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桿狀病毒科病毒形態為長螺旋桿狀或短螺旋桿狀,似小管狀。病毒核酸位於顆粒中心,常有異常長度的顆粒,無囊膜。絲桿狀病毒科包含兩個屬,絲桿狀噬菌體屬大小為760-1950×6-8nm,核酸分子量1.9-3.0×106d。短桿狀噬菌體屬大小為85-280×14nm,核酸分子量2.5-5.2×106d。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桿狀病毒科
- 外文名:Inoviridae
- 形態:長螺旋桿狀或短螺旋桿狀
- 分類:絲桿狀病毒科
- 核酸:病毒核酸位於顆粒中心
- 屬:絲桿狀病毒科包含兩個屬
特性,作用機理,
特性
絲桿狀病毒科病毒形態為長螺旋桿狀或短螺旋桿狀,似小管狀。病毒核酸位於顆粒中心,常有異常長度的顆粒,無囊膜。絲桿狀病毒科包含兩個屬,絲桿狀噬菌體屬大小為760-1950×6-8nm,核酸分子量1.9-3.0×106d。短桿狀噬菌體屬大小為85-280×14nm,核酸分子量2.5-5.2×106d。
絲桿狀病毒科病毒粒子對氯仿和去污劑敏感,對熱有抗性。病毒基因組為環狀正鏈單股DNA,分子大小為4.4kb到8.5kb。在長絲桿病毒屬中,假單孢桿菌噬菌體Pf1基因組大小為5833bp,大腸桿菌噬菌體基因組大小為6883bp,黃單孢菌噬菌體Cf1基因組大小為7308bp。在短絲桿病毒屬中,無膽甾原體噬菌體L51基因組大小為4.3-4.5kb,螺原體噬菌體SpV1基因組大小為8273bp。一些基因從重疊閱讀框翻譯。基因間區域包含互補鏈和病毒鏈的複製起始,並包括包裝DNA的信號。
F纖毛特異的絲桿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粒子含有2700個拷貝的gp8,gp3和gp6形成吸附末端,每個均為5個拷貝。Gp7和gp9形成另一個末端,每個也均為5個拷貝現已確定5個非結構蛋白,gp1和gp4參與病毒的形態發生,gp2和gpX參與DNA複製,gp5是單鏈DNA結合蛋白。短絲桿病毒L51粒子至少含有四種蛋白,分子量分別為70、53、30。
作用機理
絲桿狀病毒科病毒基因組複製時,親代單鏈DNA轉變成雙鏈DNA複製形式(replicative form,RF),RF半保留複製,合成子代單鏈DNA,病毒粒子通過從宿主細胞膜上擠壓釋放,釋放時沒有細胞裂解。感染細胞繼續緩慢生長,產生並釋放子代病毒。絲桿病毒F-纖毛大腸桿菌噬菌體的複製隨著親代單鏈DNA在細胞中的轉移及其由宿主細胞蛋白轉變成雙鏈RF開始。mRNA由宿主細胞RNA聚合酶從互補鏈上的一些啟動子轉錄,從這種mRNA產生的一種蛋白(gp2)是一種核酸內切酶-拓撲單體酶,它可以在親代RF上產生特異切割,導致複製形成子代雙鏈RF。子代RF分子作為mRNA合成的模板,進一步複製RF。當產生的gp5和gpX量足夠時,互補鏈合成被抑制,產生gp5-子代病毒ssDNA複合體的積累。GpX可能下調gp2的活性。裝配在外膜和內膜間的粘連區域進行,Gp1參與粘連區域的形成,gp4也參與裝配。裝配涉及子代病毒ssDNA的擠壓,其中的gp5被gp8取代。因為其它長絲桿病毒和短絲桿病毒的雙鏈RF形式已在細胞內檢測到,它們的複製方式推斷與含特異纖毛的大腸桿菌噬菌體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