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如何表達統計

統計如何表達統計

《統計如何表達統計》由四個部分組成:“統計看點感言”、“統計為政啟示”、“統計建模紀實”、“統計沃野拾穗”,內容都是“表達統計”。 儘管這是一本統計知識普及讀物,但由於筆情文趣在橋上走,篇篇文章如流水行,給人以詩意的感覺,所以,《統計如何表達統計》不僅適合統計學專業初學者閱讀,也適合廣大普通讀者閱讀。

《統計如何表達統計》是2010年4月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際平。

基本介紹

  • 書名:統計如何表達統計
  • 出版社:中國統計出版社
  • 頁數:347頁
  • ISBN:9787503759260
  • 作者:韓際平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38.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統計如何表達統計》由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1
統計看點感言
統計如何“表達”統計/3
“統計新聞大餐”的聯想/6
強化數字的力量/8
貴在溝通/10
再說“貴在溝通”/13
重要的是建立信任/16
還得“事在人為”/20
“連號”的聯想/23
“票房數字注水”的“統計關注”/26
新生事物的新鮮感覺/29
也說“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講政治”/32
和諧統計與統計和諧/34
熱誠關注民生/36
一個“夯”字了得/38
統計“故事匯”/40
走近“輔助調查員”/43
樂在數海覓小詩/46
信短話長/49
從《探訪隨機世界》說起/51
不妨一讀/53
借來慧眼看世界/55
心香一縷入詩來/57
有感潘瑤出書/60
隨筆《統計為政啟示錄》/63
從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大賽想到/66
再說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大賽/69
加點兒“味素”補點兒“鈣”/74
小機率大道理/77
“黑天鵝”不只是“黑天鵝”/79
用數據感知生活的溫度/82
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84
從一個“小渴望”想到的/86
聲音/88
源頭活水唱春風/91
侃侃“普查宣傳”/94
史詩如畫,歲月如歌/97
一個好契機/100
歌聲飄過/102
再說“歌聲飄過”/105
又到統計文化碩果採摘時/109
再說“又到統計文化碩果採摘時”/112
幕後的精彩與精神/115
“挑麥”挑出的話/118
《走出汶川》的凝聚與昭示/122
掌聲響起來……/127
細節寫精神,感慨說不盡/130
新的一年新的期待/136

統計為政啟示
經歷,是財富也是歷練/141
“統計強省“的強身路數/147
科學統計與科學發展觀的思考和實踐/153
公平公正才能激發活力,促進和諧/162
“成人達己”才能和諧雙贏/167
汲取文化精華,打造統計品牌/172
沒點兒激情什麼也幹不成/180
不創新就沒有生機和活力/184
統計宣傳應成為統計的一大要務/188
形成合力才能促進發展/192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195
定好位,管好數,走好發展的路/200
改革,是選擇也是必然/205

統計建模紀實
展示風采的舞台/217
功夫在賽外/220
“不斷追求卓越”/223
青春,在數海中飛揚/226
成功,是勝利的花環更是努力的過程/232
收穫金秋/243

統計沃野拾穗
數字的聲音/259
感動!感動!還是感動……/266
統計大家——刁錦寰/271
一線故事/278
崑山:統計品牌的力量/288
大興統計的“大興”/295
統計在江陰/301
又見門頭溝/306
瀟湘,激情如火/310
最憶是統計/313
西藏,令人神往的地方/316
我驕傲,我是西藏統計/324
夕陽更美的燦爛霞光/331
我愛統計騰飛的翅膀/336
萬紫千紅滿園春/341

