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毛相思(學名:Acacia holosericea G.Don)是豆科金合歡屬植物。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7米,樹冠園球形,呈銀灰色。小枝棱形,光滑或被濃密短毛。葉狀柄長10-25厘米,寬1.5-9.5厘米。穗狀花序,長3-6厘米,單生或對生,花兩性、黃色。花期主要從6-8月,但也有從4-10月開花的。莢果螺旋狀,長3-6厘米。成熟種子黑色。
原產於澳大利亞,自然分布於澳大利亞南回歸線以北地區,從西澳大利亞州的熱帶部分和北部地區至昆士蘭州西北部;東部沿海地帶從約克角半島南部至羅克漢普頓,通常生長在季節性乾旱的河流兩岸。1979年由泰國引進中國,在廣東、海南、廣西的許多地方已較廣泛地栽培。中等喜光、喜溫、耐早,在土壤沖刷嚴重的強酸性砂質粘土和河流兩岸,沿海地帶的砂質、砂礫質土均能生長。
絲毛相思具根瘤,能固氮,適生於半乾早和半濕潤熱帶地區的多種立地,是薪柴、制炭、防風林及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栽植,間種,混交,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穗狀花序,長3-6厘米,單生或對生,花兩性、黃色。花期主要從6-8月,但也有從4-10月開花的。莢果螺旋狀,長3-6厘米。成熟種子黑色,有光澤,具杯狀假種皮,種子成熟期為8-10月。中國華南地區種植果熟期4-6月。
生長環境
溫度:絲毛相思主要生長於炎熱的半濕潤地區,這些地區最熱月平均氣溫為31-34℃,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0℃,原產地大部分無霜凍。但內陸地區每年可出現10天左右霜期。
海拔:在其原產地,絲毛相思從近海平面至海拔750米高均有分布,但主要生長於海拔150-450米的範圍內。
降雨量:絲毛相思原產地年平均雨量多在300-1100毫米之間(50%頻率),10%頻率的降水為200-650毫米。最乾旱地區僅125毫米,但某些濕潤地區可超過1500毫米,大部分地區每年雨日為30-75天。
土壤:絲毛相思原分布區的土壤類型主要有:低酸性石質土、壤土、沙質土及鹼性低的鹽鹼土,從排水良好的土壤到季節性粘濕的土壤、從低肥力到高肥力的紅色火山土均可生長。
分布範圍
絲毛相思原產於澳大利亞,自然分布於澳大利亞南回歸線以北地區,從西澳大利亞州的熱帶部分和北部地區至昆士蘭州西北部;東部沿海地帶從約克角半島南部至羅克漢普頓。1979年由泰國引進中國,在廣東、海南、廣西的許多地方已較廣泛地栽培。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絲毛相思每千克種子有9.5-17.5萬粒,種子含蠟質層,不易吸水,發芽率低,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處理,最簡單的方法是用開水浸種,反覆浸3-5次,處理後的種子發芽率約40%,種子也可用90%硫酸拌種,以浸濕種子為度,約處理5分鐘後取出,用清水洗淨監用自來水浸泡5-8小時,然後播種。
播種方法:絲毛相思可育營養袋苗,將處理後的種子直接播入營養袋中,每袋播4-5粒即可,待苗高5厘米左右再進行間苗或補苗,所謂補苗就是從苗木較多的袋上移植小苗到缺苗的袋上。若培育營養袋苗,將處理後種子直接播入袋中,每袋4-5粒即可。發芽後30天左右,進行間苗或補苗。絲毛相思幼苗抗性較強,能耐高溫和輕霜,一般水肥管理即可。待苗高20-25厘米時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栽植
絲毛相思可用營養袋苗造林,也可用裸根苗造林。
裸根苗:用裸根苗造林時宜在3-4月份種植,2月份氣溫尚低,5、6月份氣溫偏高,都不利予苗木成活,3-4月份造林的苗木成活率達92%,分別比2月份及6月份造林高8-20%。且3-4月份造林苗木生長正常,當年苗木生長量與營養袋苗造林沒有顯著差異。
營養袋苗:營養袋苗造林主要是將袋撕破監丟棄後定植。由於絲毛相思多呈叢生小喬木,因此種植株行距可適當放寬些,一般為1.5米×1.5米米或2米×2米。在海南省瓊海縣,1.5米×1.5米株行距的林分3年生對即完全鬱閉,人畜均難從林中穿過。
間種
從樹種本身的特性看,由於其多叢生,而且作為短輪伐期的薪炭林種植株行距不宜過大,因此,絲毛相思林內間種的可行性還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不過造林當年可間種農作物如玉米、木薯等,而1年生後即難間種。
混交
絲毛相思具固氮能力,葉不僅含養分高且易街爛,是良好的肥料資源,它適應性強、有一定的耐陰性,樹體較矮,是混交林的良好伴生樹種,可與桉樹等營造混交林,形成十分明顯的復層林冠結構。2-3年生時採收絲毛相思獲得薪材的同時,其葉是林地土壤培肥的好材料。
主要價值
木材:絲毛相思木材堅硬,密度達870千克/立方米,用作薪材及制炭。
飼料:在塞內加爾,有試驗表明牛羊能吃乾的絲毛相思葉子,但不吃其鮮葉(葉狀柄)。
生態:絲毛相思葉子含養分高,枯落物易腐爛,是改良土壤的好材料。絹絲毛相思與赤桉一同營造防護林效果很好,對防風固沙有特殊功效。
觀賞:由於其樹形美觀,可用作綠化及庭園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