朱古力為主 ,腹鰭上有延伸的絲狀鰭條,雌魚在繁殖期身體和臀鰭會顯示出...
珍珠魚,又名珍珠馬甲、珍珠絲足鱸、蕾絲麗麗 ,是鱸形目 攀鱸科魚類。成魚體長約15厘米,體形優美,全身呈長橢圓形,側扁,尾鰭淺叉狀;背鰭高短,臀鰭發達,金黃色;身體兩側各有一條黑色的斑紋,自嘴端經眼及腮蓋,直達尾柄。因其淺茶色的身體上,散布著珍珠般的銀色珠點,因此得名。珍珠魚原產於婆羅洲...
藍曼龍,學名絲鰭毛足鱸(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又名藍線鰭魚、藍曼龍、藍星魚、三點鬥魚。是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 下的三星魚(藍星魚)的人工變種品種。餌料有魚蟲、水蚯蚓等。雄魚體色鮮艷,背鰭末端尖長,雌魚體色淺淡。屬泡沫卵生魚類。雌魚每次產卵500-1000粒,間隔產卵時間10-12天。親魚性...
兔子魚,屬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學名Macropodus opercuiaris(Linnaeus)別名:中國鬥魚 七彩鬥魚 沙斑 蓋斑鬥魚 特點:大多以浮遊動物、昆蟲幼蟲等為食。雖無食用價值,但有食孑孓或其他有害昆蟲幼蟲的作用。又可作觀賞用。簡介 兔子魚因其魚尾巴像兔子的耳朵而得名,屬於中國鬥魚的一種,德國著名的觀賞魚...
藍星魚的學名為絲鰭毛足鱸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Pallas, 1770) ,隸屬於歸屬於鱸形目(Perciformes)攀鱸亞目(Anabantoidei)絲足鱸科 (Osphronemidae)。原產中國雲南,寮國,泰國,高棉和越南的湄公河流域。該魚腹鰭已退化為長絲狀物,故又名絲足鱸。其體側有三塊極其鮮明的黑色圓斑,一個在鰓蓋後...
泰國鬥魚(學名:Betta splendens)是絲足鱸科、搏魚屬魚類。泰國鬥魚體長7-8厘米,體色鮮艷美麗,色澤有紅、紫、藍、綠、白等,白色中混有紅或藍色,背鰭、臀鰭、尾鰭特別寬大。雄魚發育完全,尾鰭、臀鰭、背鰭等發育得又大又長,舒展時像扇面一樣雄偉壯觀。泰國鬥魚原產於泰國。從湄卡運河(Mae Khlong)到...
曼龍魚,屬絲足鱸科,毛足鱸屬小型熱帶觀賞魚。品種(含人工改良種)多樣,能浮出水面換氣,對水質的要求不高;食性雜,性情比較兇猛,可以和其他性情溫和、體型相仿的熱帶魚混養。壽命一般不超過三年。分布於馬來半島、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區。形態特徵 藍曼龍魚 體呈橢圓形,側扁,頭中等大,眼大,位於頭側中央...
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學名:叉尾鬥魚(中國鬥魚) 英文名:Paradise fish / paradise gouramis/Macropodus opercuiaris(Linnaeus)德國著名的觀賞魚專家弗蘭克·舍費爾在《迷鰓魚大全》一書中對叉尾鬥魚的評價是:“最早的熱帶觀賞魚,也是迄今為止最美麗的魚種之一。”在西方國家,中國鬥魚是最受歡迎的觀賞魚種...
將軍鬥魚又名泰國鬥魚,是絲足鱸科搏魚屬魚類,原產於泰國,為一種熱帶觀賞魚。將軍斗英文縮寫PK,其實就是短尾鬥魚,尾巴短小,但身體強壯,他們中的強者被人們選出來進行“強化訓練”,向搏鬥的方向發展,不過他的顏色繁多,游姿美麗,也吸引了不少玩家。外形特徵 鬥魚的主要特徵是有一特別呼吸器官,稱之為“...
銀曼龍,原產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屬於鱸形目(Perciformes)攀鱸亞目(Anabantoidei)絲足鱸科 (Osphronemidae)。體長10-20cm,體色銀白,背部呈銀灰色,腹鰭演化成絲狀觸鬚。平和,可與其它魚和平相處。酸性軟水最佳,但不苛求。適宜水溫22-30℃。身體特徵 全身銀白色,特別小的鱗會產生銀色的光澤。中上位,...
正名為中國鬥魚 ,沙芒(潮汕音:sua,man)魚,是潮汕人俗稱 方言直譯 。又稱叉尾鬥魚、菩薩魚 兔子魚。屬:絲足鱸科(Osphronemidae)科。中國長江以南,如四川、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各地有分布。形態特徵 體形側扁,略似紡錘形。全長約8厘米 也可長至9—10厘米以上。眼大,口小,口內有尖利的牙齒。
鬥魚屬,Macropodus (Lacépède, 1801),鱸形目絲足鱸科斗魚亞科的一屬魚類。本屬魚類通稱鬥魚。因喜斗而得名。分類地位 鬥魚屬(Macropodus,paradise fishe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鱸形目、鬥魚科的1屬。該屬魚類通稱鬥魚。名稱由來 因喜斗而得名。種屬分布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中國有2種...
紅尾戰船,又名紅尾招財魚,是鱸形目(Perciformes)攀鱸亞目(Anabantoidei)絲足鱸科 (Osphronemidae)絲足鱸屬的一種魚類。分布在東南亞的北婆羅洲(婆羅洲:一半屬於馬來西亞,一半屬於印尼)。這種令人印象深刻的魚最初被一個姓羅伯茨的人在1992年發現並記載。紅尾戰船介紹 名稱:紅尾戰船 別稱:紅尾招財魚...
搏魚屬,Betta (Bleeker, 1850),鱸形目絲足鱸科的一屬魚類。搏魚屬(Betta)有以下物種:阿卡搏魚(Betta akarensis)白邊搏魚(Betta albimarginata)擬搏魚(Betta anabatoides)安東搏魚(Betta antoni)阿波羅搏魚(Betta apollon)淺黃搏魚(Betta aurigans)加里曼丹搏魚(Betta balunga)細長搏魚(Betta bellica)厚身...
白兔魚,即叉尾鬥魚(又名中國鬥魚,學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白化個體,為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鬥魚亞科,鬥魚屬一種淡水魚類。白兔魚是叉尾鬥魚人工培育出的白化變異品種,外形美觀,色彩獨特,可作為觀賞魚類。基本簡介 攀鱸科 學名Macropodusopercuiaris(Linnaeus)體形與圓尾鬥魚相似。腹鰭有1根...
小珍珠麗麗 小珍珠麗麗是絲足鱸科毛足鱸屬的一種魚類,分布於越南、泰國和印尼。飼養 食性:為肉食、雜食性魚類,可投餵小活餌和冷凍乾燥飼料。注意事項:在求愛或興奮的期間,魚會發出哇哇的聲音,如果注意觀察就可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