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遼、夏、金、元時期的重要軍事機構。遼有東京統軍司、東北路統軍司、南京統軍司、烏古烈統軍司、西北統軍司,北面行軍官另有東征、西征、南征統軍司...
官署名。遼始置於道宗鹹雍四年(1068),設統軍使、都監等職。金初沿置,天德二年(1150)升為招討司,又稱東北路招討司,遷治所於泰州(今黑龍江泰來縣塔子城,...
河南統軍司,官署名。元朝地方軍事機構。設於世祖中統三年(1262)十二月,掌河南戍軍。置統軍使、副使等職。十年四月罷。 ...
都統司,金地方軍事機構。遼地方統軍機構有統軍司,也稱都統司。...... 金太祖滅遼過程中,承遼制在占領區設定都統司,長官為都統、副都統,其職能是統領軍馬鎮...
東京都統軍使司,官署名。遼朝置,為北面官。又稱“東京統軍司”。統領開、保、湖、寧、衍、連等州及順化、來遠等城兵馬。 ...
官署名。全稱為山東路都元帥府統軍司。設於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總管從宿州到寧海州的蒙古、漢軍萬戶。至元二年(1265),由益都移司於沂州(今山東臨沂)。設統...
1.官名。北魏末軍職有統軍。據《魏書》郭祚、邢巒、傅永等傳載,統軍所領約三千人。...... 以金在河南、山西、陝西、益都各置統軍司,以統軍使、副統軍統...
西川統軍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統軍機構。世祖至元五年(1268)七月由西川都元帥府改立,置司於成都,又稱成都統軍司。八年八月,遷司眉州。置統軍使、副統軍使等...
統軍使,遼金官職名。遼金時期,為控馭一方設軍事機構統軍司,該官職為司中要職,正三品。上受元帥府監軍、都監統領,其下為副統軍(副使)、判官、知事、知法等...
官署名。遼朝置,為北面官。亦稱“東北路統軍使司”。統遙里、伯德、奧里等九部族及泰、長春、寧江等州兵馬,控制女真等部。設統軍使、副使、都監、掌法官...
設在邊疆多民族地區的邊防軍政機構稱招討司或統軍司(契丹語稱詳穩司)。西南路招討司,負責遼夏及本路的遼宋邊防,鎮遏党項、吐谷渾、突厥等屬部。西北路招討...
金副統之印印是一件璽印文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文名 金副統之印印 類別 銅器、璽印 年代 金代 文物原屬 金代統軍司副官之印 ...
韓常(?-1151),漢族,字元吉,燕京(今北京)人。金國將領。精騎射,能挽三石硬弓,射必入鐵。父親在遼國為統軍。年輕時隨父韓慶和降金,率遼東漢兒軍屢立戰功,...
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主要是指虎牢關以東...據《遼史·兵衛志》載,分〃東北路招討司、東北路統軍司、東北路女直兵馬...
時守城軍惟四院統軍司與寧江州兵及渤海兵800人,寧江州兵出東門迎戰,被斬殺殆盡。十月,完顏阿骨打攻克城池,俘獲防禦使大藥師奴,旋又擊退蕭撻不野。渤海人以及...
興平縣屬永興軍路京兆府轄。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府治長安),轄興平縣。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250年),置陝西西路統軍司和陝西東路...
遼代為上京道烏古迪烈統軍司所轄,額吉淖爾鹽池遼代時已被人類開發利用,稱大鹽濼(廣濟湖)。金代設定臨潢府路慶州大鹽濼群牧司。...
忽必烈即位為大汗後,封麥良為從二品的“茶罕章宣慰司”,又累功升至“提調諸路統軍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遣傅友德、藍玉、沐英平定雲南。麥良的...
北為西北路招討司、烏古敵烈統軍司統轄漠北諸部族,北界在今蒙古國和俄羅斯邊界之北,東循外興安嶺至海,東面據有渤海國故地,南面跨越鴨綠江、圖們江有今朝鮮...
十七日,將內府庫錢財賜給南京統軍司軍。高麗王治派朴良柔上表請罪,耶律隆緒下詔賜給他女真鴨綠江以東的數百里土地 [19] 。統和十二年(994年)正月初八,郎君...
郭昂,字彥高,彥高人。習刀槊,能挽強,稍通經史,尤工於詩。至元二年,上書言事,平章廉希憲材之,授山東統軍司知事,尋改經歷,遷襄陽總軍司,轉沅州安撫司...
又因協助平定大理等功,授“副元帥”、“還鎮摩娑詔”、“提調諸路統軍司”。一個邊疆少數民族酋長,獲得如此高的官銜,實屬少見。其子孫任宣撫司,也屢次受到...
肩龍字舜卿,宛平人。先世遼大族,有知興中府者,故人號興中馬氏。祖大中,金初登科,節度全、錦兩州。父成誼,明昌五年登科,仕為京兆府路統軍司判官。...
河南統軍司奏請益兵為之備。詔平章政事仆散揆為河南宣撫使,籍諸道兵,括戰馬,臨洮、德順、秦、鞏各置弓手四千人。詔揆遺書宋人曰:“奈何興兵?”宋人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