後記/346

文摘

統計如何“表達”統計
“解放軍現在試圖以更有效、更別致、更有傳播力的方式表達自己,並賦予自己新的形象,而解放軍自我表達的‘語法’,也正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解放軍少將高建國說,在開放透明的信息化背景下,一支軍隊不主動去塑造自己,就必然會被別人‘塑造’。”
這是《南方周末》(2009—11—12 10:05)《解放軍如何“表達”解放軍》(以下簡稱《表達》)一文的提要。顧文思義想到統計,文章所言對統計也是恰中要害、切中運脈。所以索性套用該文標題句式,寫下《統計如何“表達”統計》。
也許是時代使然、市場經濟使然、中國進步的態勢使然、國際接軌的大趨勢使然,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甚至每個人,在如何“自己‘表達’自己”的問題上,有很多共性的東西。僅以《表達》所述,可以找到“統計如何‘表達’統計?”的諸多借鑑。
《表達》說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胡昌明曾表示:“時代已經進入了公共外交的新階段,世界需要了解中國和中國軍隊,中國軍隊更需要向世界說明自己。”統計何嘗不是這樣。君不見,國際社會和媒體對中國統計數據的關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聚焦。別的不說,每到國家統計局信息發布會,現場眾多“老外”的面孔就可見一斑。國際如此,國內更熱。媒體上“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的聲音,客群已經相當熟悉。而且很多敏感的指標和數字,在大眾視野里備受關注,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用語法的“主謂賓”模式,《表達》問得好,層層深入。
“主語:誰在表達解放軍?”
這是《表達》的第一個小標題。那么推及統計,“誰在表達統計?”。進入改革開放的時代,統計從計畫經濟無需宣傳“束之高閣”的封閉狀態,已經走進了必須宣傳而且需要“廣而告之”的廣闊天地。從日常工作到普查宣傳,從信息發布到傳媒出版,再到越來越多在媒體上被客群“臉熟”的統計專家、學者、官員,可以說統計宣傳已有一定的體系、規模和成效。特別是分外注重統計宣傳的北京和湖南等省市,在建制上都成立有“統計宣傳中心”這樣的機構,北京很多區縣統計局都設有“宣傳科”。因此,我們有理由也可以有信心地說,“表達”統計的“主語”首先應該是統計自己。要靠統計自己,靠自己有自己的體系、自己的人馬、自己的裝備,自己的主力部隊和有生力量。
謂語:如何表達解放軍?這是《表達》的第二個小標題。推及統計,自然要問:如何表達統計?
《表達》說:“此前,在許多人印象中部隊新聞刻板、單調、政治術語頻繁,而現在一些解放軍自己的報刊媒體也開始尋求一種‘新穎’的表達方式……軍隊媒體的面目也越發‘可親’。”這些“新穎”方式和“可親”效應,非常值得統計引為“表達”自己的借鑑和學習。比如“報導更加人性化,以平等交流取代生硬說教”;比如“軍事新聞更注重刻畫軍人的真實生活和個人情感世界”;比如“客觀自然、現場體驗的策劃報導”;比如“細節化的報導、富有理性識見的言論”;再比如“‘表達’手段也在謀求年輕化,在2008年,徵兵動漫則走進了一些城市公交、捷運的液晶屏”。統計宣傳要掃除枯燥、呆板、單調,也只有更加人性化才能奏效。數據的生產者是人,使用者也是人,數海波瀾關乎社會萬千。房子的數據關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工資的數據、“米袋子”的數據、“菜籃子”的數據牽一髮動全身,關聯“尋常百姓家”……。數字的點點滴滴融入人的血脈,才能鮮活靈動,才能和藹可親,才能振聾發聵,才能引人思考。
《表達》最後的小標題是:“賓語:解放軍‘標準像’變遷”。此變遷對統計表達有何啟示呢?
所謂“標準像”的變遷, 指從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等“最可愛的人”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再到現今解放軍在一系列抗洪、抗震、救援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突出表現,解放軍正在展示新的形象。而《亮劍》的李雲龍,《激情燃燒的歲月》的石光榮,《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等,是“解放軍‘表達’形式新突破的結果之一,解放軍在文藝作品中的形象也正在日益多元”。 《表達》還引用《解放軍報》刊文的話“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於關起門來埋頭苦幹,不少官兵也滿足於‘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來說明“如今,解放軍正在從坦然面對鏡頭這樣的細微之處入手來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也是統計人面對的形象問題,這裡所說的更多是指統計的社會形象、公眾形象。統計形象關係統計文化是否既薪火傳承也與時俱進。長期以來,統計人也是習慣於“關起門來埋頭苦幹”,很多人滿足於“默默奉獻”、“無名英雄”。但是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勢下統計文化和統計宣傳的特點和效果,應該意識到統計在弘揚“默默奉獻”、“無名英雄”的同步,還要倡導和鼓勵追求更好的奉獻價值、奉獻效應和“無名英雄”的有名、知名和能效的影響力。否則,“巷子裡的酒香”只能在巷子裡飄蕩,不明就裡的人就在那裡估計:“噢,統計就是估計……”
統計人的形象自塑,也應該寬容多元。“老黃牛”的“俯首甘為”值得讚揚,“百靈鳥”的引頸歌唱也值得肯定;毫無怨言是一種境界,說說酸甜苦辣也是一種坦誠;與世無爭是一種淡泊,提提意見挑挑刺也是一種警示;仕途上升當好官是進步,埋頭業務技術好也有發展……統計的“標準像”不再一個“標準”,統計人的形象才能更豐滿更有魅力,統計家園才能更和諧更快樂。
《表達》說解放軍“現在試圖以更有效、更別致、更有傳播力的方式表達自己,賦予自己新的形象”。 統計更好地“表達”統計,可以“向解放軍學習”。

