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日本的遺書》是由陶晶孫所著的於1952年10月出版,主要收集了1951年他在東京大學講授中國文學而同時在多家雜誌上發表的隨筆和短篇。
基本介紹
- 書名:給日本的遺書
- 作者:陶晶孫
- ISBN:9787532133758
- 定價:¥23 元
- 出版社:上海文藝
- 印刷:第1版 第1次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內容提要,目錄,
作品簡介
作品名稱:給日本的遺書ISBN:9787532133758
作者簡介
陶晶孫(1897~1952),原名陶熾、陶熾孫,筆名晶明館主、晶孫等。江蘇無錫市人。1906年隨父親去日本。1919年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時與郭沫若結為好友,參與創辦同人雜誌《Green》。1921年7月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1919年創作的《木樨》和1925年創作的《音樂會小曲》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說,被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1927年從日本回中國,一度主編《大眾文藝》和《學藝》雜誌。1929年加入革命劇團藝術劇社,1930年3月2日加入“左聯”。30年代起主要從事醫療衛生、醫學教學和醫學研究工作,成就卓著。1946年去台灣。1950年離台去日本。陶晶孫在小說、戲劇、音樂、美術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對醫學、天文、建築更是深有研究,精通日文和德文,有譯著行世。
內容提要
日本戰敗後的陶晶孫,就任台灣大學醫學部教授。1950年4月以近乎流亡的形式從台灣來到日本(據說被視為反蔣危險分子)。
1951年後在東京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同時在多家雜誌上發表隨筆和短篇。1951年後在東京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同時在多家雜誌上發表隨筆和短篇。1951年後在東京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同時在多家雜誌上發表隨筆和短篇。1952年2月死於日本。《給日本的遺書》於同年10月出版,主要收集了他在日不到兩年間發表的文章。作為戰後日本的文明批評論,這本書在日本文化界備受稱讚,至上世紀60年代中期多次再版,最後一次再版是1995年。
50年代初的陶晶孫如此評論戰後日本,說日本是落第的秀才。“一度放蕩後被先生落了第的秀才,被排在了骯髒的殖民地人民的後面。想再次努力上進卻說要‘再度優越’,輕視排斥別的學生,又挨先生訓斥。最後,先生就根本不許他再次逞強了。”而且還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次戰爭,給日本留下了瘡痍、寡婦甚至混血兒,這些同樣也是日本留給中國的。但中國人並不要和日本人清算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同意投降近來卻又溜開敷衍了(指舊金山和會)。即使如此中國人還是不譴責日本國民。敷衍了講和,不好意思,就開始說中國的壞,說什麼竹製的壁障,實際上是在自己的眼前拉了一條壁障,這就不好了。”
這些話,給戰後摸索國家復興再建的日本人以莫大的衝擊和影響。是繼續追隨歐美,還是回歸亞洲,重視和亞洲人的聯繫?這是日本人至今都還在躊躇不前的課題。在此問題上,陶晶孫以他深厚的學識和橫跨中日的理解力,顯示了他卓越的先見之明。
所以日本人愛讀陶晶孫,日本學者甚至說,中國現代作家給日本影響最大的,除了魯迅,就是淘晶孫了。郭沫若郁達夫也和陶一樣留學日本,接受日本文學的影響,但他們對日本的影響,就遠不及陶。還有,陶晶孫和其日本夫人的恩愛,也是中日婚姻中少見的,特別是和郭沫若對郭安娜的拋棄相比較起來。這也許也是日本人從陶晶孫的幽默諷刺中能感覺出日本愛的一個遠因。
目錄
懷念父親
第一輯
日本見聞錄
居住在日本的快樂——收音機·音樂·模仿
近來的日本
為了中日友好
落第的高材生——日本
革命與文學——記同日本有關的人和事
這一年
黃言集
箱根遊記——訪吳清源
變異開放的蘭花——記一位護士長的故事
住院記——兼論白求恩醫生的護理方式
供給中心的小偷——記一位護士的故事
漢文先生的風格
第二輯
留守日記
通勤日記——寫給我們懷念的VAN
懦夫日記——悼新城新藏先生
普希金·高爾基·魯迅
魯迅和周作人
往事
藤村雜記——記《文學界》及其介紹者徐祖正
曼殊雜談
少年時代的回憶
初次乘火車的故事
烹齋雜筆
附錄:
回憶父親陶晶孫/陶易王
戰後五十年與《給日本的遺書》/伊藤虎丸
奇人與奇書
——陶晶孫及其《給日本的遺書》/高建國