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辭典

絲綢之路辭典

《絲綢之路辭典》是2018年12月周偉洲、王欣主編的、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辭典類工具書。

《絲綢之路辭典》篇幅巨大,有300萬字;收入有關絲綢之路各方面問題的詞和事共11529條,分為道路交通、地理環境、政區城鎮、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科技、民族宗教、文物古蹟、方言習俗、絲路人物、海上絲路、西南絲路、絲路文獻、絲路研究、絲路今日等15個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綢之路辭典
  • 作者:周偉洲、王欣
  • 類別:辭典類工具書
  • 原作品絲綢之路大辭典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頁數:106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24130416
成書過程,編寫背景,修訂背景,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編寫特色,社會評價,項目基金,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絲綢之路”這個概念最初是在19世紀末由德國學者李希霍芬提出來的。這個用以標誌中西交通的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中外學術界的注意,正如有的西方學者所說,“絲綢之路”的提出,對於中西關係的研究就“豁然開朗”了。此後,中外學者都開始注意對絲綢之路的研究,在20世紀20-30年代,中國史學前輩對絲綢之路的相關問題,特別是在西北史地方面、南洋海上交通方面,都有一些比較深入的探討。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外關係史的研究有了巨大的發展,“絲綢之路”一直是作為核心概念之一,受到學者們的高度關注和比較深入的研究。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絲綢之路”這個概念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從一個單純的學術概念進入到公共生活領域,成為一個公共話題。關於“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關於絲綢之路形成的歷史及其對於現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是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
可以說,當一個學術話題轉變為公共話題以後,廣泛的公眾興趣和需求,為學術研究的深入和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一帶一路”倡議的鼓舞下,學術界更加強了對絲綢之路的研究,從歷史角度論證“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陸續出版了一些有關絲綢之路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國國內學者的著作和翻譯的外國漢學家的著作。這些研究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涉及的問題也十分廣泛,研究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深入。學術界多年來呼籲的建立“絲綢之路學”的主張,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學,首先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在這個知識體系中,涉及交通、地理、地質地貌、歷史、民族、宗教、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對於個體的學者來說,窮其一生,也很難將每一個領域的問題都搞清楚。而對於非專業的對絲綢之路有興趣的公眾,更需要比較簡明的通識性知識著作。這種對於絲綢之路知識體系的需求,要求的是簡明的、準確的、全面的。這也是絲綢之路學建設的基本需要。一個學科的建設,基本的要求是明確的研究對象、準確的知識體系、清晰的學術路徑。而對於絲綢之路學來說,首先是關於知識體系的建設。
《絲綢之路辭典》,大體上滿足了這樣的要求,可以看作是絲綢之路學的奠基之作。

修訂背景

20世紀90年代,開始醞釀和著手《絲綢之路大辭典》的編撰工作,組織了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精銳學者隊伍。經過十餘年沉浸於書齋,埋首於青燈古卷,在2006年出版了《絲綢之路大辭典》。隨著學術研究在發展、在進步,特別是前面提到的“絲綢之路”進入到公共話題的新形勢,《絲綢之路大辭典》的編者又進行了大幅度的增刪和修訂。

