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學

絲綢之路學是20世紀80年代之後,在中外學術界絲綢之路研究熱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門熱門學科名稱。也是一門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宗教、民族,考古、地理、生物、醫學等,跨學科、綜合性地研究絲路歷史與現實的學問。

雖然只有部分學者採用,但事實上“絲路學”或稱“絲路研究”已逐漸成為中國學術界十分流行的一門專門學術門類,稱之為“絲路學”,可以說是名副其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綢之路學
  • 研究領域:研究絲綢之路歷史
歷史沿革,研究內容,工具用書,

歷史沿革

中國的絲綢之路研究,大致可劃分為三個時期:萌芽時期,即清代乾嘉至道光年間西北史地研究之學興起,及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中國開始注重對西方諸國研究的時期;發展時期,即清末至20世紀80年代,“中西交通史”或“海交史”“中外關係史”興起,進行(廣義的)中西方文化交往研究時期;興盛時期,即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絲綢之路研究熱的時期。
20世紀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國內掀起了持續不斷的絲路熱。絲綢之路無論在社會普及、媒體傳播、推動經濟發展、旅遊興盛等方面,或者在絲綢之路理論研究和方法的深化、內涵的擴展、多學科學者的參與等方面,都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局面,絲路研究與社會的絲路熱相互影響、相得益彰,使絲路熱經久不衰,一浪高過一浪。

研究內容

絲路學是研究絲綢之路的一門綜合的學科。它不僅包括古絲綢之路的研究,也包括近現代新絲綢之路的研究;既是基礎學科,也是套用學科。而作為研究對象的“絲綢之路”,其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是一條中西文明交往的貿易通道,而且涵蓋了通過這條道路連線在一起的中西方及沿途國家民族的政治軍事、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民族遷徙與融合等內容。
絲路學的研究涉及到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學藝術、民族學,甚至自然科學的各個門類,如醫學、藥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絲路學不僅包含對古絲綢之路的研究,而且也應包括對近現代的新絲綢之路,特別是當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

工具用書

國內先後出版了三部關於絲綢之路的工具書:即雪犁主編的《中國絲綢之路辭典》,199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收詞4000條;王尚壽、季成家主編的《絲綢之路文化大辭典》,1995年紅旗出版社出版,共收詞條12500條;由周偉洲和丁景泰主編的《絲綢之路大辭典》,2006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已出版的三部絲綢之路辭典中,《絲綢之路大辭典》出版最晚。它集中體現了筆者上述關於絲綢之路及“絲路學”的理論和方法,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狹義絲綢之路的情況,兼及廣義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以絲綢之路的內涵為綱,共分為十五編,每編大致按類(性質或地區、時代等)分為若干目(人物、海上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例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