後記

這本書的由來,來自2009年在《中國信息報》統計導刊寫“統計家常話”這個專欄。2009年底,報社統計信息部黃真、關鵬、高遠、李淑雲、張建峰、鄧艷青、關逸民、鄧晟昊這些記者和編輯朋友聯名來信說:“通過一年的實踐和相關方面的反饋,《統計導刊》的‘潘瑤視點’、‘統計家常話’、‘快樂寫吧’等幾個相對固定並各具特色的欄目,均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讚譽,其中有多篇文章還得到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的批示和肯定。可以這樣說,這幾個欄目的設定,在整個版面中畫龍點睛,對普及統計知識、宣傳統計工作、解讀統計數據、匡正社會視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並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品牌效應……希望‘統計家常話’常說常新。”
因為“統計家常話”周周要交一篇稿,和來信的朋友就更朋友了。他們每周一句溫馨的催稿,一個“收到”的簡訊,一番行家的指點,給我詩意的感覺,即“小橋流水人家”——筆情文趣在橋上走,篇篇文章如流水行,而“人家”就是咱“統計人家”。就這樣“統計家常話”說著說著就到了2010年。
本想一年了做個“小結”,把“潘皤視點”、“統計家常話”、“快樂寫吧”這三個欄目的文章收攏成一本書。沒想到慢了一拍,“潘皤視點”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GDP不能承受之重》一書中全部收錄。原計畫變成三缺一,內容畢竟單薄,但又不想就此下馬,索性另起爐灶,做出了這本《統計如何“表達”統計》。
從“統計家常話”的由頭,到編寫出包括“統計看點感言”、“統計為政啟示”、“統計建模紀實”、“統計沃野拾穗”四個部分的一本書,匯總的文章已然是一鍋“東北菜”——“亂燉”。好在內容都是“表達統計”,當下又時興“混搭”,這么著就把這鍋菜端出來了。
付梓之際,最想說的話是兩個字:感謝。曾經覺得這兩個字是很一般的客套,說著也平平淡淡的,但是此刻,真正感到這兩個字的分量。一本不起眼的小書,字裡行間,書內書外,有著很多默默的支持,有著很多熱情的鼓勵!所以,感謝,由衷而起:我要感謝《中國信息報》這片沃土的栽培,曾為該報記者的經歷是份緣,一直在報上“舞文弄墨”是份愛好,以致多年來,報社前後多位社長和老總,仍把我當作自家人;我要感謝報社統計信息部的諸位記者和編輯,還有曾在該部供職的王青萍等同志,他們的辛勤扶持和職業精神令我感動;我要感謝中國統計出版社嚴建輝社長,明知這樣一本書肯定難以盈利,卻甘為“做嫁”,慷慨援手,令人感佩;我要感謝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強,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而且附言鼓勵:“祝賀新作問世。十幾年來一直關注你的工作、生活和成長。祝今後工作更勤奮努力,生活更豐富多彩,人生更順暢和快樂!”
趕在2010年的新春,把這本書奉獻給讀者,希望它如一片新綠的樹葉,有春風的撫慰;像一棵有人知道的小草,不受寂寞……
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韓際平
2010年元月於北京六里橋蝸居