修訂情況

  • 體例和內容更加完備,堪稱為一部“絲綢之路百科全書”
“絲綢之路”涉及歷史和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絲綢之路學及其研究的內涵和外延幾乎涵蓋自然科學與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的大部分學科,其涉及面之廣、內容之繁複,實屬罕見。加之許多問題迄今尚無定論,一部三百萬言的辭書顯然無法做到窮盡或完備,所以首先要在體例上明確辭典的性質,界定詞目收錄的範圍。對此,《絲綢之路辭典》在《凡例》中開宗明義地指出絲綢之路的範圍。這樣既明確了辭典的性質與範圍,也說明了重點所在,方便了讀者的選擇和使用。
  • 內容新,特別是增補和完善了反映絲路研究最新發現與進展的成果,進一步提高了辭典的學術性
經過國際學術界一個多世紀的努力絲綢之路的研究不斷深化,人們有關絲路的知識結構和認識水平也不斷得到拓展和提升。從空間上來看,絲綢之路的地理範圍由陸路擴展到海路、由東亞和中亞拓展到西亞、南亞乃至歐洲和非洲。從時間上來看,絲綢之路的出現年代被追溯到了先秦乃至史前,其延續與發展的下限則被擴展到近代乃至現代。
從類型上來看,這條古代東西方之間的貿易與交通路線,按照貿易商品種類,相繼被人們賦予了“玉石之路”“銅器之路”“麝香之路”“玻璃之路”“茶馬之路”“瓷器之路”和“絲瓷之路”等名稱;或按照道路的交通環境,被稱為“沙漠之路”“綠洲之路”“草原之路”和“海上之路”;或按照路線的地理方位,被名之為“北方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或按照不同時期交通線上活動的具有影響力主要民族,被稱作“粟特路”“吐蕃路”“回鶻路”等等。
進入21世紀以後,國內有關絲路考古的新發現不斷面世,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絲路文化多樣性特別是人類文明之間交往、交流的認識;新材料引發新問題,絲路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促使各類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斷問世。對此,《絲綢之路辭典》主要在第八編“文物古蹟”和第十四編“絲路研究”中作了較大的增補。
  • 調整了部分結構,更新了一些內容
《絲綢之路辭典》中“第十五編絲路今日”原是按照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的結構編排,所選詞條主要是為了反映20世紀九十年代上述省區的企業、文教和旅遊、特產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但是,由於這一編的結構與內容僅限於西北五省區,無法反映絲路沿線有關狀況的全貌,顯得有些名不符實。加之本編原來的內容過於龐雜,詞條選定標準難以統一,部分詞條缺乏足夠的科學性與學術性,且本世紀以來西北五省區的有關情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在此次修訂中刪除了其中的大部分詞條,僅保留了“旅遊與特產”的部分條目,增加了有關“新絲綢之路”的一些條目,以反映絲綢之路的當代發展狀況。儘管如此,與其他各編相比,修訂後的此編內容還是不夠完備。即使按照傳統的觀點,以長安(西安)作為陸上絲綢之路(或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當今絲綢之路沿線其他國家和地區有關現狀內容的缺失,也是令人遺憾的。

出版工作

2018年12月,《絲綢之路辭典》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絲綢之路辭典》出版人員
責任編輯
裝幀設計
王輝韋、禾毅
周國寧

內容說明

《絲綢之路辭典》篇幅巨大,有300萬字;收入有關絲綢之路各方面問題的詞和事共11529條,分為道路交通、地理環境、政區城鎮、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科技、民族宗教、文物古蹟、方言習俗、絲路人物、海上絲路、西南絲路、絲路文獻、絲路研究、絲路今日等15個部分。可以說,有關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學的方方面面,歷史的和現實的,中國的和外國的,交通地理的和經濟文化的,都涉及了,是一個完整的有關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學的知識體系。

書籍目錄

《絲綢之路辭典》總目
目錄
頁碼
凡例
目錄
辭典正文
條目漢語拼音索引
原後記
1
1
1
941
1059

編寫特色

《絲綢之路辭典》中不僅有對廣泛意義上的絲綢之路的概述,更有歷史上許多行人交通路線的描述。《絲綢之路辭典》不僅講到了“路”和“人”,還講到了交通工具和制度。《絲綢之路大辭典》中,有相當多的條目、相當大的篇幅是講發生在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講絲綢之路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所培育和生成的各種文化交流和文明共享的事件。凡是在歷史上發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絲綢之路大辭典》中幾乎都涉及了。

社會評價

《絲綢之路辭典》篇幅巨大,堪稱鴻篇巨製,捧在手裡十分厚重,基本上不適合閱讀。也許,辭典作為工具書,本來就不是“讀”的,而是“用”的。《絲綢之路辭典》是從事絲綢之路研究、從事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案頭書,並且是必備的案頭書。把它放在手邊,遇到難解的或拿不準的問題,順手翻一下,就會豁然開朗。(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武斌評)
《絲綢之路辭典》是迄今為止最權威的絲路工具書,“一帶一路”的案頭必備。(中國敦煌學家、歷史學家榮新江評)

項目基金

《絲綢之路辭典》獲得陝西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和西北大學211工程項目資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