序言

際平同志的新作《統計如何“表達”統計》出版,要我寫幾句話,沒有多想就應承了。
茫茫人海,人和人能走到一起,很是緣分。那還是九十年代初主抓全國第三產業普查的時候,我到吉林調研,記得吉林普查工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普查宣傳有聲有色,而際平同志是普查宣傳的一員干將。
後來,全國第三產業辦公室和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一部18集的系列電視片一《新的崛起·中國第三產業普查巡禮》,我想到了際平同志並借調來京。這部片子做得很成功,在央視播出反響很不錯,際平同志擔當片子的撰稿和編導,幹得也不錯。
沒想到,這一乾,一發不可收,之後又搞普查展覽又出版普查書籍一《奠基之役》,際平同志都是主創之一,而且工作有幹勁,有創意,能吃苦,敬業精神強。再之後,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又借調他搞工業普查宣傳。一來二去,就正式調到了國家統計局。
轉眼際平同志來京有十多年了,我高興地看到,多年來,他在統計教育、統計文化、統計文藝、統計宣傳等方面,工作有特色,也有業績和建樹。說實在話,際平同志借調來京緣起我的提議,所以看他不斷進步和進取,不停耕耘和收穫,非常欣賞和欣慰。
愛動筆而且筆耕不輟,使際平同志的文章不但很高產而且也很有質量,《統計如何“表達”統計》可見一斑。書名雖然取自書中的一篇文章,但全書讀來,確實看出一種新的“表達統計”的追求。
書中的“統計看點感言”,寫得流暢易讀,言之有物。可貴之處是,針對當前統計與社會和公眾之間產生的焦點話題,發生的矛盾現象,由表及里地思考,形象生動地表達。《統計如何“表達”統計》一文,從“解放軍現在試圖以更有效、更別致、更有傳播力的方式表達自己,並賦予自己新的形象。”聯想到“統計何嘗不是這樣”而且統計“不主動去塑造自己,就必然會被別人所‘塑造’。”《貴在溝通》一文,對新聞記者感觸統計的感言而發感慨:“要讓社會認識統計、要讓大眾了解統計,就要多做溝通,做有創意的溝通,做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做誠心誠意的溝通。”《重要的是建立信任》一文,敏感捕捉某些媒體對一基層統計人員抒發統計情懷的“誤讀”,解讀出“誤讀來自誤會,誤會傳播誤讀,循環起來會演變成對統計的不屑和不信任。應該找到誤會的根源,對症下藥。即更多地把統計的科學道理、統計數字的生產過程、統計人員所付出的勞動、統計改革所要衝破的障礙、統計法制應有的權威、統計成果能給人帶來的福祉,告訴更多的新聞媒體、社會公眾,盡最大努力地消除誤解、加強溝通、建立信任。”書中這樣的觀察和思考很多,值得一讀。還有很多涉及統計文化的篇什,充滿激情。際平同志在弘揚統計文化方面,做了很多積極的富有成效的努力,包括很多全國統計系統的大型文化、文藝活動,都參與策劃、撰稿和擔當主持人,每次我坐在台下觀眾席,都會為他的精彩表現而高興而鼓掌,進而聯想到當年借調他是個不錯的決策。也許正是他基於對統計文化這樣的參與和投入,這方面的文章,寫得很有感染力。在被很多人看作枯燥的統計工作環境,這樣熱情投入統計文化建設,其精神和成效都是難能可貴的,希望際平同志能夠發揚光大下去。
書中的“統計為政啟示”,我覺得更重要的價值,在於留存下那些在統計領導崗位的同志,如何為官為政的經驗和探索。書中寫到的杜昌祚、崔述強、姜國鈞三位省(市)統計局領導同志,我都認識而且熟悉,他們走進統計的經歷很相似,都來自所謂“強勢”部門,但為政之道各有各的思路和做法,這對統計同道應該很有借鑑。特別是這些文章還有系列電視版本的《統計為政啟示錄》,作為統計培訓教材試播後也有很好反響。這種充分挖掘、展示、積澱統計人思想、觀點、經驗和作為的做法,很值得推崇。文章中杜昌祚接受採訪時說,“人過了‘知天命,的年齡,能為統計事業留下點什麼,感到很欣慰。”我覺得杜昌祚的話很有境界,很有責任感,他不但在崗位上想事業,而且希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能夠繼續有用於統計事業。姜國鈞、崔述強、杜昌祚三位同志,雖然工作崗位都有了新變動,但他們的好經驗好做法,卻在書中和電視片中留了下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從事統計宣傳、統計教育等工作的同志,有意識有作為地記錄、總結和塑造好各方面各層次的統計人,把他們的事跡、精神、思考、經驗、體會等等,充分訴諸文字、圖像等等載體,為現實的統計工作提供有益借鑑和榜樣,為未來的統計事業留下可貴的文化寶藏,意義深遠。
書中的“統計建模紀實”,對第一次全國統計建模大賽進行了全方位的寫實,這就為今後繼續開展這類統計活動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範本。這次建模大賽,我作為專家評審組成員,參與了論文的評審,並代表專家評審組對大賽最終評選出的56篇論文,進行了總結和評價陳詞。記得總評價是:“56篇論文基本上代表了全國統計系統建模方面的水平。”因為大家紛紛表示第一次全國統計建模大賽非常成功,我還代表大家提出一個建議:“進一步發展建模大賽這種很好的方式,可以在辦好全國統計系統建模大賽的基礎上擴大到高等院校,進一步擴展,擴大影響,培養更多的優秀統計人才。同時進一步總結全國統計建模大賽的成功經驗,對在統計系統繼續開展建模培訓和比賽,在高校開展建模大賽進行深入研究。”這個建議,在2009年已經得以實施,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統計建模大賽成功舉行。親歷全國統計系統建模大賽,再看際平同志的大賽紀實文章,感到更可貴的是,他不但紀錄了大賽的過程,而且生動展示了這個過程中,一代青年統計人的亮麗風景。這個風景很有朝氣很有生機,正如“統計建模紀實”中的一篇文題——“青春,在數海中激揚”。在上面提到的大賽總結和評價中,我曾說過這樣的話:“參加大賽的代表隊以青年同志為主,從論文的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到青年同志思維非常活躍,知識面也非常廣,基本功非常紮實,展示了我們青年統計工作者的風采,我們感到非常欣慰,因為統計戰線有這么多年輕一代的後備大軍。”可以說際平同志的文章從論文之外,提供了我們看待和評價新一代年輕統計人的視角,這對我們為青年人更快更好進步與成長,在如何開闢舞台,如何創造環境等方面,無疑會很有幫助。
書中的“統計沃野拾穗”,則可以清晰地看出際平同志走進統計,深人生活、辛勤筆耕的足跡。有哲人說:我們的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我們統計人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充滿情感的,也是有著很多統計故事的。《感動!感動!還是感動……》中,在汶川地震廢墟中爬出的統計人,忍著親人離去的悲痛堅持工作,怎能不叫人感動:多么好多么堅強的統計人!《統計大家——刁錦寰》中,著名統計學家畢生追求統計套用的精神和成就,對我們正確認識和運用統計是多么好的榜樣。《一線故事》中,一位基層統計局的女局長,為保證數據源頭清純,為夯實統計基礎工作,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的故事,寫照出基層統計人的不容易,不平凡,不簡單。《我驕傲,我是西藏統計人》的詩歌,聽說是際平同志在全國統計系統啟動援藏活動中寫成的。在西藏的兩個多月,他和西藏的同仁一起工作,到藏民家裡去體驗生活,所以他看到了也寫下了:“西藏統計人/腳上盡帶著跋涉的風雪/臉上凝固著強烈的陽光/在數字的雪峰播雨耕雲/在數字的叢林默默搏拼……”而那篇《我愛統計騰飛的翅膀》讓我真切感受到際平同志之所以能這樣投入統計的寫作,之所以能這樣琢磨“統計如何‘表達’統計”,的確是因為一種對事業的愛,正像他曾經創作的那首歌——《愛在數海》。我很喜歡《我愛統計騰飛的翅膀》這首詩,喜歡其中這樣的詩句:“我愛統計騰飛的翅膀/這雙翅膀啟動思想/她喜愛穿行高天流雲/在震撼的雷電中飛翔。”
寫這篇序言,我說作者要我寫幾句話,還說沒有多想就應承了,沒想到信筆由韁,題內題外的話寫了這么多,大概是因為際平同志是個很性情很激情的人,我也被感染出許多話來吧。
好了,序言的主要目的還是推出正文,相信這本書之於讀者,特別是統計讀者,會開卷有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